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晖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0例窦性心动过缓食道调搏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经心电图证实 ,心率在 4 0~ 5 5次 分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缓 )病人中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变化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 90例心率在 4 0~ 5 5次 分的窦缓病人行食道调搏和药物阻滞试验 ,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及迷走神经张力 ,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窦缓病人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者占 6 5 6 % ;窦房结功能低下者占 34 4 %。 4 5岁以下组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明显多于窦房结功能低下 ,分别为 83 3%和 16 7%。而 4 5岁 (包括 4 5岁 )以上组情况正相反 ,分别为 2 6 2 %和 73 8%。结论 在心率为 4 0~ 5 5次 分的窦缓病人中窦房结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起的作用随年龄组的不同而不同。年龄较大者 (≥ 4 5岁 )窦房结起搏功能低下起主要作用 ,相反 (<4 5岁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起主要作用。窦房结功能低下在两组中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张军康任晖鲁海屈兰燕
- 关键词:食道调搏窦性心动过缓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路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经桡动脉路径组213例(观察组),经股动脉路径组2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6.8%vs98.7%)、手术成功率(98.2%vs9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6.12±0.67)dvs(9.02±0.81)d]、局部血肿(2/12)、尿潴留(0/18)、失眠(2/20)、烦躁(3/14)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6%vs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 谢静祝鹏任晖刘胜强马晶晶刘菲周俊宋大坤屈兰燕郑时康王甲文
- 关键词:冠心病ALLEN试验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的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种路径,以说明经桡动脉路径的优越性。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3例冠心病患者,按采用的路径分为经桡动脉路径组(桡动脉组,213例)和经股动脉路径组(股动脉组,210例),分析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日、局部血肿、尿潴留、失眠、烦躁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 祝鹏谢静任晖刘胜强屈兰燕郑时康王甲文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并发症经桡动脉介入
- 三种中心静脉置管路径的比较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三种中心静脉导置管路径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住院患者资料,根据置管路径不同分为3组,颈内静脉路径组103例,锁骨下静脉路径组105例,股静脉路径组106例,比较其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心律失常。3组内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局部渗血、血肿、血气胸、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及导管脱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路径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 祝鹏谢静任晖李静刘胜强郑时康王甲文
-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导管堵塞
- 城市医院就诊的中老年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特征
- 2014年
-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与动脉硬化检测的关联性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研究样本来自2012年4月-2013年3月安康中心医院住院和门诊中老年患者。对颈动脉彩超和动脉硬化检测同时完成的756名中老年人的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动脉硬化检测与颈动脉斑块有关联(P〈0.01);②男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0.9%,女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21.8%,男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③男女两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有升高的趋势(P〈0.01)。结论:动脉硬化检测与颈动脉斑块有关联,颈动脉斑块的分布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 王甲文郑时康任晖祝鹏王蕊高天林王东琦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检测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介入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2例中77例封堵成功(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成功率为93.9%。并发症2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 赵启伟吴荣鹏沈桂冬任晖巩洁蔡凯乾张军康董根文
-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性超声心动图介入封堵术
- 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116例室上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且在做射频消融术(RFCA)之前均先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的患者116例,对比观察TEAP时多导ECG检查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本组116例初诊为PSVT患者、其中110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相符合,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94.8%,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不符合,其诊断错误主要由于P波记录不清、RP标测不准确、属于复杂病例及不能观察室房逆行传导等局限性造成。结论:在室上速行射频消融术之前行TEAP电生理检查可初步了解PSVT性质、分类、简化射频消融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放射线照射损害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刘胜强王世君祝鹏郑时康任晖张军康
-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介入治疗左回旋支后恢复窦性心律二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病例1 患者男性,48岁,因间断胸闷、气促1年,加重2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吸烟史30年,20 ~ 40支/d.查体:血压110/70 mmHg(1 mmHg =0.133 kPa);口唇无发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叩诊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8次/min,节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心脏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时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前后径38 mm,未见左心房血栓影,左心室射血分数55%.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均未见异常;甘油三酯2.26 mmol/L.
- 王甲文祝鹏任晖巩洁袁博李静王东琦
- 关键词: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左回旋支介入治疗持续性左心房血栓
- 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及QRS波时限影响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对比观察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双腔心室起搏器患者82例,其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42例。均随访观察3年以上,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心电图测完全起搏QRS波时限,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对LVEDV、LVESV及LVEF影响较小[(116.2±11.2)ml vs(125.4±15.6)ml,(57.1±7.1)ml vs(61.2±9.3)ml,(54.6±5.5)%vs(47.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S波时限较短[(138.9±10.3)ms vs(153.8±13.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 刘胜强陈进业沈桂冬任晖张军康
- 一种富硒多肽抑制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和调节胆固醇转运保护脂代谢异常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活性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多肽抑制NLRP3炎症小体相关炎症和调节胆固醇转运保护脂代谢异常的应用,所述富硒多肽是由如SEQ ID NO:3所示的Adi‑Apo融合蛋白与亚硒酸钠(Na<Sub>2</Sub>S...
- 孙佳森杨莉莉任晖殷鹏飞宋仕勤王甲文肖翔汪晓静陈伟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