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军
- 作品数:62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一清胶囊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寻常痤疮70例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10例寻常痤疮病人随机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口服一清胶囊,1g/次,3次/d,同时外用夫西地酸软膏,2次/d;一清胶囊组:口服一清胶囊,1g/次,3次/d;夫西地酸组:外用夫西地酸软膏,2次/d。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8.57%,一清胶囊组有效率71.43%,夫西地酸组有效率67.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一清胶囊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寻常痤疮安全有效。
- 冯冬梅郑学军阮海玲孟昭影
- 关键词:一清胶囊寻常痤疮
- 尪痹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指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评价尪痹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亚群等变化。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90例符合《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RA诊断标准且中医辩证为湿热阻络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对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不耐受者,患有对本研究观察指标有影响的疾病患者,或近期接受过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取来氟米特治疗12周,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尪痹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GM-CSF、TNF-α、T细胞亚群、视觉模拟评分(VAS)、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评价疗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描述,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描述,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DAS28、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均低于治疗前,GM-CSF、TNF-α、ESR、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206、5.402、16.808、8.153、17.283、15.279、22.604、20.716,对照组t=4.826,3.282、9.117、6.305、5.279、9.462、9.206、8.715,均为P<0.05);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VAS评分、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GM-CSF、TNF-α、ESR、CRP水平及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3.827、4.280、4.106、8.226、9.254、6.118、5.742,差值t=4.193、4.106、5.394、4.908、9.240、10.143、7.506、11.628,均为P<0.05)。治疗12周后两组主症(关节肿胀、伸屈不利、晨僵、发热)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次症(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Z=11.076、9.359、9.517、4.938、5.014、4.017、4.362,对�
- 张霞冯娅娆罗寰杨金良张斌郑学军
- 关键词:来氟米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亚群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1次/d,每早8时口服,连服4周,同时肌肉注射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0.35mg,隔日一次,连续18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5mg,1次/d,每早8时口服,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3.33%,对照组有效率65.00%。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内服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 冯冬梅郑学军冀春萍孟昭影
-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盐酸左西替利嗪慢性荨麻疹
-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血清中miR-133a和miR-424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CTD-ILD患者为CTD-ILD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CTD无ILD患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3a和miR-424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133a、miR-424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TD-ILD组血清中miR-133a水平显著降低,miR-42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通气障碍程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不同肺弥散功能障碍分级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miR-133a表达水平依次显著降低,miR-424表达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CTD-ILD组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CD3^(+)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33a与CD4^(+)均呈负相关关系,与CD8^(+)、CD3^(+)呈正相关关系;miR-424与CD4^(+)均呈正相关关系,与CD8^(+)、CD3^(+)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TD-ILD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降低,miR-424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关。
- 赵悦杨金良罗寰席文秀王珺璐郑学军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 IL-17A、sICAM-1及sE-选择素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以及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变化与疾病活动程度、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RA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RA患者病情活动度评价表(DAS28)分为低活动度36例,中活动度48例,高活动度26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IL-17A、sICAM-1、sE-选择素及D-二聚体(D-D)水平,并分析IL-17A、sICAM-1、sE-选择素及D-D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A患者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IL-17A、sICAM-1、sE-选择素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IL-17A、sICAM-1、sE-选择素及D-D水平:重活动度组>中活动度组>低活动度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A、sICAM-1、sE-选择素及D-D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类风湿因子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7A(高水平)、sICAM-1(高水平)、sE-选择素(高水平)、D-D(高水平)为影响RA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17A、sICAM-1、sE-选择素及D-D在RA患者中显著上升,其异常表达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疗效的有效指标。
- 任占芬郑学军罗寰方晓李红燕赵春桃
- 关键词:RASICAM-1SE-选择素疾病活动度疗效
- 梅毒性葡萄膜炎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50岁。双眼视物模糊并逐渐加重4个月。无畏光、流泪等症状也无头痛、恶心、呕吐。眼科情况:眼底玻璃体混浊,视乳头及周边视网膜灰白色渗出。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未见红斑、丘疹、结节等。实验室检查:TPPA(+),RPR 1∶16,脑脊液生化、常规及RPR检测均正常。诊断:梅毒性葡萄膜炎。
- 冯冬梅郑学军王琪娜侯文利安国芝何泽生
- 关键词:梅毒葡萄膜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寻找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月120例RA患者,并将其分为单纯RA组(n=83)和RA-ILD组(n=37),比较二组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吸烟史)、临床表现(关节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血细胞沉降率、类风湿性因子、血小板、ANA、ANCA、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等)。结果单纯RA组和RA-RLD组比较,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及关节肿胀、疼痛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患者C反应蛋白、血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阳性率、ANCA阳性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血小板、IgG、IgM、IgA、抗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抗CCP抗体阳性可增加RA-ILD发病的风险。结论年龄增加、抗CCP抗体阳性是RA-ILD的高危因素。
- 杨金良郑学军罗寰任占芬阮海玲赵亚君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高危因素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银屑病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患者,男性,39岁,主因腰腿部疼痛12年,加重伴反复发热半月入院.患者缘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部疼痛,以下腰背部为著,尤以夜间明显,翻身困难,伴有晨僵,于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自服"特效腰腿疼痛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双踝关节肿胀、疼痛,继续应用上述药物治疗.1个月前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5d来逐渐出现弯腰、下蹲及行走困难,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有盗汗、畏寒,无咳嗽、咳痰,自行口服"尼美舒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疼痛减轻,但间断发作.
- 郑学军冯冬梅杨金良罗寰阮海玲
- 关键词:银屑病
- 尼达尼布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临床观察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尼达尼布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结缔组织病(CTD)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核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MLR)水平的影响,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CTD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予环磷酰胺片,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乙磺酸尼达尼布胶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以总有效患者作为治疗有效组(77例),以无效患者作为治疗无效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及治疗前的TGF-β、ML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咳嗽、肺底部罗音、气促、胸闷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FVC,FEV_(1),DLCO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GF-β和ML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F-β,MLR,FVC,FEV_(1),DLCO均是CTD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尼达尼布联合环磷酰胺治疗CTD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建议根据患者的TGF-β,MLR,FVC,FEV_(1),DLCO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冯娅娆杨金良罗寰郭少英任占芬郑学军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狼疮脑病(SLEE)的临床特点及患者的预后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SLE患者172例,以是否并发SLEE将患者分为并发SLEE组(n=45)和未并发SLEE组(n=127),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统计分析SLE并发SLEE的临床特征。结果与未并发SLEE组比较,并发SLEE组患者具有病程短、补体C4和A/G减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尿素升高、肌酐升高、尿红细胞升高的特点(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T升高、A/G减少、肌酐升高和尿红细胞升高是SLE患者并发SLEE的高风险因素(P<0.05或P<0.01)。通过对患者预后结果分析发现,临床表现为1项的患者预后最好,出现癫痫、颅内高压、偏头痛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45例SLEE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4.44%。结论 AST升高、A/G减少、肌酐升高和尿红细胞升高是SLE患者并发SLEE危险因素,SLEE患者临床表现越少则预后越好。
- 罗寰郑学军杨金良任占芬阮海玲陈苗苗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脑病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