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清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前沿·机遇·挑战——中国视效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被引量:1
- 2020年
- 一、中国视效教育源起、发展与现状。石宇宸(以下简称石):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采访两位老师!想请教一下两位老师,“视效”这一概念是何时被引入国内?国内的“视效教育”又是在什么时候起步的?穆之飞(以下简称穆):“视效”(Visual Effects,简称VFX)的概念被国内行业使用比较晚,以前我们常用的是“特技”的概念,由“特技”到“特效”再到“视效”有一个认识过程的转变,而普遍接受视效的概念应该是最近十年之内的事情。正式的视效教育应该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成立特效专业开始算起。
- 刘晓清穆之飞(受访)石宇宸(采访/整理)王璐金蒨楠(采访/整理)吕伟毅(整理)孙承健
- 关键词:特技
- 微缩模型在影视特效制作中的应用——以特效短片《风筝》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随着电影工业化体系的逐渐形成,电影特效已经成为当下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段。微缩模型技术作为电影特效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即使数字化技术已经发展至较高的水平,"虚拟"已经无限接近于"真实",但是为了保证场景、道具的真实质感,微缩模型技术非但没有被数字技术所淘汰,反而与现在数字CG技术结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依然是影视特效领域不可被替代的关键技术。在特效短片《风筝》中,大量微缩模型的运用,证明了微缩模型对于场景真实度的贡献以及在成本方面的控制,但同时也体现出了微缩模型对于拍摄而言的局限性。本文以《风筝》为例证,详细阐述在未来,微缩模型将如何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能够呈现给受众更为真实、有质感的电影画面场景。
- 刘晓清李畅
- 关键词:影视特效
- 《大明王朝-1566》海战残骸镜头创作剖析
- 2007年
- 电影视觉艺术效果的提高需要电影语言与绘画语言两方面的共同修养。绘画的修养能提高画面在构图、光效、色彩、明暗关系上的艺术美感。但是单纯对镜头的画面化理解很可能稀释电影镜头组接后的整体艺术效果。在镜头中运用前后景的运动关系所组成的画面构图与节奏是美术作品不能传达的意境。
- 朱峰王鸿海刘晓清
- 关键词:镜头组接明王朝画面构图海战电影语言
-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发扬
- 2017年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几位大导演拍摄的《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等影片席卷全球,片中的视觉、听觉奇观,梦幻的画面给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也给世界电影业带来了全新的气息,似乎预示着电影的"数字化"新时代即将来临。相比较而言当时中国电影正处于最低潮时期,国产电影寥寥无几,观众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
- 刘晓清
- 关键词:视觉艺术《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斯皮尔伯格
- 电影特效人物造型
- 2011年
- 韩国电影特效化妆师申再浩先生应邀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参加在此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季“电影特效”的讲座。讲座同时还邀请到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驻京代表处的金所长。
- 申再浩敖日力格刘晓清
- 关键词:电影特效韩国电影化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