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万传
- 作品数:72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 庄万传李秀梅朱贵华何耀江亚军柴星星
- OCT4A基因对K562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 孟凡静庄万传
- 苯达莫司汀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进展
- 2022年
- 苯达莫司汀是氮芥的双功能衍生物,由于其特定的活性模式和可接受的毒性,以及对烷基化剂耐药患者的临床活性,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个选择。苯达莫司汀单药或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均有广泛应用;苯达莫司汀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的应用,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增加了缓解深度。现就苯达莫司汀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朱贵华庄万传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以低血糖昏迷为首发表现的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der(22)t(1;22)(q21;p13)核型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应用骨髓穿刺术、骨髓活组织检查术、流式细胞术、染色体G显带技术、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Q-PCR)、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AS-PCR)等方法对1例aCML患者的骨髓形态学、骨髓组织学、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等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昏迷,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增高,肝脏轻度大,脾脏中度大.骨髓粒系增生极度活跃,以中晚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粒系、红系及巨核系不同程度病态造血.染色体分析示der(22)t(1;22) (q21;p13)核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JAK2基因V617F点突变阴性.应用羟基脲治疗29个月后,患者双足皮肤出现顽固性溃疡,湿敷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对症治疗8周痊愈.结论 aCM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正确诊断需结合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预后差.
- 江亚军李秀梅庄万传朱贵华何耀柴星星
- 关键词: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低血糖昏迷皮肤溃疡
- 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0例临床研究
- 朱贵华庄万传何耀江亚军柴星星杨小云孟凡静
- 白血病患者NGF和CD271测定的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初治白血病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低亲和性受体CD27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40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病例组)血清NGF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白血病细胞群CD271阳性表达率,同时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NGF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白血病细胞群表面CD27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免疫分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个化疗周期后,总体缓解率为60.00%(21/35),未缓解组NGF和CD27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NGF和CD27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血清NGF高表达以及白血病细胞CD271低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发生发展,且可能是判断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 韩秀华李秀梅姜玉龙庄万传刘小琳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白血病流式细胞术
- 艾曲泊帕联合强化免疫治疗老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5例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评估艾曲泊帕联合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和环孢素(CsA)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老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来自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35例老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案、疗效及死亡影响因素。结果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单用或联合艾曲泊帕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0%vs.8.6%(P=0.464),9%vs.47.8%(P=0.03),27.3%vs.72.7%(P=0.025),30%vs.79.2%(P=0.002)。高龄(≥70岁)和高查尔森指数(≥5分)患者的疗效不佳(60%vs.40%,P=0.011;73.3%vs.26.7%,P=0.033)。多因素分析发现:使用艾曲泊帕(P=0.012)、中性粒细胞计数(P=0.035)与IST疗效正相关,而年龄(P=0.004)、查尔森合并症指数(P=0.022)与疗效负相关;高查尔森合并症指数(P=0.041)和低中性粒细胞计数(P=0.035)对患者生存不利。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ST联合艾曲泊帕疗效肯定;高龄(≥70岁)、高查尔森合并症指数(≥5分)以及治疗前粒细胞缺乏症(<0.5×109/L)患者,疗效较差,生存不佳。
- 柴星星李瑞鑫杜晓鹏何耀刘晓庆程朗龙启强庄万传杨岩林圣云贾晋松何广胜李建勇
- 关键词:免疫治疗老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Hepcidin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期IDA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30名健康妊娠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铁调素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和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铁调素(23.80±9.1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血清铁调素含量(39.82±15.8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2,P<0.001)。贫血痊愈组患者铁调素(36.46±11.20)ng/ml,显著高于治疗前(23.74±9.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5,P<0.001)。贫血复发组患者血清铁调素含量(20.15±7.84)n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3,P=0.268)。病例组患者血清铁调素与HB、MCV、MCH、SF呈正相关(P<0.001),与MCHC、RET无相关性(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调素降低程度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意义。
- 陈飞艳庄万传江亚军何耀刘倩
- 关键词:妊娠贫血铁代谢障碍铁调素
- 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出现费城染色体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出现费城染色体(Ph)的特点。方法对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骨髓形态学、组织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结果进行追踪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血小板单系减少,无肝脾大,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相关抗体阴性,正常染色体核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7个月后出现骨髓巨核细胞病态造血以及+8染色体;21个月后进展为AML,出现包含t(9;22)(q34;q11.2)的复杂染色体以及bcr-abl融合基因,采用伊马替尼联合HA、CAG方案化疗无反应。结论由MDS转化的AML出现Ph染色体非常罕见,与MDS疾病进展以及不良预后有关。
- 江亚军李秀梅朱贵华何耀柴星星杨小云庄万传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H染色体
- 老年Ⅰ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项江苏省淋巴瘤协作组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总结老年Ⅰ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 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中国江苏省20家医疗中心2010年6月至2023年4月60岁以上新诊断的255例Ⅰ期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受累部位、分型及治疗方案等进行总结。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55例患者, 中位发病年龄69岁。其中130例(51.0%)为男性, 66例(25.9%)患者年龄≥75岁, 26例(10.1%)患者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2分。163例(63.9%)患者存在结外受累, 其中胃(37.4%, 61/163)、肠(19.0%, 31/163)、睾丸(11.0%, 18/163)和乳房(7.4%, 12/163)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亚型占63.7%(142/223), non-GCB亚型的分布在淋巴结病灶与结外病灶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73.9%(184/249)的患者接受了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治疗, 11.7%(29/249)的患者接受了R-小剂量(mini)CHOP方案治疗。3年累积PFS为81.5%, 3年累积OS为85.6%。年龄≥75岁(HR=2.910, 95%CI 1.565~5.408, P=0.001)和/或CCI≥2分(HR=2.324, 95%CI 1.141~4.732, P=0.020)的患者PFS显著较差。将年龄≥75岁和CCI≥2分纳入分期改良的国际预后指数(sm-IPI)中, 可以更好地区分Ⅰ期DLBCL老年患者的预后(高危组与低危组3年累积PFS率为48.7%比85.7%, P<0.001)。结论老年Ⅰ期DLBCL患者以结外受累(尤其胃、肠道多见)和non-GCB亚型为主要特征。年龄≥75岁及CCI≥2分是独立预后因素, 据此建立的sm-IPI-75-CCI模型较传统评估系统更具预后区分价值。
- 夏奕何婧顾伟英贾韬陆庭勋李永乐周家豪李炳宗华海应柳萍苗雨青程月新谢晓艳张云平吴文忠贾祝霞卢绪章王春玲于亮徐敏师锦宁陈玮凤庄万传钱震钱军倪海雯陈益飞沈秋丹李建勇施文瑜
- 关键词: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