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国明
- 作品数:30 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芜湖市艾滋病监测/检测情况及流行形势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了解芜湖市艾滋病流行状况,评估艾滋病流行形势,为政府及有关部门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1995年以来芜湖市各类人群艾滋病监测检测资料,按照卫生部和安徽省有关艾滋病监测方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版)等开展监测和检测。结果从既往有偿献血人员、本地性病患者、吸毒人员、男男同性恋者、商业性性服务工作者及血液制品使用者等人群中监测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9例。结论芜湖市艾滋病疫情仍然处在总体散发、个别高危人群低流行的状态,艾滋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 程周祥何建刚豆正东成国明
- 关键词:艾滋病
- 芜湖市2013—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分析芜湖市2013-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提供依据。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的2013-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病例的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7年芜湖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730例,病例晚发现率分别为45.7%、42.9%、35.5%、35.7%、25.3%,呈线性下降趋势(χ趋势^2=14.523,P<0.001)。大年龄、低文化、农民、样本来源医疗机构病例的晚发现率高,未婚、经同性性传播病例的晚发现率低(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样本来源医疗机构病例的晚发现危险性是样本来源检测咨询者的2.753倍[95%可信区间(CI):1.877~4.037],初中文化病例晚发现危险性是大专及以上者的1.968倍(95%CI:1.207~3.208),2017年病例晚发现危险性较2013年下降62.0%[调整比值比(AOR)=0.380,95%CI:0.216~0.668]。结论芜湖市2013-2017年病例的晚发现率较高,来源医疗机构、经异性性传播、初中文化病例的晚发现率高,需进一步加大对年轻无症状者、低文化者的主动检测力度,探索经异性性传播人群的检测策略,以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
- 张正红方艳姣豆正东厉玉莹成国明张敏
-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 芜湖市2017—202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重复报告现况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了解芜湖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的重复报告情况,分析影响重复报告的因素。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芜湖市2017—2021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根据患者身份证号或患者姓名、性别、人群分类、疾病名称、出生日期、现住址核对报告病例是否重复报告,计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重复报告率。结果 2017—2021年医疗机构共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5 317例,重复报告928例,重复报告率为17.45%。其中年度内重复报告240例,年平均重复报告率为4.5%,不同年度重复报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年度间重复报告688例,重复报告率为13.55%。患者年龄越大,重复报告率越高,不同年龄人群重复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9,P<0.05);重复报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市级(19.14%)、省级(17.69%)、乡镇及以下(16.56%)、县区级(15.21%)。结论 芜湖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存在重复报告情况,以省市医疗机构重复报告、跨年度重报为主。
- 成国明张敏方艳姣
- 关键词:丙型肝炎传染病报告疫情管理
- 2012—2017年芜湖市60岁及以上老年梅毒流行特征被引量:10
- 2019年
-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生活观念的改变,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不断引起关注。近些年来,芜湖市的梅毒报告发病率明显增加,≥60岁年龄组人群的梅毒发病率增长较快[2]。为了了解芜湖市老年梅毒的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芜湖市≥60岁老年梅毒病例的相关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 张敏豆正东方艳姣成国明张正红
- 关键词:老年梅毒
- 芜湖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种由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丙肝呈全球流行,据最新估计全球范围内的抗-HCV的感染率和人数分别为2.8%和1.85亿,中亚、东亚和北非/中东估计感染率高达3.5%以上。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
- 成国明豆正东方艳姣张正红张敏
- 关键词:丙型肝炎
- 1993~2002年安徽芜湖市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了解本市性病的疫情,探讨性病的防治策略,努力降低性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方法对本市1993~2002年近10a间的性病流行情况根据市、县的性病疫情月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3~2002年芜湖市市区及三县共报告性病23976例,报告平均发病率.108.98/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9.32%,其中县乡性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0.08%,而市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7.34%(X^2=6.86,P<0.01)。性病病种以淋病为主,占50.54%。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梅毒的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55.46%和35.72%。结论综合近10a的资料,性病疫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性病的流行与流动人口的增加和群众对性病预防知识的缺乏有关。
- 成国明汤后林
-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流动人口预防知识健康教育
- 芜湖市不同类型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调查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芜湖市不同类型人群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控制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城市居民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其他人群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2 444人,梅毒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1.9%,不同类型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层次越高、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获得梅毒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不同类型人群获得梅毒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同。结论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不同类型人群的梅毒相关知识知晓率。
- 吕金伟何立峰杨康生豆正东成国明范引光
- 关键词:梅毒知晓率
- 2020-2022年芜湖市梅毒重复报告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20-2022年芜湖市梅毒重复报告情况,为评估真实疫情状况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下载梅毒个案数据库,按重报调查方案进行年度内及跨年度查重处理,利用Excel及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2年芜湖市共报告6746例梅毒病例,重复报告399例,总重复报告率5.91%。仅存在1次重报和2次重报,重报1次占92.98%,2次占7.02%。2020-2022年重报率分别为5.40%、6.60%及5.70%。2020-2021跨年度重报率4.09%;2021-2022跨年度重报率4.36%。除胎传梅毒外,各期梅毒均有重复报告病例,80.45%(321/399)的重报病例为隐性梅毒重复报告。各年度的隐性梅毒重报率均最低,三期梅毒重报率最高,不同分期梅毒重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12.153、19.506、32.666,P<0.01)。三级医疗机构重报率最高,其次是二级医疗机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重报率最低,仅2021年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重复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P<0.05)。各年度皮肤科的重报率均高于非皮肤科重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依次为20.039、16.085、36.007,P<0.01)。各年度民营医疗机构的重报率均低于公立医疗机构。结论芜湖市梅毒重复报告以年度内、隐性梅毒、1次重报为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级医疗机构、皮肤科上报的梅毒病例的审核工作,降低重报率。
- 张敏成国明方艳姣
- 关键词:梅毒
- 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了解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芜湖市2006-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卡信息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芜湖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为40.90/10万,每年的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弋江区发病率最高,为93.85/10万;三山区发病率最低,为9.53/10万。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3.05%,学生占总病例数的72.04%,中小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计25起,发病823例,占总病例数的17.54%。结论应针对高危人群、重点地区以及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治工作。
- 成国明吕金伟王斐何建刚范引光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
- 艾滋病的相关羞辱和歧视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2年
- 自1981年世界上报告发现首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社会问题。截至2009年底,中国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peopleliving with HIV/AIDS)74万(56万~92万),仍存在数量较大的感染者未被发现。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殊性、感染人群的隐匿性以及他们所遭受的社会歧视是导致目前PLWHA病例报告数和实际感染数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其中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生活的一个重大挑战,
- 成国明孙丽娜
- 关键词:社会歧视羞辱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PLWHA艾滋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