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建刚

作品数:32 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全球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6篇艾滋病
  • 8篇性行为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病学
  • 6篇男男性行为
  • 4篇知识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4篇男男性行为人...
  • 4篇干预
  • 4篇艾滋病知识
  • 4篇暗娼
  • 3篇地震
  • 3篇疫情
  • 3篇知识水平
  • 3篇知晓
  • 3篇知晓率
  • 3篇男男性接触
  • 3篇男男性接触者
  • 3篇接触者
  • 3篇感染率

机构

  • 26篇芜湖市疾病预...
  • 11篇安徽省疾病预...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安徽省芜湖市...
  • 4篇合肥市疾病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铜陵市疾病预...
  • 2篇皖南医学院弋...
  • 2篇铜陵市卫生局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庆市疾病预...
  • 1篇安庆市卫生局

作者

  • 32篇何建刚
  • 9篇豆正东
  • 8篇王斐
  • 7篇杨小祥
  • 6篇成国明
  • 6篇程周祥
  • 5篇方艳姣
  • 4篇吴家兵
  • 4篇计国平
  • 4篇徐杰
  • 4篇吴忠恕
  • 3篇姚晖
  • 3篇何益新
  • 3篇唐继海
  • 3篇吕金伟
  • 2篇李群
  • 2篇安洲
  • 2篇范引光
  • 2篇喻艳林
  • 2篇张志平

传媒

  • 15篇安徽预防医学...
  • 7篇世界感染杂志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芜湖市2006-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卡信息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0.90/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弋江区发病率最高,为93.85/10万;三山区发病率最低,为9.53/10万。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05%,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2.04%,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5起,发病823例,占总病例数的17.54%。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成国明吕金伟王斐何建刚范引光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
安徽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和感染率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和HIV感染率,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09年每隔6个月分3次分别在合肥市和芜湖市招募MSM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血样进行HIV、梅毒和丙肝检测...
计国平徐杰姚晖何建刚张小鹏李晓静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HIV
文献传递
芜湖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了解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调查芜湖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的知晓情况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态度等。结果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80.41%,对乙类传染病城镇报告时限、农村报告时限、对乙肝、麻疹等传染病应填写免疫接种史、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这四个问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59.09%,58.59%,58、08%,54.04%。有明确培训史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3.26%,未经培训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2.6%。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亟待提高。
何建刚王斐
关键词:医务人员
芜湖市1990~2005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与控制对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分析芜湖市1990—2005年梅毒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1990—2005年芜湖市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梅毒报告发病率从1990年的0.05/10万,上升到2005的15.82/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86.26%,流行水平呈上升趋势(y=0.9997x-2.9578,r^2=0.7256)。梅毒在性病中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2.62%上升到2005年的12.92%,也呈上升趋势。男女构成比为1.12:1。发病年龄集中在25~44岁,占总数的69.8%,病人职业构成前三位分别为工人、家务待业、农民。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结论 应重视梅毒流行的快速增长,加强梅毒疫情监测,大力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干预、检测工作,规范性病诊治,加强对孕产妇的梅毒血清检测,突出重点人群的控制措施。
程周祥李华何建刚
关键词:梅毒
芜湖市艾滋病监测/检测情况及流行形势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艾滋病流行状况,评估艾滋病流行形势,为政府及有关部门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1995年以来芜湖市各类人群艾滋病监测检测资料,按照卫生部和安徽省有关艾滋病监测方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等开展监测和检测。结果从既往有偿献血人员、本地性病患者、吸毒人员、男男同性恋者、商业性性服务工作者及血液制品使用者等人群中监测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9例。结论芜湖市艾滋病疫情仍然处在总体散发、个别高危人群低流行的状态,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程周祥何建刚豆正东成国明
关键词:艾滋病
四川地震灾区什邡市灾后鼠密度监测及带毒(菌)情况调查
2008年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鼠密度情况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灾区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以粉迹法和夹夜法调查灾区鼠密度,取鼠肺、鼠肾标本分别进行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检测。结果粉迹法和夹夜法的鼠密度分别为24.1%和14.1%,捕获了四川短尾鼩鼱和褐家鼠2目2种鼠形动物,四川短尾鼩鼱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1.8%,未检出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结论地震灾区鼠密度高,四川短尾鼩鼱和褐家鼠是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需在灾区开展灭鼠工作。
何益新何建刚唐继海张志平盛维立李业群杨小祥任军
关键词:鼠密度优势种地震灾区
芜湖市2010年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芜湖市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评估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目标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8个知识点作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青年学生开展现况调查。结果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0.78%,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在校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51%、62.00%、78.55%、66.91%,各类人群之间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不同性别居民、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大众人群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结论芜湖市大众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应采取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大众人群艾滋病知晓水平。
李永霞何建刚方艳姣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健康教育
娱乐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了解某市娱乐场所暗娼人群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情况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特征,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目标区域的娱乐场所按档次进行分层抽样,对抽得的娱乐场所内暗娼进行问卷调查和H 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调查对象H 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检出梅毒抗体阳性2例,年龄最小为16岁,初中文化占53.5%;首次性行为和首次从事暗娼活动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7.6岁和19.6岁。调查对象虽然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艾滋病深层认识仍很缺乏;其中一部分调查对象从不使用安全套。高档与低档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在艾滋病知识、态度、性行为特征和安全套使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考虑到暗娼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工作,以减少H IV经性行为传播。
何建刚吴忠恕豆正东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性行为安全套
什邡市马井镇地震后居民基本卫生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什邡市马井镇地震后居民基本卫生状况,为制订震后卫生防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样,使用自拟问卷入户调查。结果67.1%的家庭能使用含氯消毒剂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消毒,其中76.8%的家庭能做到每天消毒1次以上。完全吃熟食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82.8%,住在帐篷内的家庭占84.0%;帐篷周围环境整洁的占65.2%;采用防蚊措施的占99.1%;64.2%的家庭旱厕离家庭水井的距离在5m以上;92.3%的家庭对家禽家畜粪便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居住场所及厕所消毒均达到90%以上,鼠流行性出血热病原检测为阴性。有121户家庭成员患过病,占被调查家庭的9.1%。20.7%的被调查对象提出了卫生防病需求。结论地震灾区无大的卫生隐患,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需持续做好卫生工作。
何建刚任军杨小祥唐继海何益新
关键词:地震卫生状况
安徽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和感染率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了解我省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和HIV感染率,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09年每隔6个月在合肥市和芜湖市招募MSM人群,进行1次(共3次)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血样进行HIV、梅毒和丙肝检测。结果 3轮分别调查490人、443人和708人,共调查1 641人(次)。大多数人参加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做艾滋病检测,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分别占72.4%、71.8%和74.7%。大多数自认为是"同性恋"或"双性恋",通过互联网联系寻找性伴。3轮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9.4%、83.1%、89.3%。每轮都有10%以上的人在最近6个月中从来没有使用安全套。买性和卖性现象明显,且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每轮都有两三成的人有异性性行为,且不用安全套的比例很高。自报在最近一年,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3.9%、11.1%和10.6%。3轮调查的HIV阳性率分别为2.9%、1.6%和1.4%,梅毒阳性率11.0%、6.8%和8.8%。结论我省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各知识点的知晓率不平衡;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不高,但传播艾滋病的隐患很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全面提高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加大综合干预力度,改变危险行为,减少和消除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隐患。
计国平徐杰姚晖何建刚张小鹏李晓静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感染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