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昭武
-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潜江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级医院联动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镇-市两级医院联动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乡镇医院诊断为AMI无溶栓禁忌证患者56例,按其意愿于溶栓治疗同时转至市级医院24例为A组,于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转至市级医院32例为B组;记录2组溶栓比例及再通率转运途中并发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A组溶栓治疗率(100.0%)高于B组(46.9%)(P<0.05);A组3h及6h内溶栓比例高于B组(P<0.05);A组溶栓再通率(70.8%)高于B组(33.3%)(P<0.05)。结论镇市两级医院联动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安全、可行,于溶栓治疗同时转送至市医院可提高溶栓比例及再通率。
- 邓昭武余道山关艳章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 冠心病患者不同支架术后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按植入的支架分为普通支架组和紫杉醇支架组,于术前及术后24h、48h、72h、7d检测血清CRP、IL-6及IL-18水平。结果紫杉醇支架组CRP、IL-6及IL-18峰值分别为(11.25±2.15)mg/L、(8.91±2.31)μg/L、(0.95±0.16)μg//L,均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的(15.56±3.37)mg/L、(12.35±3.12)μg/L、(1.15±0.18)μg/L(均P〈0.05)。随访6个月,紫杉醇支架组再狭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的26.3%(P〈0.05)。结论紫杉醇支架可以降低触发炎性反应的程度和再狭窄率。
- 邓昭武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紫杉醇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
- 血液透析在心肾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心肾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常规治疗无效的21例心肾综合征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测定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N端脑钠肽前体及肾小球滤过率,并比较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N端脑钠肽前体、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可改善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一定程度上可干预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发展和预后。
- 邓昭武兰江熊晓荣袁海成
- 关键词:心肾综合征血液透析肾小球滤过率
- 长期置管透析患者导管感染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经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导管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8月医院17例长期置管透析导管感染患者留取血液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血培养阳性14例,阳性率为82.4%;主要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5.7%、28.6%、14.3%、14.3%;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阿米卡星、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氯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噻肟、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氯霉素敏感。结论长期置管透析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以葡萄球菌属多见,大多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氯霉素、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等敏感,少数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株,应选用阿米卡星、氯霉素、万古霉素。
- 邓昭武杨雪邓蓉
- 关键词:细菌培养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周围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时周围静脉压(PVP)与中心静脉压(CVP)的相关性,为应用周围静脉压替代中心静脉压提供依据。方法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测量PVP和CVP,共59对数据。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周围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结果 相关性检验显示周围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高度相关,回归方程为PVP=2.6785+1.2371CVP(PVP=2.7+1.2CVP)。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VP可以基本代替CVP反映血容量和心功能变化。
- 邓昭武
- 关键词:周围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急性心肌梗死
- 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青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比索洛尔,观察组患者口服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疗程均6个月。比较2组降压效果、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改变。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VEDd、LVPWT、IVST、LVMI、LVEF及E/A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hsCRP、IL6及NT-proBNP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可显著降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其逆转左室肥厚作用考虑与抗炎作用有关,是独立于降压作用的。
- 邓昭武兰江熊晓荣
-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坎地沙坦比索洛尔炎性因子
- 运动试验对青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对青中年男性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194例24 h动态血压(ABPM)正常的青中年男性,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T)分为运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5年后复查ABMP比较两组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运动高血压组5年后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运动高血压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试验对青中年男性高血压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 邓昭武郑红梅邓蓉
- 关键词: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高血压组青中年独立危险因素运动高血压动态血压
- 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81例STEMI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浆IL-27等指标的浓度。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结果 STEMI组血浆IL-27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支病变组在入院当时,1 d、2 d和7 d后血浆IL-27浓度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组在入院时、2 d和7 d后血浆IL-27浓度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IL-27浓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中血浆IL-27浓度明显增高,而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 毛旭龙邓昭武兰江杨沙宁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白细胞介素-27冠状动脉造影
- 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影响的比较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比较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CHF组69例患者分为2个亚组: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应用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者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亚组(35例),加用缬沙坦者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亚组(34例);两亚组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并对比69例CHF患者治疗前后与2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凋亡因子(sFas)及sFas配体(sFasL)浓度;并检测CHF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等各指标的变化;对比以上各指标在2个亚组之间的差异。结果:①CHF组血浆TNF-α、IL-1β、IL-6、hs-CRP、sFas、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ARB亚组治疗后较ACEI亚组治疗后IL-6、sFas下降更显著(P<0.05);②CHF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6MWT距离等有显著改善(P<0.05),ARB亚组6MWT距离的增加比ACEI亚组治疗后更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可降低CHF患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水平,改善心脏功能。与贝那普利相比,缬沙坦降低sFas、IL-6水平及增加6MWT距离的作用更明显。
- 邓昭武任江华宋爱华
- 关键词: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 国产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效果的动态血压分析(摘要)被引量:1
- 2001年
- 邓昭武严崴巍宋爱华
- 关键词: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药降压效果动态血压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