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贵 作品数:25 被引量:11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乐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评价 2019年 探讨在外科治疗前纵隔肿瘤时使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时间内,选择34例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的患者,随机抽取各17例,设为对照和研究组,使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的为研究组,使用经胸壁下胸腔镜技术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和术后肺功能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段(P<0.05),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术后肺功能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在外科治疗前纵隔肿瘤时使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肺功能能,因此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刘威 龙永贵 彭华利 张帆 赵飞关键词:前纵隔肿瘤 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 体外循环术后再次开胸止血27例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出血原因,提出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8年5月至2005年10月45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大量出血27例需再次开胸止血病历进行分析,探讨原因,总结教训。结果:同期450例体循心脏手术,术后因大量出血再次开胸止血27例,占6%,其近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2.2%。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是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正确掌握再次开胸止血手术时机至关重要。 李远平 刘俊成 龙永贵 沈回春关键词: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再次开胸止血 一种高稳定性胸腔镜 一种高稳定性胸腔镜,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胸腔镜本体、限位条、限位板和控制组件。限位条固定连接于胸腔镜本体的内壁,限位条呈弧形并沿胸腔镜本体的蛇骨控制杆的转动轴心线设置,限位条的内侧均匀间隔地设置有限位片。限位板配合于蛇... 胡同晨 彭华利 杨帆 张青平 刘凌曦 龙永贵 张帆 刘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39例外科治疗 1999年 98 6年 10月至 1998年 3月共手术治疗 18岁以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3 9例 ,占同期先心病手术的 2 7%。病例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占同期 5 2例手术的 42 3 % ,合并中 -重度肺动脉高压 5例 ,平均肺动脉压平均为 7 5 2kPa( 1kPa =7 5mmHg) ,均为 2 8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结果 :手术死亡 3例、死亡率 7 7% ,高于同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 5 6 %。随访 3个月至 12年无晚期死亡 ,病人症状消失 ,恢复正常工作 ,复查X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心脏均示不同程度缩小 ,肺血正常 ,肺动脉压降低或恢复正常。结论 :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最多见 ;②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一旦明确诊断无绝对手术禁忌症时应积极手术 ,效果良好 ;③随年龄增长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逐渐增高 ,特别是 2 彭华利 谢邦富 李远平 沈回春 龙永贵 刘俊成关键词: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胸外伤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0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0例胸外伤发生ARD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小潮气量通气,对照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结果年龄≥60岁,呼吸频率≥28次∕min,收缩压≥12kPa,肋骨骨折≥4处,伴有肺挫伤和腹腔内脏器损伤及ISS值≥16与胸外伤发生ARDS密切相关(P<0.01),治疗组VILI、VAP、MODS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呼吸困难、高血压、多发肋骨骨折、肺挫伤,、腹腔内脏损伤、是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高危因素,低潮气量机械通气适合ARDS患者应用。 李远平 刘俊成 沈回春 龙永贵 刘凌曦 邬艺渊 胡同晨关键词:胸外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 机械通气 两种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炎症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炎性反应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胸和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VAS评分、手术前后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3 d及30 d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 d和3 d 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胸组、术前(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式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式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术中创伤程度,加快机体康复进程,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赵飞 邬艺渊 张帆 陈晓莉 李远平 龙永贵 彭华利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 食管癌术后消化道气管瘘1例 被引量:1 2014年 病例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入院,胃镜检查提示距门齿31~36cm处可见肿块型新生物,侵及管腔半周,病理活检:鳞癌。6年前诊断糜烂性食管炎、胃溃疡,未予规范治疗。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Hb130g/L,ALB44g/,L,血气分析及心电图正常,肺功能轻度受损。增强CT提示食管中下段癌。充分术前准备后, 张帆 李远平 刘俊成 龙永贵 刘凌曦 胡同晨 赵飞关键词:食管癌 消化道 气管瘘 肝素加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体会 被引量:1 2004年 龙永贵 师磊 王芳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肝素 酚妥拉明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评价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腔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情况,有助于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张帆 彭华利 赵飞 龙永贵 刘威 刘凌曦 胡同晨 陆超敬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管癌后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186例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患者84例为颈部吻合组,采用胸腔内吻合的102例患者为胸腔内吻合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颈部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瘘2例,乳糜胸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14%;胸腔内吻合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1例,吻合口瘘9例,乳糜胸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47%;颈部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显示,颈部吻合组生存率均高于胸腔内吻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手术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是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手术方法,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底,患者预后较好,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彭华利 李远平 龙永贵关键词:食管癌 吻合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