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珠蛋白和铁蛋白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触珠蛋白和铁蛋白在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的患者10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检测治疗前的血清触珠蛋白和铁蛋白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预后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触珠蛋白和铁蛋白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83、0.87。根据ROC曲线确定的触珠蛋白和铁蛋白的最佳临界值(触珠蛋白为1.37 g/L,铁蛋白为217.1μg/L)分别分组。触珠蛋白>1.37 g/L组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高于触珠蛋白≤1.37 g/L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蛋白>217.1μg/L组年龄、CE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和总胆红素(TB)显著高于铁蛋白≤217.1μg/L组,白蛋白(Alb)低于铁蛋白≤217.1μg/L组(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触珠蛋白≤1.37 g/L组中位生存期(19个月)显著长于触珠蛋白>1.37 g/L组(10个月,P<0.001);铁蛋白≤217.1μg/L组中位生存期(21个月)显著长于铁蛋白>217.1μg/L组(10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CRP、白蛋白、触珠蛋白和铁蛋白是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1.99、2.12、1.38、1.76、1.70,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38~10.64、1.20~3.72、1.08~2.03、1.14~3.29、1.07~2.94]。结论检测触珠蛋白和铁蛋白水平有助于评估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
- 邓婕邓敏
- 关键词:触珠蛋白铁蛋白结肠癌肝转移预后
- 胃癌组织中CPT1C、SERPINH1表达与卵巢转移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CPT1C)、Serpin肽酶抑制剂clade H成员1(SERPINH1)表达与卵巢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286例胃癌患者,其中卵巢转移37例(转移组),无卵巢转移249例(无转移组)。取手术切除的胃癌以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PT1C、SERPINH1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卵巢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PT1C、SERPINH1预测胃癌卵巢转移的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CPT1C、SERPINH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T3~T4分期、N2~N3分期、CA125水平升高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CPT1C、SERPINH1表达高于中高分化、T1~T2分期、N0~N1分期、无CA125水平升高的胃癌患者(P<0.05)。转移组CPT1C、SERPINH1表达高于无转移组(P<0.05)。印戒细胞癌、N2~N3分期、CPT1C高表达、SERPINH1高表达是胃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CPT1C、SERPINH1预测胃癌卵巢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95%CI:0.724~0.824)、0.799(95%CI:0.748~0.844),CPT1C与SERPINH1并联预测胃癌卵巢转移的AUC为0.902(95%CI:0.861~0.934),高于CPT1C、SERPINH1单项预测(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PT1C、SERPINH1表达与卵巢转移有关,CPT1C、SERPINH1联合检测可预测卵巢转移风险。
- 周祥禹红张婧邓敏
- 关键词:胃癌卵巢转移
-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中评估价值
- 2025年
- 目的通过检测血栓弹力图(TEG)相关指标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探讨TEG相关指标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性60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9.12岁;病程3~24 h,平均病程14.17 h;并根据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2组,即轻度组(NIHSS评分≤4分)75例、中重度组(NIHSS评分>5分)65例。同时选择50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12岁。对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凝血功能检验。TEG检测同时记录TEG的弹力图凝血反应起始时间(R)、凝块形成期(K)、图谱峰值幅度(MA)、峰值切线角度(α角)和凝血综合指数(CI)。以48 h内NIHSS得分较基准点提高2分作为标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神经功能恶化加重组(END组),若得分增长未达2分的患者则被纳入非神经功能加重恶化组(即非END组)。将不同小组间的TEG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TEG参数指标上,轻度组R明显超过了中重度组[(5.66±1.25)min vs(4.63±1.08)min。P<0.05],而低于对照组[(5.66±1.25)min vs(6.35±1.32)min。P<0.05]。在α角和MA方面,轻度组高于对照组[(66.48±6.93)°vs(61.54±6.87)°、(64.12±8.71)mm vs(58.86±8.34)mm。P<0.05],但低于中重度组水平[(66.48±6.93)°vs(72.45±7.11)°、(64.12±8.71)mm vs(70.52±9.45)mm。P<0.05]。END组60例,非END组80例。END组R较非END组显著降低[(3.74±1.08)min vs(5.42±1.21)min。P<0.05],同时α角和MA则显著提高[(71.93±8.72)°vs(65.61±7.15)°、(72.14±9.25)mm vs(62.89±8.81)mm。P<0.05]。结论TEG的各项指标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且在早期神经恶化的预判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邓敏孙海东禹红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针刺配合太乙神针关元穴对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排尿情况及盆底肌群肌电的影响被引量:3
- 2025年
- 目的:探究针刺配合太乙神针关元穴对卒中后尿失禁(PSUI)患者排尿情况及盆底肌群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PSUI患者6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太乙神针关元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盆底肌群肌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3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24 h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膀胱容量、最大尿量、盆底肌群肌电(Glazer)总分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太乙神针关元穴治疗PSUI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膀胱功能和盆底肌群肌电,提高生活质量。
- 孙海东邓敏张京兰金海涛马剑然陈慧敏
- 关键词:卒中尿失禁针刺太乙神针关元穴排尿情况
-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68份溶血和非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8例门诊就诊患者抽取空腹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标本中的生化指标,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者比较TP、ALB、TBIL、CKMB、LDH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ALT、GGT、BUN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于血液检验的生化指标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从而对临床诊疗工作造成误导,临床检验应积极采取对策防止标本溶血。
- 李耕邓敏
- 关键词:溶血标本生化检验
- 溶血对心肌酶谱测定的影响
- 2015年
- 溶血是指血细胞的一些成份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异常标本,血液标本的溶血会导致很多指标发生很大的变化。笔者对比了42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心肌酶谱4项的值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标本均来自于2014年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体检患者的42例6ml静脉血液标本。
- 邓敏
- 关键词:溶血心肌酶谱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lusin-β、RORγt水平与病情、短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salusin-β、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水平与病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AIS患者112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轻度组(NIHSS<5分,n=40)、中度组(NIHSS为5~20分,n=54)、重度组(NIHSS>20分,n=1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alusin-β、RORγt水平。出院后连续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n=83)、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n=29)。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salusin-β、RORγt与NIHSS评分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salusin-β、RORγt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随着病情加重,AIS患者血清salusin-β、RORγt水平逐渐升高(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5)。AIS患者的血清salusin-β、RORγt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3,P<0.001;r=0.541,P<0.001)。预后良好组的血清salusin-β、RORγt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血清salusin-β、RORγt预测AIS患者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772(0.711~0.823)、0.848(0.807~0.889),截点值分别为5.74 nmol/L、98.29 pg/mL,特异度分别为53.01%、65.06%,灵敏度分别为93.10%、93.10%,二者联合检测的AUC(95%CI)为0.912(0.871~0.953),特异度为85.54%,灵敏度为86.21%。预后良好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NIHSS评分、WBC、CRP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280,95%CI 1.562~3.328)、入院NIHSS评分>20分(OR=2.088,95%CI 1.464~2.977)、salusin-β≥5.74 nmol/L(OR=2.654,95%CI 1.745~4.037)、RORγt≥98.29 pg/mL(OR=3.031,95%CI 1.943~4.730)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alusin-β、RORγ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且与患者预�
- 邓敏谭晶晶孙海东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
- 一种脑病患者头部穴位理疗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病患者头部穴位理疗装置,涉及头部穴位理疗技术领域,包括:上下对称分布的两个固定壳,两个固定壳相靠近的侧面之间通过多个固定柱固定连接在一起;还包括:两个所述固定壳内设有收拢组件,所述收拢组件上呈环形等角度...
- 孙海东邓敏张京兰金海涛姜磊卢菁袁琼
- 中段尿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分析
- 2014年
- 目的对2012年度武汉市中医院临诊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BD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检测系统,对851例患者中段尿液分离菌及药敏试验。结果 851例患者的尿液中分离出病原菌248株(29.1%),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比例分别为37.1%、54.4%、8.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性最高(67.6%),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100%耐药。结论中段尿分离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合理运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泌尿感染和避免耐药的意义重大。
- 邓敏李耕
- 关键词:病原菌药敏试验
- 穿心莲内酯调节Nrg-1/ErbB4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调节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ErbB4)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IS大鼠模型。将6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生理盐水)、Andro低剂量组(Andro-L组,50 mg/kg)、Andro高剂量组(Andro-H组,100 mg/kg)和Andro-H+Dacomitinib组(100 mg/kg Andro+7.5 mg/kg Nrg-1/ErbB4信号通路抑制剂Dacomitinib),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为Sham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给药结束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剪切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Nrg-1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ErbB4(p-ErbB4)/ErbB4比值。结果与Model组比较,Andro-L组、Andro-H组大鼠Zea-Longa评分,逃避潜伏期,血清中LDH、TNF-α、IL-1β水平,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海马组织中MDA水平和MMP-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缩短(P<0.05);滞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血清中IL-10、NGF水平,海马组织中CAT、SOD水平和Nrg-1蛋白表达水平、p-ErbB4/ErbB4比值均显著延长/增加/升高(P<0.05);海马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明显降低。Dacomitinib可减弱高剂量Andro对IS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Andro可减轻IS大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海马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g-1/ErbB4信号通路有关。
- 邓敏禹红周祥孙海东
- 关键词:穿心莲内酯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凋亡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