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达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纳入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医院纳入临床路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UE)法分析某院呼吸科2014年出院的202例纳入临床路径的C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过程监测、临床治疗结果。结果纳入DUR分析的抗菌药物共12种,其中7种药物利用指数(DUI)<1,2种DUI=1,3种DUI>1;DUE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对异常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沉、血钾、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复查的比例分别为81.43%,60.00%,64.29%,44.85%,62.16%,18.44%,100.00%,83.33%,61.73%。用药频度(DDDs)居前4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乳酸阿奇霉素、注射用头孢替安。结论医院纳入临床路径的CAP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仍需加强用药过程监测。联合应用DUR和DUE法可更全面地评价CAP患者的用药情况。
- 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药物利用评价药物利用评估药物利用指数
- 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92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肟组、头孢克洛组,每组各46例,两组分别给予头孢克肟、头孢克洛治疗,连续治疗5~7d,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d,头孢克肟组患者的腹泻次数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天后,头孢克肟组患者的急性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α1-酸性糖蛋白(AAG)、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均低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头孢克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47.83%、无效率为2.17%;头孢克洛组显效率为32.61%、有效率为56.52%、无效率为10.87%,头孢克肟组治疗效果优于头孢克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头孢克洛。
- 姜云达岳德永顾立华杨忠英
- 关键词:头孢克肟急性细菌性肠炎炎症因子
- 细胞色素P450与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被引量:6
- 2015年
- 了解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发生于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其中以代谢性相互作用为主,约占40%[1]。代谢性相互作用是指2种或2种以上药物在同时或前后序贯用药时,在代谢环节发生的相互作用。熟悉常见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底物、抑制剂和诱导剂,以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配伍存在潜在的风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对数据库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CYP450几个主要亚型与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桥梁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
- 关键词: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细胞色素P450临床合理用药CYP450药学服务序贯用药
- 上海崇明地区二级综合医院2011~2013年国家基本药物使用调查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崇明地区二级综合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应用现状,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配置与应用。方法:对崇明地区二级综合医院2011-2013年国家基本药物的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院国家基本药物品种、销售金额构成比变化不大,基本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排名前15位多为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在上海崇明地区二级综合医院的临床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出台相关制度促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以保障基本药物的覆盖率以及使用量。
- 姜云达岳德永杨忠英
-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药物利用
- 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新药替那帕诺
- 2020年
- 替那帕诺是Ardelyx公司研发的一种Na+/H+交换蛋白-3(NHE3)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肠道NHE3减少肠道对钠离子的吸收,从而增加肠腔水分,软化粪便并缩短肠道转运时间。该药于2019年9月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临床试验中替那帕诺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安全性等。
- 张德高柳涛杨忠英姜云达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便秘
- 我院2012年4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及ADR累及器官/系统等各方面,对医院2012年上报的403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3例ADR报告中,患者以老年人多见,有129例(32.01%);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居首位,共371例(92.06%);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67.25%);抗感染药物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1.37%),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老年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ADR的主要相关因素。医务人员应增强ADR的防范意识,对高发人群应重点监测,对易发品种应加强监管,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陈梁义
-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
- 上海崇明地区3家二级综合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为促进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崇明地区3家二级综合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8.16%;而其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仍较低,平均为2.16%。2011-2013年排序列前3位的3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之和分别占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销售总金额的87.92%、93.60%、95.54%,呈上升趋势;而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DDDs 2012、2013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DDDs排序列前2位的是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销售金额居首位的是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金额/DDDs排序比接近1的品种较少,说明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次同步性较差。结论:抗菌药物类国家基本药物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相关工作中需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用药合理性和经济性,逐步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
- 岳德永姜云达杨忠英
-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中药房管理的效果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中药房管理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中药房取药的1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分为观察组(2017年1月~2018年1月)及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每组6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处方工作效率及其药品差错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侯药时间为(7.95±1.5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16.94±2.22)min,P<0.05];处方调配时间为(3.46±0.5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6.24±0.87)min,P<0.05];患者满意度为(95.26±3.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3.27±2.96)分,P<0.05]。观察组的总差错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36,P<0.05)。结论:在医院中药房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取得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可显著提升药师的工作效率,降低药品的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
- 姜云达岳德永杨忠英
-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模式中药房药品管理差错率满意度
- 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事件类型构成的帕累托图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系统评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中的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类型构成情况,为其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性评价及回顾性分析等方法来描述性分析中药注射剂致ADR/ADE类型,并应用帕累托图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剂各类ADR/ADE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例数分别为2160、1035、446例,构成比分别为46.11%、22.10%、9.52%,累计构成比为77.73%,落在46%~80%区间,为主要类型。临床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ADE,尤其是上述几类主要的ADR/ADE,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
- 姜云达杨忠英岳德永
-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国家基本药物帕累托图分析
- 我院2010年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及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优化库存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方法:调取我院2010年中药注射刺的季度消耗金额和用量,对季度消耗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按照ABC分析方法对每个品种、规格、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全院共使用中药27个品种,按照设定的消耗金额ABC方法分类,A类8个品种,B类5个品种,C类14个品种,分别占中药消耗金额的69.33%、19.43%、11.24%,占中药总DDDs的58.77%、17.51%、23.73%,用药品种集中趋势明显。结论:中药在我院应用较广泛,以价格较贵的中药使用为主,应该加强该类药物的库存管理,适当缩短库存周期,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率。
- 杨忠英姜云达岳德永
- 关键词:中药用药频度消耗金额日均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