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2篇托幼机构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发病
  • 2篇北区
  • 1篇性病
  • 1篇疫情
  • 1篇散居
  • 1篇散居儿童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分析
  • 1篇流感
  • 1篇流感爆发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聚集性

机构

  • 6篇上海市闸北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李恩国
  • 4篇周洲
  • 3篇王静
  • 2篇蔡晓虹
  • 2篇徐兴兴
  • 1篇万秋萍
  • 1篇潘浩
  • 1篇汤显
  • 1篇吴益生
  • 1篇陈天民
  • 1篇张小娟
  • 1篇吴春芳
  • 1篇薛敏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上海市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上海该类人群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确诊的170例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作为病例组,340例同一社区外来散居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方法开展发病危险因素研究。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资料应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儿童手足口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看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1周内接触患者、曾去密集场所、咬手指、咬玩具、幼儿洗手频率、幼儿手清洁度、看护人洗手频率等是外来散居儿童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1周内接触病例(OR=19.089,95%CI:9.904~36.794,P=0.000)和咬手指(OR=1.614,95%CI:1.037~2.514,P=0.034)为该类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家庭收入(OR=0.632,95%CI:0.440~0.908,P=0.013)和看护人洗手频率高(OR=0.691,95%CI:0.494~0.966,P=0.030)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上海市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因素较多,要重点落实好儿童发病后的居家隔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做到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洗手。同时做好外来散居儿童家长或看护人的手卫生宣传也是防范该类儿童发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李恩国徐兴兴周洲潘浩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例对照研究
上海市闸北区幼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状况调查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了解闸北区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其对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托幼机构卫生老师对2014—2015学年闸北区南片新入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6.12%。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籍贯的家长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幼儿曾患病(OR=1.437)、家庭月平均收入(OR=1.301)、户籍(OR=1.784)和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OR=1.293)是影响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途径前3位依次为托幼机构、网络、家人或朋友。幼儿家长最希望获取的健康教育内容前3位依次为手足口病防病知识、手足口病基础信息和消毒隔离知识。结论闸北区南片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知晓率偏低。今后工作中,应根据新入园幼儿家长的特点和需求,依托托幼机构和网络等渠道及早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
徐兴兴李恩国周洲王静吴春芳
关键词:手足口病托幼机构儿童保健服务
上海市闸北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做好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闸北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采集29起56例病例标本开展real-timePCR检测。结果 40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托幼机构,以3岁和4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的72.15%,男女性别比为1.49︰1;3~6月为手足口发病季节高峰,占总起数的80%;病例在各街道中的分布不均,75%分布在区域的北部。疫情平均病例数为5.5例,持续时间中位数为7d。标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58.93%(33/56)。各等级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示范类最低,民办类最高;扩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示范最低,二级最高;发病密度托班最高;关班落实时间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27,P=0.045。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的重点场所,疫情有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差异,好发于托班和小班;早期防控措施的落实有助于防止疫情的扩散;要重点加强对二级托幼机构和民办托幼机构的防控指导工作。
王静徐敏钢李恩国周洲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托幼机构
一起甲型流感爆发的调查
2005年
汤显陈天民蔡晓虹李恩国
关键词:流感爆发甲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热事件集体性
闸北区手足口病发病及防治现况调查
背景: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该病的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近几年的监测资料...
李恩国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因素防控措施
文献传递
ARIMA模型预测上海市闸北区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应用季节性时间序列ARIMA模型建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预测,为预警、早期防控手足口病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PSS13.0对2002年4月-2011年3月8年的手足口病逐月发病率建立ARIMA模型。结果通过对参数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白噪声序列的检验,最终确定模型为ARIMA(1,0,0)(2,1,0)12,其中AIC=235.855,BIC=245.942,LB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结论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对预警预测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蔡晓虹万秋萍吴益生熊建箐徐敏钢李恩国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手足口病
闸北区2009年6~12月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闸北区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6~12月份闸北区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发病多于女性;5岁以下的幼托、散居儿童为该病的主要感染对象;6~7月为发病高峰;闸北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CoxA16和EV71。[结论]早期隔离、治疗是防止手足口病暴发流行、预防重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的重要措施。
张小娟李恩国王静周洲薛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个案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