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少南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保护系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生态毒性
  • 2篇淡水
  • 2篇淡水鱼
  • 2篇毒性
  • 2篇水鱼
  • 2篇农药
  • 1篇稻区
  • 1篇动物
  • 1篇毒理
  • 1篇毒性比较
  • 1篇毒性试验
  • 1篇药肥
  • 1篇抑制剂
  • 1篇植物
  • 1篇制剂
  • 1篇三唑磷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毒理
  • 1篇生态毒理学
  • 1篇授粉

机构

  • 6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镇海炼油化工...

作者

  • 7篇李少南
  • 2篇樊德方
  • 1篇吴加伦
  • 1篇李增增
  • 1篇蒋建华

传媒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进展
  • 1篇昆虫知识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浅谈农药生态毒性试验的设计思路及评价方法被引量:3
1998年
从试验周期、剂量和控制水平三方面探讨了农药生态毒性试验的设计思路以及试验结果与安全性评价的衔接.按照试验持续的时间,农药生态毒性试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类型.由于实际当中农药的急性和慢性毒害往往同时存在,相应地,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亦需要同时进行.农药生态毒性试验在选择剂量时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田间污染水平.两种设计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室内试验、半田间试验和田间试验构成农药生态毒性试验的三个阶段.
李少南
关键词:农药生态毒性毒性试验安全性评价
甲基异柳磷和三唑磷对几种淡水鱼的毒性比较被引量:31
1998年
测定了有机磷杀虫剂甲基异柳磷和三唑磷对淡水鲳Colossomabrachypomum,尼罗罗非鱼Tilapianilotica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的急性毒性。其中甲基异柳磷对三种鱼的96hLC50。分别为1.34、1.46和0.14mg/L,三唑磷为0.06、0.035和0.008mg/L。该测定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条件下,甲基异柳磷对鱼类较为安全。
李少南
关键词:甲基异柳磷三唑磷淡水鱼毒性水污染
几种淡水鱼肝脏酯酶同功酶对抑制剂敏感性研究
本文测定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和虹鳟鱼Salmo gairdneri等...
李少南樊德方
关键词:酯酶同功酶
文献传递
利用实验塘及原位生物群落(mesocosm)开展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能接受必要的控制,并可设置重复的实验塘及原位生物(mesocosm)是开展农药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理想选择。通过对该系统的研究,农药生产者可阐明复杂系统对药剂毒性的缓冲能力,污染管理者可获得农药对水生生态系统不良影响的信息。本文根据现有资料从池塘设计和建造、规格、生物构成、测定参数和结果分析等方面对该测试系统加以介绍。
李少南
关键词:农药生态毒理学
灭多威的环境毒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1997年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灭多威的环境毒理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在土壤和水中的归趋;在作物上的残留;在高等动物体内的代谢;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天敌和有益节肢动物、高等动物和人以及植物的毒性。
李少南
关键词:灭多威生态毒性动物植物环境毒理
高效除草尿素(药肥)对稻区非目标生物影响研究
2000年
研究了高效除草尿素 (药肥 )对稻区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药肥对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蝌蚪、棘胸蛙 Ranaspinosa蝌蚪、食蚊鱼 Gambusia affinis、虹鳟 Salmo gairdneri、湖螺 Ballamya sp和蚤状蟤 Daphnia pulex的 96h LC5 0 分别为 5436、1 579、 40 73、 568、 41 39和 9781 mg/ L。按照用量和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评价标准 ,药肥对蟾蜍、食蚊鱼、湖螺和蚤状蟤低毒 ,对棘胸蛙和虹鳟具有中等毒性。生长潜力试验表明 ,小球藻 Chlorella sp.和删藻 Scenedesmussp.对药肥敏感性不同 ,但是在 mg/
李少南顾晓军吴加伦樊德方李增增蒋建华
关键词:水生生物生态毒性环境安全性除草剂
授粉季节的气候因素对苜蓿切叶蜂二代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观察了从加拿大引进的苜蓿切叶峰在北京地区和吉林白城地区的年生活史。发现该蜂在北京地区为头茬紫苜蓿授粉后,二代发生率高达45%,而在白城地区,二代发生率只有5.5%,其中绝大部分是7月13日之前产下的印发育而成的。7月13日以后产的卵,二代发生率急剧下降。分析了上述两地区的气候特点,认为光周期是影响该蜂后代滞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蜂群管理策略。
李少南
关键词:苜蓿切叶蜂光周期发生率授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