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健
- 作品数:42 被引量:27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烈日灼心》:一次“中心消解”式的银幕探索被引量:24
- 2015年
- 如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不能等同于现实一样;一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同样不是源于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简单再现与机械复制。《烈日灼心》在叙事表达层面,运用身份符号的双重叠加,以及"中心消解"式的叙述策略,对人性的表达与诠释,在角色设置与文本结构层面,呈现出对惯例认知的一种"解构"的意向。
- 孙承健
- 关键词:消解银幕机械复制社会现象文本结构
- 当下中国电影数字视效发展的现状与困境被引量:6
- 2020年
- 谈起电影,不仅一般观众,即便相关的专业人士也都会在无意识之中,首先谈及的是导演、演员,甚或是编剧等等,极少有人会关注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那些电影的制作者们。然而,正是这些置身于银幕之后的电影制作者,运用各种技术途径和艺术手段,让电影故事世界的真实与想象,极具吸引力地再现于银幕之上,创造出一个个既不同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构成“并置”或“平行”关系的影像的故事世界。
- 黄耀祖雷振宇孙承健
- 关键词:电影故事视效无意识银幕制作者
- 前沿·机遇·挑战——中国视效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被引量:1
- 2020年
- 一、中国视效教育源起、发展与现状。石宇宸(以下简称石):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采访两位老师!想请教一下两位老师,“视效”这一概念是何时被引入国内?国内的“视效教育”又是在什么时候起步的?穆之飞(以下简称穆):“视效”(Visual Effects,简称VFX)的概念被国内行业使用比较晚,以前我们常用的是“特技”的概念,由“特技”到“特效”再到“视效”有一个认识过程的转变,而普遍接受视效的概念应该是最近十年之内的事情。正式的视效教育应该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成立特效专业开始算起。
- 刘晓清穆之飞(受访)石宇宸(采访/整理)王璐金蒨楠(采访/整理)吕伟毅(整理)孙承健
- 关键词:特技
- 存在与现实:当下中国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策略
- 2020年
- 将影院中的屏幕展示的故事延伸至观众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是当下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时的新趋势。历经了100多年的技术发展以后,电影已经不再仅仅拘泥于人类想象的投射,开始成为连接现实生活与形而上哲学思考的载体。从社会学角度分析,21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已经从主要聚焦于底层或边缘群体转向了更为广阔的阶级群体,例如广大中产阶级的焦虑的问题。如何从基于“人的具体存在”的现实关照层面,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实现他们的生存状况与精神存在状态的叙事的建构与意图表达。
- 孙承健
- 关键词:现实主义底层关怀文化规范
- 《狼图腾》:凝视的戏剧性构建及其文化反思
- 2015年
- 《狼图腾》的叙事,将冲突的蕴含和逻辑,蕴藏于欲望、贪婪与生存反击的自然法则之中,通过人与狼之间,两种视点的互为凝视与交替碰撞,完成戏剧性张力的形塑与彰显,同时也赋予狼以极具"人格尊严"的影像魅力。内蒙草原独特的空间质感与精神气质,构成人物或角色得以立足之本;而不同物种间的共在关系及其生存抉择,则蕴含着"大生命"与"小生命"间相互关联且板具思辨性的哲理。
- 孙承健
- 关键词:《狼图腾》戏剧性文化反思自然法则人格尊严精神气质
- 新技术 新流程 新机遇——中国视效行业发展现状被引量:9
- 2021年
- 一、新技术:全球视域下中国视效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孙承健(以下简称孙):在当下数字技术已全面渗透到中国电影的制作流程、制片管理等环节,并对整体产业建构潜移默化地产生规范性影响的过程之中,很高兴能够与二位电影数字技术行业的专家,进行一次深度的对话和交流。二位作为中国数字视效技术发展的亲历者,针对当下中国视效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评价目前我国视效行业的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水平,在全球行业领域中,中国数字视效技术处于怎样的一种发展水准?
- 孙承健郭建全米春林陈明彤(整理)杨雪菲(整理)尚周豪(整理)
- 关键词:全球视域制片管理
- 灾难片的叙事策略及其社会心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当代灾难片的叙事表达,与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潮与社会心态的演变构成互为推理的存在关系。而由民族性、区域性转向全球化共同体的剧烈社会变迁中,灾难片通过对"文化深处的神话"不断进行再生产的叙事策略,经由"末世神话"等母题,凸显出人类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状态。本文从社会推理模式的理论视点出发,旨在分析灾难片确立叙事范式的建构过程,如何在社会心理与历史文化层面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具价值性与关联性的内在参照系统。
- 孙承健吕伟毅
- 关键词:灾难片社会心态
- 基于人机社会交互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元宇宙与未来电影的文化竞争力被引量:35
- 2021年
- 以人机社会交互为建构模式的元宇宙,所代表着的是人机融合智能基础上的一种新兴互联网社会形态,一种基于"第二人生"的"象征世界"。在此虚拟的乌托邦世界之中,故事世界被建构为一种开源式结构,群体创造构成其内容生产的主要运作模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人类可能发生的对抗,也必然引发有关主体的自我认知,以及人与智能机器之间关系问题的反思。
- 孙承健
- 多模态互动:数字媒介时代作为社会角色的电影被引量:4
- 2023年
- 在当下数字媒介时代,将电影视为一种蕴含社会生命、且具有思想能动性与交互性体验特质的社会角色,也即意味着,将电影置于社会互动的文化场域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且,在电影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电影实际上被界定为一种“社会行动者”的身份。在此语境下,一方面,探讨数字媒介及其多模态互动机制如何塑造了电影的社会角色身份,以及在多模态互动分析的理论视域中,电影的社会行动建构及其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在理论体系的完善层面,可以有效弥补多模态互动分析理论,在情态变量层面,以及在社会泛文本及其情境语境对电影社会互动行为的影响层面,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不足。
- 孙承健
- 关键词:数字媒介社会角色
- 电影数字资产的联动效应及其产业价值和意义被引量:10
- 2020年
- 电影数字资产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当代电影进入虚拟制作时代而衍生出的一个概念。电影真正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实际上是以电影数字资产不断被创造,不断被重复性使用,不断产生持续性价值为主要标示的。电影数字资产所引发的一系列联动效应,必将会对未来电影整体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以及产业的运作模式起到积极的重构作用。
- 孙承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