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旭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潜江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分级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内科
  • 1篇心衰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性病
  • 1篇血清
  • 1篇依那普利
  • 1篇再通率

机构

  • 4篇潜江市中心医...
  • 3篇长江大学附属...
  • 2篇长江大学

作者

  • 6篇毛旭龙
  • 3篇杨沙宁
  • 1篇熊晓荣
  • 1篇邓昭武
  • 1篇兰江

传媒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乡镇卫生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微创溶栓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乡镇卫生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微创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为观察组,了解两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本院的溶栓比例的差别,比较溶栓再通率、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在本院溶栓比例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溶栓比例增多,并且缩短了溶栓时间,患者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死亡率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市级医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溶栓知识培训,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行溶栓治疗,对提高溶栓再通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熊晓荣毛旭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微创溶栓乡镇卫生院再通率
联合检测血GDF-15与IL-1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IL-1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80例健康对照组,通过GDF-15与IL-1检测其正常最低限,然后排除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其干扰,通过用SA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卡方检验χ2,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ROC曲线数据及曲线下面积。结果:分别从血清GDF-15,IL-1及cTnI的0-3h和0-6h两个时间段的ROC曲线分析以(1-特异性)为横坐标,敏感性为纵坐标,3种标志物在0~3h和0~6h的曲线下面积。在此基础上再根据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及特异性。结论:GDF-15与IL-1在3和6h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nI,血清GDF-15,IL-1水平含量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特别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毛旭龙杨沙宁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GDF-15IL-1
一种心内科用按压止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内科用按压止血装置,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按压止血组件;所述按压止血组件包括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贯穿设于第一固定板顶部,所述第一滑杆底部固定设有按压板,所述...
石家冲毛旭龙何国强
文献传递
免疫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在急性AMI研究中的新进展
2012年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
毛旭龙冯士航杨沙宁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基因多态性
卡维地洛搭配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衰的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将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应用在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中选取200例参与本组研究,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两组,各100例。对参照组行依那普利治疗,对实验组行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分析2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8.00%和85.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患者行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石家冲毛旭龙何国强
关键词:卡维地洛依那普利风湿性心脏病心衰心功能分级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81例STEMI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浆IL-27等指标的浓度。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结果 STEMI组血浆IL-27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支病变组在入院当时,1 d、2 d和7 d后血浆IL-27浓度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在入院时、2 d和7 d后血浆IL-27浓度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IL-27浓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中血浆IL-27浓度明显增高,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毛旭龙邓昭武兰江杨沙宁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白细胞介素-27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