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浩

作品数:71 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专利
  • 24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建筑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无缝线路
  • 14篇桥上
  • 11篇桥上无缝线路
  • 11篇钢轨
  • 10篇道砟
  • 8篇道床
  • 8篇梁轨相互作用
  • 7篇图像
  • 7篇纵向力
  • 6篇荷载
  • 6篇钢轨纵向力
  • 5篇振动
  • 5篇铁路
  • 5篇列车
  • 4篇道床阻力
  • 4篇直剪
  • 4篇滞回
  • 4篇斜拉
  • 4篇斜拉桥
  • 4篇剪切

机构

  • 71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中铁二院工程...
  • 2篇川南城际铁路...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成都铁路局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作者

  • 71篇刘浩
  • 29篇肖杰灵
  • 28篇王平
  • 17篇陈嵘
  • 15篇王平
  • 12篇韦凯
  • 10篇徐井芒
  • 9篇徐浩
  • 9篇王源
  • 7篇赵才友
  • 7篇谢铠泽
  • 7篇熊震威
  • 5篇汪力
  • 5篇颜乐
  • 5篇张华
  • 4篇林红松
  • 4篇马道林
  • 3篇尹忠科
  • 3篇王建英
  • 3篇李帅

传媒

  • 5篇铁道标准设计
  • 3篇铁道建筑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铁道学报
  • 2篇铁道工程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中国西部科技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高速铁路技术
  • 1篇“川藏铁路建...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14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荷载对高墩大跨桥梁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高墩大跨桥梁一般柔性较大,在风荷载的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纵横向位移,使桥上无缝线路偏离原来的设计位置,加大了线路失稳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桥墩—梁体—轨道模型,模拟分析纵横向风荷载对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分析表明:桥梁梁体及墩台受到的风载作用不会引起无缝线路强度及稳定性问题,仅横风荷载较大时可能会造成桥台及各墩对应位置处的线路不平顺矢度超限。
刘浩朱浩王平陈嵘
关键词:高墩大跨桥梁风荷载稳定性
道床纵向阻力滞回性能测试模型建立装置、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床纵向阻力滞回性能测试模型建立装置、方法及系统,涉及轨道交通领域。通过依据加载曲线峰值点处的第一阻力参数与第一位移参数、卸载曲线终点处的第二阻力参数与第二位移参数、初始弹性刚度以及预设定的初始比例系数常...
肖杰灵王平刘浩
高速铁路有砟道床纵向阻力滞回曲线特征及规律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针对有砟轨道道床纵向阻力的强非线性特点,通过足尺试验模型,在不同加载速率和位移极值的周期性纵向荷载作用下,研究散体道床的纵向阻力滞回曲线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散粒体道床在周期性荷载作用下的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不重合,加、卸载曲线形成一条闭合的、呈中心对称的滞回曲线;滞回曲线的形态特征并非理想的滞回状态,滞回环面积随位移幅值的增加线性增大;位移幅值越大道床能量耗散系数越大,道床耗能能力越强,滞回曲线越饱满;道床的动刚度近似随荷载循环周次的增加线性递减;滞回曲线分段刚度值受位移幅值影响明显,不同位移幅值下的滞回曲线分段刚度值不同。有砟道床纵向阻力具有滞回特性说明其正常使用状态存在动态耗能行为,有助于深入研究高速条件下有砟线路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肖杰灵刘浩刘淦中王源王平
关键词:滞回曲线
一种基于迭代逼近的成型砂轮磨削圆锥螺旋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迭代逼近的成型砂轮磨削圆锥螺旋槽的方法,具体为:首先,构建成型砂轮和圆锥螺旋槽的参数化几何模型;随后,构建了成型砂轮磨削运动学模型,用于指导磨削过程,实现圆锥螺旋槽的磨削方式;其次,基于砂轮磨削曲线与...
江磊丁国富刘浩何欣李欣蔓
铁路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规律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运用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以一座铁路常用双塔钢桁斜拉桥为例,研究了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可将斜拉桥简化为跨中设置固定支座的连续梁进行钢轨伸缩力计算;计算钢轨挠曲力时,可在斜拉桥主跨及其邻跨上布置荷载,或仅在斜拉桥主跨上布置荷载,而且不必考虑列车入桥方向的变化;铁路斜拉桥需设置速度锁定器以有效限制列车制动作用下的主梁纵向位移,减小线路受力变形;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应采用梁轨相互作用法以精确计算钢轨断缝值。
王平刘浩魏贤奎肖杰灵
关键词:铁道工程斜拉桥梁轨相互作用无缝线路纵向力
架空接触网线索的张力管理
随着中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速度的提高,列车的稳定受流对弓网动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接触网作为牵引供电系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单一无备用的特点,其结构是否稳定、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电力机车的取流。架空接触网线索的张力对维持...
刘浩
关键词:接触网架设方式
文献传递
桥上有砟轨道无缝道岔非线性阻力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纵向力演变机理,使用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考虑了道床纵向阻力的弹、塑性变化特征。进行扣件系统反复加卸载试验和有砟道床阻力测试,通过研究线路纵向阻力退化现象,分析其产生机理,并构建无缝道岔新型线路阻力本构模型。以高速铁路18号无缝道岔为例,在ANSYS中建立考虑边界效应的岔-桥-墩一体化模型,将试验所得参数与规范值进行仿真分析对比,深入分析考虑阻力弹塑性变化时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梁轨相对纵向位移较小时,使用规范规定的线路纵向阻力进行高速铁路桥上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分析,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相比普遍偏小。当出现阻力强化现象时,使用规范值进行无缝道岔的受力变形计算所得的结果偏于不安全。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进行大量的试验分析,从而修正规范值。
李少铮韦安祺陈嘉胤刘浩王平王平
关键词:无缝道岔有限元温度荷载
道床阻力区域分布及退化对钢轨纵向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深入探索有砟道床阻力演变对桥上无缝线路力学行为的影响,针对路基地段与桥上道床纵、横向阻力开展试验研究.以一座铁路常用双线特大连续梁桥为例,获得了桥上线路阻力分布特征,并提出实际道床在服役过程中存在局部阻力退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考虑道床阻力非均匀分布与退化效应的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学行为分析模型,开展了道床阻力分布及退化对大跨桥上无缝线路力学行为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上道床纵向阻力区域分布差异显著,桥跨中部纵向阻力值最大,阻力值为31.8 k N/枕,梁缝附近道床纵向阻力相对较小,阻力值为21.7 k N/枕,阻力退化效应明显;桥上道床横向阻力分布同样表现出一定区域分布特征,但退化效应并不明显,桥跨中部与梁缝处阻力值分别为31.7、25.5 k N/枕;由于受到温度荷载作用下梁体伸缩、列车动荷载作用下桥梁产生振动变位和梁端转角的影响,散体道床始终处于拉伸压缩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道床阻力表现出明显的退化特性;考虑道床阻力退化效应时,温度荷载作用下的钢轨伸缩附加力、钢轨位移、梁轨相对位移值有一定衰减,当桥梁温度跨度为140 m时,钢轨纵向附加力最大值减小约11.7%,且衰减率随着温度跨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按现有规范计算方法得到的梁轨相互作用结果偏大.
刘浩谢铠泽王平肖杰灵陈嵘
关键词:桥上无缝线路道床阻力区域分布特征钢轨纵向力
复杂洞群稳定性及支护优化分析
依托地下洞室为载体的交通方式对于人均土地占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我国来说,可以大量节约地面面积以做他用。因地形地貌等因素限制,一些地下工程相距较近,构成高密度地下洞室群。洞群中各洞室开挖对既有毗邻洞室的稳定性扰动较大,...
刘浩
关键词:锚杆洞群强度折减安全系数
文献传递
大跨斜拉桥上无缝线路伸缩力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研究目的:大跨度斜拉桥结构复杂,为"塔-索-梁"空间组合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其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极为复杂。本文以一座铁路常用双塔钢桁斜拉桥为例,基于梁轨相互作用原理,建立斜拉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计算模型,分析主塔墩温差、斜拉索温差、主塔墩刚度、主梁刚度及结构支撑体系对钢轨伸缩力的影响,为大跨度斜拉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随着主塔墩温差增大,钢轨伸缩力减小,主塔墩温差越大,主梁主跨竖向位移就越大;(2)随着斜拉索温差增大,钢轨伸缩力增大较小,但主梁主跨竖向位移急剧减小;(3)主塔墩刚度变化对钢轨伸缩力影响较小;(4)采用漂浮体系时,钢轨伸缩力与半漂浮体系几乎一致,采用塔梁固定支撑和塔梁固结体系时,主梁左端梁缝处的伸缩力减小,但主梁右端梁缝处的钢轨伸缩力反而增大,因此在铁路大跨斜拉桥设计中建议不采用这两种支撑体系;(5)该研究成果可指导大跨度斜拉桥无缝线路设计。
徐浩刘浩林红松颜华王平
关键词:斜拉桥无缝线路伸缩力梁轨相互作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