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豪

作品数:30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脂肪
  • 17篇肝炎
  • 16篇脂肪肝
  • 13篇酒精
  • 13篇酒精性
  • 13篇非酒精性
  • 1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9篇干预作用
  • 8篇脂肪性
  • 8篇酒精性脂肪肝
  • 8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非酒精性脂肪...
  • 8篇非酒精性脂肪...
  • 7篇脂肪性肝炎
  • 7篇酒精性脂肪性...
  • 7篇高脂
  • 7篇高脂饮食
  • 7篇非酒精性脂肪...

机构

  • 30篇宁波市第二医...
  • 12篇宁波大学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0篇应豪
  • 20篇李红山
  • 16篇胡爱荣
  • 9篇李德周
  • 8篇胡耀仁
  • 7篇周文红
  • 7篇蒋素文
  • 6篇姚立鹏
  • 6篇朱德东
  • 6篇熊陶
  • 5篇周飞
  • 4篇傅琪琳
  • 3篇陈少东
  • 3篇夏建萍
  • 2篇冯琴
  • 2篇廖庆华
  • 2篇欧宏亮
  • 2篇胡婷
  • 1篇张行芬
  • 1篇张顺

传媒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第二十四次全...

年份

  • 2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丹参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肝纤维化标志物影响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究复方丹参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PCT、ALT、AST、TBIL及HBV-DNA水平均降低(P<0.05),PCⅢ、Ⅳ-C、LN、HA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血清PCT及PCⅢ、Ⅳ-C、LN、HA水平均较低(P<0.05),ALT、AST、TBIL及HBV-DNA均较低(P<0.01),临床疗效较高(P<0.01)。结论复方丹参片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清PCT水平,显著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夏建萍应豪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恩替卡韦复方丹参片降钙素原肝纤维化
铁蛋白在实验性脂肪肝病理机制中的意义及红景天苷的干预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血清及肝组织铁蛋白在脂肪肝病理机制中的意义及红景天苷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第8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红景天苷组,灌胃给药5周。观察肝组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血清及肝组织铁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血清及肝组织铁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而红景天苷组的肝组织TG、FFA、血清及肝组织铁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肝脏TG、FFA含量与血清及肝组织铁蛋白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脂肪肝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铁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在脂肪肝病理机制中有重要意义。红景天苷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铁蛋白水平,这可能为其防治脂肪肝作用的重要药理环节。
李红山朱德东应豪李德周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实验性脂肪肝红景天苷
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应用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三组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CSHB近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976例CSHB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并依据治...
胡爱荣姚立鹏蒋素文应豪邓勤智周文红熊陶
关键词:预后
红景天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合成和氧化环节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基于肝脏脂肪合成和氧化环节,探讨红景天苷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红景天苷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l Co A)、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含量的变化;肝组织ACCase和CPT-1 m 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肝组织TG、FFA、ACCase、FAS、Malonyl Co A含量和ACCase m RNA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CPT-1含量和m RN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红景天苷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组织TG、FFA、ACCase、Malonyl Co A、FAS含量和ACCase m 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CPT-1含量和m RNA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抑制肝脏脂肪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这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机制。
李红山陈少东陈少东应豪
关键词:红景天苷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合成脂肪酸氧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脂肪转运环节的变化及白术多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研究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及载脂蛋白B100(apo B100)在脂肪肝中的变化及白术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白术多糖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CD36、apo B100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TG、FFA、CD36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apo B100含量显著降低;白术多糖组的肝组织TG、FFA、CD36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apo B100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大鼠的肝组织CD36含量显著升高,apo B100含量显著降低,而白术多糖可显著降低肝组织CD36含量,升高肝组织apo B100含量。
夏建萍应豪胡爱荣胡耀仁李红山
关键词:载脂蛋白B100脂肪肝白术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及祛湿化瘀方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及祛湿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祛湿化瘀方组82例,西药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观察祛湿化瘀方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较之正常对照组的变化,并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的变化,通过血清TNF-α含量与ALT、AST活性及部分患者肝/脾CT值的相关分析探讨血清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祛湿化瘀方组和西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祛湿化瘀方组治疗第12周时血清TNF-α含量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第24周时进一步降低(P<0.01),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西药对照组治疗第12周时血清TNF-α含量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第24周时明显降低(P<0.01)。祛湿化瘀方组治疗第12周和24周时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清TNF-α含量与血清ALT、AS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肝/脾CT值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②祛湿化瘀方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
李红山冯琴应豪朱德东李德周傅琪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祛湿化瘀方
祛湿化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观察被引量:35
2013年
目的:评价祛湿化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瘀互结证患者16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祛湿化瘀方组(试验组)82例,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对照组)82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后中医证候、肝功能、血脂变化、B超改善情况评价有效性。结果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为5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6,P<0.01)。两组治疗后脘腹胀满、胁肋胀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活性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血清TG、TC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B超总改善率为87.50%,对照组B超总改善率为6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2,P<0.01)。随访12周时,试验组B超总改善率为81.94%,优于对照组的64.38%(χ2=5.685,P<0.05),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858,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李红山冯琴朱德东应豪李德周傅琪琳
关键词:祛湿化瘀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痰瘀互结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核苷/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改善HBV相关肝衰竭的远期预后
目的:探讨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nucleotide analogues,NUCs)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衰竭(HBV-associated liver failure,HBV-LF)远期...
胡爱荣胡婷姚立鹏蒋素文应豪邓勤智周文红熊陶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衰竭
文献传递
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的干预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对实验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2 w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第8周起,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姜黄素组、红景天苷组和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组(下称"组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5 w,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HE染色)、肝脏系数、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TG、TC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严重的脂肪变性,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红景天苷组、姜黄素组及组合组肝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以组合组的作用最佳(P<0.01)。结论:姜黄素-红景天苷组合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李红山朱德东应豪李德周
关键词:姜黄素红景天苷脂肪肝
核苷/核苷酸类似物可以改善HBV相关肝衰竭的远期预后
目的 探讨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nucleotide analogues,NUCs)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衰竭(HBV-associated liver failure,HBV-LF)远期...
胡婷姚立鹏胡爱荣蒋素文应豪邓勤智周文红熊陶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衰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