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4篇镇痛
  • 3篇神经阻滞
  • 3篇罗哌卡因
  • 3篇麻醉效果
  • 3篇关节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置换术
  • 2篇七氟烷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关节置换
  • 2篇芬太尼
  • 2篇氟烷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妇科
  • 2篇丙泊酚

机构

  • 14篇北京市怀柔区...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康复研究...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平谷区...
  • 1篇北京市平谷区...

作者

  • 14篇杨同文
  • 6篇严伟
  • 6篇廖春英
  • 3篇王强
  • 2篇李杰
  • 1篇李彦平
  • 1篇洪毅
  • 1篇白金柱
  • 1篇任自刚
  • 1篇丁冠男
  • 1篇张军卫
  • 1篇王云
  • 1篇王增春
  • 1篇熊巍

传媒

  • 3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外医药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0年
分析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2例作为观察样本,通过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一组中均为26例。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试验组予以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评比2组麻醉效果、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高,相较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组间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具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可在临床中进行积极推广。
严伟杨同文廖春英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安全性麻醉效果
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在多模式镇痛模式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患者,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监测指标、镇痛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术者及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评价。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功能无抑制,患者及术者对手术过程满意。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使患者在最舒适的环境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同时不影响术者与患者在术中进行交流。
杨同文王强王增春白金柱洪毅张军卫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脊柱微创手术
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窦道胆道镜取石术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窦道胆道镜取石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于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拟做经皮窦道胆道镜取石术的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试验组在经皮窦道胆道镜取石术开始前10 min静脉泵注1μg/kg的右美托咪定,然后以0.1~0.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对照组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根据术中情况每次酌情追加舒芬太尼5μg。记录并比较两组在试验药物开始泵注后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需追加舒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3例和6例患者发生心动过缓,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发生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例数分别为11例、16例和4例、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手术时间[(59.4±5.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67.2±7.1)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满意度[(8.3±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6±0.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窦道胆道镜取石术麻醉时,可明显减轻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提高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
李杰司宇光杨同文
关键词:麻醉效果
胃炎患者应用超声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预估胃液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胃炎患者常规禁食水后超声下检测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与胃液量的相关性,预估误吸风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1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Ⅲ级,年龄≤65岁,BMI≤30 kg/m2。所有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后行超声下CSA测量,术后测量并记录胃镜下吸出胃液量。根据胃镜结果和病理类型分为正常组和胃炎组,胃炎组又分为轻度浅表性胃炎、中重度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4个亚组。分析各组的平均胃液量、CSA的差异,以及CSA与胃液量的相关性,评价误吸风险。结果按照胃镜结果分为正常组(C组)31例,胃炎组(G组)185例;将G组再分为4个亚组,轻度浅表性胃炎组(G1组)105例,中重度浅表性胃炎组(G2组)39例,萎缩性胃炎(G3组)26例和肠化生组(G4组)15例。G2组和G3组胃液量、平均CSA均显著高于C组(P <0.05)。G组CSA与胃液量存在线性正相关性(r=0.706,P<0.01)。G2组误吸中风险患者6例,G3组4例,显著高于C组(P=0.030, P=0.038),各组均无误吸高风险患者。结论中重度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可能存在胃液量增多,对常规禁食水的胃炎患者可采用超声测量CSA预估误吸风险。
廖春英王云杨同文
关键词:超声胃炎胃液量误吸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50例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n=25)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n=25)。选择L2~L3间隙穿刺。腰穿成功后,RS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罗哌卡因12 mg及舒芬太尼2.5μg(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R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射罗哌卡因12 mg(生理盐水稀释至3 ml),注射时间60 s。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评分、术中镇痛评分、麻醉肌松评分、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评分、满意度评分(包括患者满意评分和术者满意评分、不良事件(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寒战)。结果 RS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短于R组(P<0.05)。RS组的术中镇痛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S组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S组的患者满意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的运动阻滞评分、麻醉肌松评分、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术者满意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杨同文廖春英王强
关键词: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蛛网膜下腔麻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
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胃肠癌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9月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胃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七氟烷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静脉滴注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苏醒时疼痛评分、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警觉/躁动(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及苏醒0.5 h、1 h、2 h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插管后5 min、建立人工气腹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观察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瑞芬太尼,在行腹腔镜胃肠癌手术麻醉中使用七氟烷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减轻苏醒后疼痛评分,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严伟杨同文廖春英
关键词:七氟烷瑞芬太尼血流动力学
系统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Meta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时机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Science Direct数据库和谷歌学术对关键词"epidural analgesia"、"labor"、"timing"或"early"或"latent"进行联合检索,收集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产妇分娩过程影响的同期对照的实验性研究。由两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文献中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信息和特征信息,利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主要对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第一产程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6 817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6 81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第一产程与晚期硬膜外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第二产程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11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121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第二产程短于晚期硬膜外镇痛组(P<0.05)。分析产钳助产率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7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6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产钳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剖宫产率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7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6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新生儿状况时,早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73例产妇,晚期硬膜外镇痛组纳入7 269例产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启动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缩短产妇忍受疼痛的时间,而且不会延长产程,不会增加产钳使用率和剖宫产使用率,不会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因此对产妇有利。
杨同文熊巍任自刚丁冠男王强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膝关节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时镇痛的量效关系及副作用的发生率,探讨这种镇痛方法在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松解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即股神经阻滞组(C组,n=20)、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15 mg/kg组(K1组,n=20)、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2 mg/kg组(K2组,n=20)和股神经阻滞加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25 mg/kg组(K3组,n=20)。麻醉成功后,K1组、K2组和K3组的患者在硬膜外中注射对应剂量的氯胺酮,C组患者在硬膜外中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在股神经鞘中留置导管并且注入0.2%罗哌卡因30 ml。术后8 h、24 h、32 h、48 h接受康复训练,每次训练前5 min经股神经鞘留置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用于镇痛。观察康复训练中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肢主动关节活动度,并记录4组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73例患者参与最后的统计分析。在术后8 h,K1组、K2组和K3组在康复训练中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而在其他时间点,K2组和K3组在康复训练中的VAS评分低于C组和K1组(P<0.05);K2组和K3组的患肢主动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C组和K1组(P<0.05),K3组中5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P<0.05)。结论硬膜外超前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早期康复治疗的镇痛具有可行性,0.2 mg/kg是相对有效和安全的剂量。
杨同文徐爱平
关键词:氯胺酮硬膜外膝关节松解术
不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位置实施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疼痛门诊和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麻醉科疼痛门诊收治的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患者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髂前上棘阻滞组(IB组,n=14)和腰丛神经阻滞组(LPB组,n=14)。两组患者在不同位置分别行股外侧皮神经阻滞(1次/周,共3周),同时嘱患者改变不良姿势和(或)解除异常压迫。设计4种评分方法综合评估治疗后股外侧皮神经的功能恢复状况,包括:异常感觉评分(PS)、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分布的改变评分(SDS)、临床体征评分(PSS)。综合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进行比较观察:(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综合评分结果显示:IB组(治疗前/治疗后:17. 46±2. 18/32. 15±3. 46)和LPB组(治疗前/治疗后:17. 36±2. 17/23. 79±2. 01)治疗后均比治疗前综合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 <0. 05)。(2)治疗后,IB组综合功能评分[(32. 15±3. 46)分]较LPB组[(23. 79±2. 01)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实施IB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明显高于LPN组,临床效果更佳。
李杰李彦平杨同文
关键词: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腰丛神经阻滞
丙泊酚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
2024年
评估丙泊酚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间来本院做妇科宫腔镜检查的122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62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异丙酚、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在全麻优良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0/62(96.77%)和(57/60(95.00%)(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收缩压,舒张,心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术后24小时各指标差异亦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及12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小时疼痛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例为3/62(4.84%),明显少于对照组(15/60,2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丙泊酚麻醉与七氟烷麻醉的效果相当,但丙泊酚的麻醉不良反应更轻,术中疼痛更轻,更易于维持。因此,建议在妇科宫腔镜检查中以丙泊酚麻醉为主。
严伟杨同文廖春英
关键词:丙泊酚妇科宫腔镜检查七氟烷疼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