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丁咯地尔
  • 1篇盐酸丁咯地尔
  • 1篇盐酸法舒地尔
  • 1篇抑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治疗脑梗死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神经功能缺损...
  • 1篇天门冬氨酸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脓毒症患者

机构

  • 5篇上海市闸北区...

作者

  • 5篇佘君慧
  • 4篇林达伟
  • 2篇刘晖宇
  • 1篇程谷
  • 1篇汪东
  • 1篇韩扬
  • 1篇王敏
  • 1篇王罗军
  • 1篇黄淮
  • 1篇朱英
  • 1篇颜景华
  • 1篇周琪
  • 1篇王雯
  • 1篇万卫平
  • 1篇谢荭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脑内NAA、Lac的变化规律及与疗效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内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与临床疗效的内在关联。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7d内的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35)、常规治疗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应用磁共振频谱(MRS)无创检测脑内NAA、Lac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治疗15d为数据采集时间节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梗死区NAA明显下降、Lac显著增高符合既往文献报道的基本规律。在病程演变过程中,梗死区NAA回升缓慢,提示与病变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可逆病理改变有关;治疗组局部Lac清除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梗死区乳酸清除速率加快可能是高压氧疗效较好的机制之一;应用MRS技术检测患者NAA、Lacr变化对评估病情、研判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韩扬佘君慧万卫平王敏谢荭王雯汪东王罗军刘晖宇林达伟
关键词:高压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乙酰天门冬氨酸测定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2011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的测定值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MRS检查,测定治疗前梗死病灶部位(患侧1)的NAA值,与治疗前对称健侧部位(健侧)及治疗后梗死病灶部位(患侧2)的NAA值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变化特点,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测定。结果:治疗前梗死病灶部位(患侧1)的NAA值低于治疗前健侧部位(健侧)的NA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NAA无相关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NIHSS值明显下降(P<0.001),但治疗后梗死病灶部位(患侧2)的NAA值与治疗前梗死病灶部位(患侧1)的NA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技术可无创检测急性脑梗死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的动态变化,从而可以了解脑梗死病灶部位的组织代谢动态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佘君慧林达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N-乙酰天门冬氨酸磁共振波谱分析
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04-01~2006-12急诊病房118例脓毒症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260例,病死率45.4%(118/260)。男性与女性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病死率高于<60岁组(P<0.05);严重脓毒症病死率66.0%(105/159),MODS病死率77.2%(78/101),脓毒性休克病死率83.6%(61/73);脏器功能障碍>3个病死率91.3%(42/46);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96.0%(24/25),APACHEⅡ评分≥20分病死率61.2%(104/17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OR大小依次是伴急性肾功能衰竭、老龄、脓毒性休克、MODS、严重脓毒症、APACHEⅡ评分≥20分、高血糖。结论脓毒症有较高的病死率,老龄、严重脓毒症、MODS、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20分和高血糖是脓毒症死亡的高危因素。
朱英周琪黄淮颜景华程谷佘君慧
关键词:脓毒症高危因素
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附213例报道)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r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制定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测查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对可影响抑郁发生的因素及NDS与HA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为35.7%。影响抑郁发病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学历、经济情况、部位病灶、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等。结论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佘君慧刘晖宇林达伟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影响因素
盐酸法舒地尔与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经静脉给予法舒地尔30mg,2次/d,同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10mL,2次/d;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50mg,2次/d,同时使用舒血宁注射液10mL,2次/d。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对于急性脑梗死,两种药物对上下肢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均有效,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法舒地尔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脑梗死治疗的安全有效药物。
佘君慧林达伟
关键词:RHO激酶急性脑梗死法舒地尔丁咯地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