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
- 作品数:31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老年与青壮年HIV/AIDS住院病人临床流行病学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西老年与青壮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住院病人(简称HIV/AIDS住院病人)临床流行病学的异同,为制定对老年病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近4年某医院住院的HIV/AIDS成年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年龄≥50岁者为老年组,余为青壮年组,比较两组之间异同。结果入组病人2 420例,老年组1 123例,占46.4%;青壮年组1 297例,占53.6%。老年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82个/μL,青壮年为37个/μL。除男性比率老年为78.8%与青壮年为78.2%无差异外,老年组农民占73.1%,居住农村占68.4%,已婚占75.2%,初中以下文化占89.7%,异性性传播占94.5%,女性配偶检测阳性率84.4%;青壮年组相对应分别为46.9%、47.0%、56.2%、77.7%、79.3%、41.8%。老年组的不良预后为22.0%,其中非HIV相关疾病不良预后占26.7%,青壮年组分别为17.9%和13.4%,两组以上资料对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病人在该组HIV/AIDS住院病人中的比例高,农村男性为主要人群,绝大多数为异性性传播,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对较高,但预后较差,非HIV相关病症多。
- 吴念宁彭智鹏董文逸农影星赵蕊邹俊黄绍标
- 关键词:老年临床流行病学
- RNA原位测序揭示HIV感染者淋巴结滤泡中免疫细胞组成与病毒分布的特征
- 2025年
- 目的探究不同免疫缺陷程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淋巴结滤泡中免疫细胞及成纤维网状细胞(fibroblastic reticular cells,FRCs)的组成以及与HIV复制的关系。方法纳入4例不同免疫缺陷程度的初次确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颈部淋巴结样本,应用RNA原位测序技术,经滚环扩增及荧光标记实现对原位测序成像,结合细胞分割与细胞核染色,获取单张石蜡组织高达十万级别的单细胞数据,以HIV感染者滤泡为单位分析其中免疫细胞、FRCs组成变化以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结果样本LN_1、LN_2、LN_3和LN_4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依次降低,分别鉴定了31、15、16和18个结构完整的滤泡。LN_1滤泡中,有HIV复制的细胞比例与经典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cDCs)比例正相关(R^(2)=0.2,P=0.011),且HIV RNA分子在cDCs及FRCs附近表达。LN_2滤泡中HIV RNA分子在FRCs内富集;样本LN_3中,HIV RNA分子在cDCs及CD4^(+)T细胞内富集。样本LN_4中,有HIV复制的细胞比例与以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cDCs(R^(2)=0.38,P=0.0064)、CD4^(+)T细胞(R^(2)=0.28,P=0.025)及FRCs(R^(2)=0.26,P=0.029),HIV RNA分子在cDCs、CD4^(+)T细胞及FRCs内富集。样本LN_1和LN_2中,有HIV复制的细胞比例与CD8^(+)T细胞存在负相关趋势;样本LN_4中,有HIV复制的细胞比例与CD8^(+)T细胞呈正相关(R^(2)=0.23,P=0.046)。结论RNA原位测序技术揭示了HIV感染者淋巴结滤泡中免疫细胞与病毒分布的独特模式。淋巴结滤泡免疫微环境随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 郭仟禧张超邹俊邓建宁谢志满周明菊李静李霞贺培凤黄磊
- 关键词:免疫微环境淋巴结
- 艾滋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艾滋病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艾滋病患者90例,依据是否发生转移性钙化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依据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分为心血管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分别探讨转移性钙化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过大、男性、糖尿病史、排尿量过小、透析时间长为转移性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与Hs-CRP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过大、高血压以及男性等更容易发生转移性钙化,而NT-proBNP水平较低或Hs-CRP水平过高会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为此需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以上危险因素的关注,进而控制患者死亡率。
- 兰玲鲜卢亦波邹俊蓝振许苏春雄郑卉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转移性钙化艾滋病
- HIV/AID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会破坏人体肠道黏膜屏障,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文章对比HIV感染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之间的区别,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寻求机制学说提供科研思路。
- 邹俊劳晓洁赵蕊梁振国陈茂伟
- 关键词:肠道菌群艾滋病HIV
- 马红球菌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马红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常见于农场、牧场的土壤中,引起马驹肺炎。人类感染较少见,多见于免疫受损人群尤其是艾滋病患者,主要引起空洞性肺炎和肺脓肿。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罕见,可引起感染部位亚急性、坏死性感染。随着马红球菌耐药株的传播,马红球菌病的治疗需要联合用药,长期治疗,积极改善宿主免疫功能。
- 赵蕊邹俊
- 关键词:马红球菌耐药
- 血液透析治疗对利福平血药浓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利福平血药浓度特征,了解血液透析治疗是否影响利福平血药浓度,为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制定科学抗结核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肺结核住院患者149例,将患者分为血透组(43例)和非血透组(106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分别检测患者接受四联规范抗结核治疗第8天当天经利福平治疗后2h、4h、6h的利福平血药浓度。结果血透组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与非血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及肝损伤加重患者,利福平血药浓度偏高,P<0.05。血透组中出现血药浓度延迟的比例偏高,且血透组中口服患者所占比例偏高。结论血液透析对利福平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无需追加利福平用药剂量;血透组利福平血药浓度延迟比率高于非血透组,考虑受口服给药方式的影响。条件允许情况下结合用药后2h、4h、6h利福平血药浓度,个性化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可保证利福平有效血药浓度及治疗效果。
- 苏春雄韦黎娟周佳黄爱先邓文海覃鸿发覃国庆许秋娜邹俊
- 关键词:血液透析利福平血药浓度肺结核
- 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p53信号通路在麦门冬汤改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对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经气管滴注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干预组造模24 h后麦门冬汤灌胃给药20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网络药理分析麦门冬汤干预肺纤维化的潜在机制。其后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构建肺纤维化细胞模型,麦门冬汤含药血清和(或)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干预后,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α-SMA、E-cadherin和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Collagen I)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肺组织均出现大面积实变区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α-SMA表达增加,E-cadherin降低(P<0.01),麦门冬汤干预后上述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麦门冬汤的差异药靶基因主要富集在p53信号通路。细胞实验则显示麦门冬汤组含药血清干预可使肺纤维化细胞模型中α-SMA下调,E-cadherin和p53表达上调(P<0.01)。PFT-α干预实验中,PFT-α干预后对照组和麦门冬汤组中p53和E-cadherin表达降低,α-SMA和Collagen I表达升高(P<0.01)。结论麦门冬汤可通过调节p53信号通路改善肺纤维化进展。
- 李杰孔欣怡邹俊李静虹
- 关键词:麦门冬汤肺纤维化
- 诺卡菌病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诺卡菌病被确认已有100多年,随着临床认识的增加及实验室检验技术的提高,文献报道的诺卡菌病病例越来越多。但由于诺卡菌病表现多种多样,非特异性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细菌培养困难,导致诺卡菌病易误诊,且这种感染的诊断通常是延迟的,病死率很高。因此,本文对诺卡菌病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该病,尽早发现及规范治疗,降低病死率。
- 赵蕊邹俊
- 关键词:诺卡菌诺卡菌病
- 一种手消液自动感应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消液自动感应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自动感应装置包括手消液本体,手消液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感应机构,手消液本体的出液口上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所述感应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感...
- 邹俊 吕一星 罗昊宇 李旭华 梁翠金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例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南宁市收治的0~18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月26日南宁市所有儿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4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及流行病学史。结果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分布在4个年龄段,分别为3月龄、5岁龄、11岁龄、18岁龄,均为家庭聚集性发病,其中2例为表姐妹。4例病人中1例来自武汉,1例与武汉病例有明确接触史,1例有长时间乘车史,接触史不详,1例有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触史,但该例患儿接触的确诊病例无明确的湖北及外来人员接触史。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临床症状较轻微,为乏力、干咳、鼻塞、流涕,仅1例肺部呼吸音减弱。所有患儿白细胞在(4.1~14.5)×10^9/L之间。淋巴细胞数未见降低,但在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发现2名患儿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偏低值。肺部CT病灶为磨玻璃样及小斑片状密度稍高影,无弥漫性病变、实变、胸腔积液等影像。所有患儿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南宁市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流行病学史为诊断重要依据,儿童感染均出现家庭聚集性发病。
- 覃莉马雪青杨道德邹俊宋晓玲
- 关键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