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 作品数:12 被引量:8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心肺复苏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心肺复苏(CPR)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理生理中作用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1例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者血清TNF-α、IL-1β、IL-4、IL-8、IL-10含量,按SIRS标准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2组差异。结果2组CPR时血清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ROSC24h TNF-α、IL-1β、IL-8高于其CPR时和非SIRS组(P〈0.05-0.01),gOSC48h IL-4、IL-10增高,细胞因子均达峰值并高于非SIRS组(P〈0.05-0.01),ROSC7dTNF-α、IL-1β、IL-8下降,IL4、IL-10仍较高水平。结论细胞因子参与复苏后SIRS发病过程,选择时机干预其失衡,提高复苏存活率。 朱英 黄淮 颜景华 程谷 周琪 马卫东关键词:脓毒症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08年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是危重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以每年1.59/6~9.09/6速度增长,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发病率为10%~40%,病死率高达30%~50%。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不良预后早期预测和干预,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朱英 黄淮 周琪关键词:脓毒症患者 死亡危险因素 INFLAMMATORY 多器官功能障碍 老年 主要死亡原因 急诊病房患者脓毒症患病现状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急诊病房患者脓毒症患病现状,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诊病房患者病例资料,调查分析脓毒症患病情况及病原菌,行Chi—Square检验。结果三年间出院6949人,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260例,年患病率为3.4%、3.7%、4.1%。死亡118例,病死率45.4%,年病死率为49.3%、46.4%、41.9%。严重脓毒症159例,病死率60.4%(96/159);MODS101例,病死率73.3%(74/101);脓毒性休克73例,病死率84.9%(62/73);脏器功能障碍多于3个46例,病死率91.3%(42/46)。患病率和病死率在≥60岁组(4.0%、47.3%)高于〈60岁组(2.2%、23.8%,P〈0.05),男性与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45.8%,皮肤感染18.5%,消化道感染15.8%,泌尿道感染15.0%。院内感染相关脓毒症27.3%。分离病原菌201株,其中G^-菌99株(49.3%)、G^+菌43株(21.4%),真菌59株(29.4%)。结论急诊病房有较高的脓毒症患病率和病死率,G^-菌和真菌为主要致病菌,故应重视脓毒症致病菌防治。 朱英 黄淮 周琪关键词:脓毒症 病死率 致病菌 结核性风湿症12例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1 2002年 朱英关键词:结核性风湿症 误诊 心肺复苏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9例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分为复苏失败组(A_1组)14例和存活出院组(A_2组)5例,10例死亡者做对照组(B组),用ELISA法检测CPR时、ROSC 24 h、48 h、72 h、7 d患者血清TNF-α、IL-1β、IL-4、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B组CPR时TNF-α含量高于A_1、A_2组(P<0.05).IL-1β、IL-4、IL-8、IL-10水平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_1组复苏后MODS发病率高于A_2组(12/14 vs 1/5,P=0.016),ROSC 24 h TNF-α、IL-1β水平高于其CPR时和A_2组(P<0.05),ROSC 48 h TNF-α、IL-1β、IL-8水平达峰值,且高于A_2组,IL-4、IL-10水平高于其CPR时(均P<0.05),与A_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 72 h TNF-α、IL-1β水平下降,IL-4高于A_2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参与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选择时机干预其失衡,可能改善复苏预后。 朱英 单红卫 黄淮 颜景华 程谷 周琪关键词:心肺复苏 预后 心肺复苏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干预研究 朱英 单红卫 顾军 黄淮 周琪 颜景华 程谷 马卫东 该项目研究属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内容如下:临床关注到心肺复苏后有较高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后者进一步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是影响复苏存活率主要因素之一。国外初步研究发现心肺复苏后患者有细...关键词:关键词:心肺复苏 细胞因子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3例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资料。结果48例发生MODS(90.6%),死亡35例(66.0%)。复苏前时间≥6 m in组10例均发生MODS和死亡。即刻复苏组43例,MODS38例,发病率和死亡率在CA-ROSC间期<10 m in组分别低于≥10 m in组(77.3%vs 100.0%、P<0.01;27.3%vs93.5%、P<0.005),ROSC后SIRS 48例均伴发MODS。发病率与年龄、既往慢性病、电除颤项目无关(P>0.05),肾上腺素用量≤5 mg组低于>5 mg组(P<0.005)。结论复苏后MODS发病危险因素包括ROSC间期≥6 m in、CA-ROSC间期≥10 m in、复苏后SIRS,应及时评估和防治患者器官功能。 朱英 黄淮 颜景华 程谷 周琪 马卫东 王者奇 许沛关键词:预后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病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收集53 例心跳骤停(CA)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复苏时间、复苏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等因素对MOD... 朱英 黄淮 颜景华 程谷 周琪 马卫东 王者奇 许沛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发病率 死亡率 心肺复苏后 预后分析 文献传递 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本院2004-01~2006-12急诊病房118例脓毒症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260例,病死率45.4%(118/260)。男性与女性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病死率高于<60岁组(P<0.05);严重脓毒症病死率66.0%(105/159),MODS病死率77.2%(78/101),脓毒性休克病死率83.6%(61/73);脏器功能障碍>3个病死率91.3%(42/46);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96.0%(24/25),APACHEⅡ评分≥20分病死率61.2%(104/17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脓毒症死亡危险因素OR大小依次是伴急性肾功能衰竭、老龄、脓毒性休克、MODS、严重脓毒症、APACHEⅡ评分≥20分、高血糖。结论脓毒症有较高的病死率,老龄、严重脓毒症、MODS、脓毒性休克、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PACHEⅡ评分≥20分和高血糖是脓毒症死亡的高危因素。 朱英 周琪 黄淮 颜景华 程谷 佘君慧关键词:脓毒症 高危因素 C-反应蛋白测定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测定对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 70例CAP患者按血白细胞(WBC)计数 10 0× 10 9/L为界分为A、B两组 ,另设 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照组 (C组 ) ,采用金标定量检测法测定血清CRP含量。结果 血CRP含量 :A组 [( 12 3 71± 5 6 95 )mg/L]、B组 [( 96 2 8± 45 0 9)mg/L]显著高于C组 [( 11 40± 3 71mg/L) ] ,P <0 0 1,而A组又高于B组 ,P <0 0 1。血WBC计数 :A组 [( 13 . 72± 4 13 )× 10 9/L]高于B组 [( 7 17± 1 3 7)× 10 9/L] ,P <0 0 1,B组与C组[( 6 3 6± 1 61)× 10 9/L) ]无显著差异 ,P >0 0 5。分别将血CRP含量≥ 2 5mg/L、血WBC≥ 10 0× 10 9/L和血中性粒细胞比例≥ 80 %定为CAP诊断阳性标准 ,则敏感性分别为 10 0 %、48 6%和 40 %,特异性分别为 95 %、92 5 %和 95 %。血CRP对CAP诊断敏感性高于血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P <0 0 1。结论 检测血CRP水平有助于CAP 。 朱英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