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寰

作品数:47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风湿
  • 13篇类风湿
  • 13篇关节炎
  • 10篇结缔组织病
  • 10篇肺间质
  • 9篇肺间质病
  • 9篇病变
  • 8篇类风湿关节炎
  • 8篇甲氨蝶呤
  • 8篇风湿关节炎
  • 7篇血清
  • 7篇系统性红斑
  • 7篇系统性红斑狼...
  • 7篇狼疮
  • 7篇间质病变
  • 7篇红斑
  • 7篇红斑狼疮
  • 7篇肺间质病变
  • 6篇血管
  • 6篇细胞

机构

  • 47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上海市第二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罗寰
  • 38篇杨金良
  • 33篇郑学军
  • 31篇任占芬
  • 12篇阮海玲
  • 8篇陈苗苗
  • 3篇冯冬梅
  • 3篇赵亚君
  • 3篇白晓敏
  • 2篇吴远慧
  • 2篇刘晓敏
  • 2篇孙志广
  • 2篇赵亚君
  • 2篇张利霞
  • 1篇崔书君
  • 1篇王琪娜
  • 1篇常永霞
  • 1篇侯文利
  • 1篇张凡
  • 1篇武雪亮

传媒

  • 3篇中国药业
  • 3篇分子诊断与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年份

  • 9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恶性肿瘤耐药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
郑学军冯冬梅王琪娜侯文利张凡阮海玲孙志广常永霞罗寰杨金良
张家口地区是老年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而老年恶性肿瘤的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该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技术,对不同种类恶性肿瘤、年龄、不同临床分期、肿瘤不同区域的各种缺氧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寻找放疗耐受敏感的乏氧诱导血管...
关键词:
CYC联合波生坦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疗效及对血清KL-6、TIMP-1、TGF-β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究环磷酰胺(CYC)联合波生坦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病(CTD-ILD)疗效及对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基质金属蛋白酶组抑制因子(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北北方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96例CTD-IL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6)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50)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6分钟步行试验(6MWT)、高分辨率CT(HRCT)评分、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变化情况及血清相关指标:KL-6、TGF-β1、TIMP-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高分辨率CT(HRCT)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TLC、DLCO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KL-6、TIMP-1、TGF-β1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酰胺联合波生坦治疗CTD-ILD临床疗效满意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指标。
罗寰陈苗苗赵悦任占芬杨金良
关键词:环磷酰胺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
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采用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表达水平、相关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功能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IL-1、ESR、RF表达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GF-β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IL-1、ESR、R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TGF-β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及晨僵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关节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醋瑞因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的降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性水平,恢复自身免疫系统平衡,减少关节疼痛和肿胀,减少晨僵时间,但未能改善已受损的关节功能。
陈苗苗罗寰傅银银胡斌
关键词: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双醋瑞因甲氨蝶呤细胞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寻找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月120例RA患者,并将其分为单纯RA组(n=83)和RA-ILD组(n=37),比较二组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吸烟史)、临床表现(关节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血细胞沉降率、类风湿性因子、血小板、ANA、ANCA、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等)。结果单纯RA组和RA-RLD组比较,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及关节肿胀、疼痛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患者C反应蛋白、血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阳性率、ANCA阳性率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血小板、IgG、IgM、IgA、抗核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抗CCP抗体阳性可增加RA-ILD发病的风险。结论年龄增加、抗CCP抗体阳性是RA-ILD的高危因素。
杨金良郑学军罗寰任占芬阮海玲赵亚君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高危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银屑病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性,39岁,主因腰腿部疼痛12年,加重伴反复发热半月入院.患者缘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部疼痛,以下腰背部为著,尤以夜间明显,翻身困难,伴有晨僵,于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自服"特效腰腿疼痛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双踝关节肿胀、疼痛,继续应用上述药物治疗.1个月前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5d来逐渐出现弯腰、下蹲及行走困难,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有盗汗、畏寒,无咳嗽、咳痰,自行口服"尼美舒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疼痛减轻,但间断发作.
郑学军冯冬梅杨金良罗寰阮海玲
关键词:银屑病
红花注射液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8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口服,对观察组在予以西药口服基础上联合予以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干预治疗后2周后,分别对两组的关节压痛情况、疾病活动度、炎症水平、凝血功能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以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lin-1,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80.00%(32/40)(P<0.05)。结论采用红花注射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炎症水平以及凝血功能,缓解关节疼痛,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任占芬杨金良罗寰白晓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红花注射液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鞘内注射联合冲击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2020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地塞米松以及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于2014年9-2018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观察组接受地塞米松以及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变化、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良反应以及病死率。结果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压力、总蛋白、白细胞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干扰素诱生蛋白-10(IP-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未出现高血压、消化道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2.00%,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3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以及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脑脊液环境,调节局部细胞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寰阮海玲任占芬陈苗苗杨金良郑学军
关键词:狼疮脑病地塞米松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RA患者187例,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检测结核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者临床特征,依据是否发生结核感染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RA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7例RA患者中52例发生结核感染,感染率27.81%(52/187),患者以发热、咳嗽、体质量降低为主要表现,其中45例为结核潜伏感染,5例为非活动性结核病,2例为活动性结核病;感染部位以肺结核为主(73.08%),肺外结核中以关节结核占比较多(13.46%),38例肺结核者中33例肺受累,CT显示11例病灶位于典型肺结核发生部位;既往结核病感染史、侵入性操作、sCD14-ST、抗CCP抗体、抗MCV抗体为RA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骨密度T值为保护因素(P<0.05),据此建立预测模型Z=0.268×既往结核病感染史+0.233×侵入性操作+0.368×(sCD14-ST)+0.399×抗CCP抗体+0.507×抗MCV抗体-0.389×骨密度T值-26.887。结论RA患者并发结核感染率高,以结核潜伏感染为主,多为肺结核,且其影响因素较多,需据此展开干预措施。
任占芬罗寰杨金良赵悦左路广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之间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RA患者和RA-ILD患者各40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来诊后当日均予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小板(PT)、IgA、IgG、C3、C4等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观察影响ILD发病的相关因素,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滴度范围内所占比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抗CCP抗体滴度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ILD组患者年龄、吸烟比例、病程、累及关节数量均高于R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A-ILD组患者CCP水平高于R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并发ILD为因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吸烟以及CCP水平是影响RA患者并发ILD的独立危险因素。RA-ILD组患者≥300 IU/mL CCP抗体滴度所占比例为42.50%,明显高于RA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CCP抗体滴度与患者年龄、吸烟、病程、累及关节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ILD患者以年龄较高、有吸烟史、CCP水平较高为主要临床特点,CCP抗体滴度≥300 IU/mL的患者更容易并发ILD,但是抗CCP抗体滴度与影响患者并发ILD的因素并无相关性。
杨金良任占芬罗寰郑学军赵亚君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性病变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尪痹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评价尪痹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细胞亚群等变化。方法前瞻性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90例符合《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中RA诊断标准且中医辩证为湿热阻络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对甲氨蝶呤药物治疗不耐受者,患有对本研究观察指标有影响的疾病患者,或近期接受过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取来氟米特治疗12周,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尪痹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GM-CSF、TNF-α、T细胞亚群、视觉模拟评分(VAS)、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并评价疗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描述,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描述,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DAS28、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均低于治疗前,GM-CSF、TNF-α、ESR、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7.206、5.402、16.808、8.153、17.283、15.279、22.604、20.716,对照组t=4.826,3.282、9.117、6.305、5.279、9.462、9.206、8.715,均为P<0.05);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VAS评分、DAS28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GM-CSF、TNF-α、ESR、CRP水平及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3.827、4.280、4.106、8.226、9.254、6.118、5.742,差值t=4.193、4.106、5.394、4.908、9.240、10.143、7.506、11.628,均为P<0.05)。治疗12周后两组主症(关节肿胀、伸屈不利、晨僵、发热)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次症(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燥)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Z=11.076、9.359、9.517、4.938、5.014、4.017、4.362,对�
张霞冯娅娆罗寰杨金良张斌郑学军
关键词:来氟米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淋巴细胞亚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