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辉
- 作品数:90 被引量:4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师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
- 2001年
-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成为高教改革发展的主题。教师职业特点决定高师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性。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确立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
- 李建辉
-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师院校创新教育
- 中国教育扶贫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意蕴探究——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双维度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通过"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农"问题的演化发展及其在复杂地域差异性下的空间表征进行双向度的深入分析,揭示"三农"问题解决的历史性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教育扶贫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的助推作用和意义,以期彰显通过教育扶贫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有序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意涵。
- 李建辉苏劲贤
- 关键词:教育扶贫历时性共时性教育意蕴
- 师范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被引量:7
- 2007年
- 大众化进程中,以职前师资培养为主要任务的高师院校建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多样的教育质量观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必须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教师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切合教师专业特点的教学质量标准,构建一套实际合理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并持续改进发展,才能适应教师教育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培育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
- 李建辉
-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管理策略
- 大学教师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的影响
- 2019年
- 大学教师的科研压力如何影响科研绩效是当前大学教师发展和科研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工作满意度和情绪智力分别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引入科研压力与科研绩效的关系探讨中,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大学教师承受较高的科研压力;科研压力对科研绩效会有一定的负向影响.
- 林培锦李建辉
- 关键词:科研绩效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科研管理教师发展
- 教师专业化视域中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问题被引量:3
- 2015年
-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创新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学科制度;注重教师教育内涵发展,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践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健全质量体系保障制度;坚守高师院校服务定位,发挥学科专业引领作用,是当前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重点课题。
- 李建辉
-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 高师院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刍议
- 2000年
- 李建辉
-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略论激励理论在高校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3年
- 现代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运用激励理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当前高校内部管理各项制度改革中,人们普遍关注校内津贴分配改革。搞活高校内部津贴分配改革,必须以满足教职工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握“激励”和“保健”两个基本维度,提高校内人员的期望水平,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则。
- 李建辉
-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拓展高师实习支教功能——以协同创新教师教育机制为视角被引量:3
- 2015年
- 高师院校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是培养师范生基层教育意识,改进留守儿童教育不力,推进教师教育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闽南师范大学依托县级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通过校地共建、院校联盟和协同创新,建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框架,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功能,为深化"U-G-S"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经验。
- 李建辉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 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个案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
- 2016年
- 作为省级重点建设高校,闽南师范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与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教师队伍数量、整体结构和教育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从未来师资建设目标和需求预测看,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着力于特聘教授项目建设、紧缺专业博士引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教师队伍国际化,是学校"十三五"期间强化大学教师人事管理、建设人才队伍长效发展机制的主要策略。
- 李建辉林培锦
- 关键词:师资需求预测
-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比较研究——以台湾、香港、大陆的三所高等院校为研究个案
- 2010年
- 随着国民素质教育层次和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大学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渗透性的教育思想,以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去守护自身发展的逻辑,加强通识教育和综合性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代大学教育中正出现一种矛盾与困境,一方面,在理念上,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被不断地肯定;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又被不断地淡化,甚至忽视"。尽管如此,在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断论争与融合中,世界各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安排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运作。
- 李建辉王晶晶
-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大学通识教育任选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