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丽梅

作品数:36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1篇抗体
  • 9篇胆汁
  • 9篇胆汁性
  • 9篇原发性
  • 9篇原发性胆汁性
  • 9篇自身免疫
  • 9篇肝病
  • 9篇肝炎
  • 8篇自身免疫性
  • 8篇免疫性
  • 8篇肝硬化
  • 7篇抗线粒体
  • 6篇胆汁性肝硬化
  • 6篇原发性胆汁性...
  • 5篇酶联
  • 5篇酶联免疫
  • 5篇酶联免疫吸附
  • 5篇免疫吸附
  • 5篇肝炎患者
  • 5篇病毒

机构

  • 3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作者

  • 36篇孙丽梅
  • 26篇闫惠平
  • 21篇张海萍
  • 15篇赵丹彤
  • 14篇马胤雪
  • 14篇刘燕敏
  • 12篇赵艳
  • 10篇张欣
  • 9篇冯霞
  • 7篇廖慧钰
  • 7篇刘意
  • 7篇王熠
  • 7篇魏虹娟
  • 7篇李宇
  • 6篇王一鹏
  • 6篇李艳丽
  • 6篇冯霞
  • 5篇黄云丽
  • 5篇李卓敏
  • 5篇娄金丽

传媒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首都医学院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第7届全国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1998
  • 1篇199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SSA和抗SSB抗体在肝病患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抗SSA、抗SSB在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3例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的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中,126例(88.1%)单一抗SSA阳性,3例(2.1%)单一抗SSB阳性,14例(9.8%)抗SSA、抗SSB均阳性;抗SS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SSB(掊2=143,P<0.05)。140例抗SSA阳性患者中,79例(56.4%)抗Ro52阳性,33例(23.6%)抗Ro60阳性,28例(20.0%)两者均阳性。本组患者中,126例(88.1%)抗核抗体(ANA)阳性,ANA滴度为1:320~1:1000和1:100的患者分别为102例(71.3%)、24例(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掊2=113.99,P<0.05);17例(11.9%)患者ANA阴性,且均为单一抗SSA阳性者。抗SSA、抗SSB阳性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1例,42.7%)、药物性肝损害(22例,15.4%)、自身免疫性肝炎(20例,14.0%)、慢性丙型肝炎(20例,14.0%)和慢性乙型肝炎(15例,10.5%)。143例患者中,13例(9.1%)合并干燥综合征。结论抗SSA和(或)抗SSB不仅见于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还可见于药物性肝损害、病毒性肝炎等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提示在肝病患者中出现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时,应综合考虑其是否合并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并密切随访,避免误诊漏诊。
孙丽梅闫惠平马胤雪李艳丽张海萍赵丹彤张欣王熠
关键词: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抗体肝病
HIV抗原抗体筛查结合核酸定量补充实验检测策略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对艾滋病病毒(HIV)4代区分抗原抗体试剂筛查结合核酸定量补充实验的HIV检测策略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HIV4代区分抗原抗体试剂筛查有反应的病例样本1 122例,用3代试剂双份复检、蛋白印迹法(WB)抗体确证,抗体不确定或阴性的样本采用核酸定量检测或随访检测。按2015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中区分抗原抗体的抗体诊断策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代试剂早期感染检出能力和HIV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实验的可行性。结果 1 122例样本中,非性病门诊筛查样本中,有反应的66例,均为Ag^-/Ab~+;性病门诊筛查样本中,有反应的1 056例,其中4代试剂筛查Ag~+/Ab~+病例3例,Ag~+/Ab^-32例。性病门诊的32例Ag~+/Ab^-病例中,3代试剂Ab^-病例13例,占性病门诊初筛有反应病例的1.23%;26例进行了核酸定量检测,核酸检测率占81.3%(26/32);抗体确证结果显示,WB阳性6例,WB阳性率为18.8%(6/32)。所有32例病例经WB抗体确证和/或核酸定量检测,结合CD4~+T淋巴细胞和流行病史,均诊断为HIV感染。4代试剂筛查单独抗原有反应的,与HIV诊断阳性符合率为100%。按新的策略,共74例需进行核酸定量补充实验或随访检测,对补充实验选用核酸定量和随访的病例人数进行卡方检验,χ2=3.28,P=0.07,选择做核酸检测和随访检测的病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区分抗原抗体试剂用作初筛结合核酸定量检测,作为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可提高HIV早期感染的检出率,在高危人群中具有推广的可行性,不同实验室宜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对HIV检测策略进行临床评估后选用。
冯霞娄金丽李宇魏虹娟苏雪丽郝尹虓孙丽梅唐冬松刘意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在药物性肝损伤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血清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药物性肝损伤(DILI)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的血清学特点,以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802例DILI患者实验室资料,分析血清中AMA-M2阳性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将同时期就诊的120例PBC患者血清学资料作为对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对于各组数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免疫球蛋白M检测结果做秩和检验,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802例DILI患者中,AMA-M2阳性占5.1%(144/2802),其中77.1%(111/144)为单纯DILI,22.2%(32/144)为DILI合并PBC,0.7%(1/144)为DILI合并干燥综合征。单纯DILI组AMA-M2多为中、低水平,低于PBC组及DILI合并PBC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ILI合并PBC组与PBC组AMA-M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ILI组和DILI合并PBC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85.92±653.04)U/L、(501.45±512.67)U/L和(373.47±502.60)U/L、(335.97±513.96)U/L,均显著高于PBC组[(106.33±134.08)U/L、(112.59±152.20)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纯DILI组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为(152.58±81.46)U/L,低于PBC组的(237.86±215.0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DILI组的免疫球蛋白M水平为(1.76±1.16)g/L,低于PBC组[(4.74±5.74)g/L]和DILI合并PBC组(3.31±1.68)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单纯DILI组中,2.7%患者出现肝硬化;42.3%患者AMA-M2滴度降低,其中14.4%患者AMA-M2滴度降至正常;13.5%患者AMA-M2滴度上升,5例患者发展为PBC。结论AMA-M2并非仅见于PBC患者中,中低水平甚至高水平的AMA-M2可在DILI患者中检出。对于AMA-M2阳性的DILI患者首先需鉴别是否合并PBC;其次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并对患者�
孙丽梅闫惠平娄金丽王扬赵艳于艳华张海萍刘燕敏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非阳性病例的辅助诊断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HIV抗体筛查S/Co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CD8^+T比值单一或联合检测对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非阳性病例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中首次HIV抗体筛查阳性,蛋白印迹法确证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的17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后经补充实验或随访检测已明确诊断HIV抗体阴性43例,HIV抗体阳性135例。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HIV抗体筛查S/Co值、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T/CD8+T比值各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HIV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工作受试者曲线(ROC)下面积,确定最佳诊断临界点,采用Z检验对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ogistic分析显示,HIV抗体筛查S/Co值、CD4^+T/CD8^+T比值以及性别对预测HIV感染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构建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Logit(P)=-5.92-0.16×HIV抗体筛查S/Co值+4.90×CD4^+T/CD8^+T比值+2.41×性别(男=1,女=0)。联合预测模型对HIV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HIV抗体筛查S/Co值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Z=2.31和4.35,P<0.05),与CD4^+T/CD8^+T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P>0.05)。结论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提高HIV感染的辅助诊断效能。
冯霞严艳刘意王玲玲孙丽梅魏虹娟李宇娄金丽
关键词:HIV抗体筛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所致肝癌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合并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自身抗体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于我院住院治疗PBC患者350例,对这些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滴度及ANA的核型分析。结果350例PBC患者发展为肝癌为2.57%(9/350),其中女性患者2.38%(7/293),男性患者3.5%(2/57),9例患者中有7例可见AFP值升高,8例患者可见AMA、AMA-M2阳性,50%呈AMA高滴度(≧1:320)阳性。100%患者ANA检测结果阳性,88.9%患者滴度以高滴度为主(≧1:320)。ANA核型以混合核型为主。抗核抗体谱检测可见3例患者分别为CENPB、SSA、Scl-70阳性,2例患者gp210阳性。结论 PBC患者中有2.57%发展为HCC,自身抗体检测情况与PBC患者类似。多数患者可检测出高滴度的AMA、AMA-M2及ANA,这些患者ANA核型以混合核型为主,患者血清AFP值与自身抗体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提示血清AFP值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弱相关。
李卓敏赵丹彤冯霞孙丽梅张海萍赵艳闫惠平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癌抗线粒体抗体抗核抗体甲胎蛋白
抗核仁抗体在肝病患者中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中抗核仁抗体(ANoAs)出现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5506例肝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检测,通过镜下ANA的核型筛选出抗核仁抗体。结果 (1)5506例患者中抗核仁抗体阳性患者为264例(4.8%)。其中64.4%为1∶100(170例)、20.1%为1∶320(53例)、15.5%为≥1000(41例)。部分患者伴有其他自身抗体。(2)在264例抗核仁抗体阳性肝病患者中肝炎为155例、肝硬化为81例和肝癌为28例,病因包括甲、乙、丙型等病毒性感染、药物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等多种原因。抗核仁抗体以低滴度(1∶100)为主,以肝硬化患者的比例稍高(比例分别为:62.6%VS 70.4%VS 57.1%);而高滴度抗核仁抗体(≥1∶1000)中以在肝癌患者中较为常见(比例分别为:16.1%VS 11.1%VS25.0%)。(3)抗核仁抗体男性149例(56.4%),女性115例(43.6%)。以40-59岁患者比例较高。结论抗核仁抗体以40-59岁患者较多。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可被检测到,以低滴度(1∶100)为主,肝硬化患者的比例稍高;而在高滴度(≥1∶1000)中,抗核仁抗体以在肝癌患者中较为常见。提示在慢性肝病进展过程中自身免疫的变化可能多集中在与细胞增殖,分裂有关的核仁成份上。
马胤雪闫惠平张海萍冯霞孙丽梅赵丹彤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在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特点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非PBC患者中的特点.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AMA及AMA-M2,对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31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AMA-M2阳性占15.3% (811/5 315).AMA-M2阳性患者中78.4% (636/811)的患者确诊为PBC,4.4%(36/811)的患者确诊为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4.4%(36/811)的患者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6.5%(53/811)的患者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CHB),3.3%(27/811)患者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CHC),0.6%(5/811)的患者确诊为戊型肝炎,0.9%(7/811)的患者确诊为酒精性肝病,0.5%(4/811)的患者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0.8%(6/811)的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0.1%(1/811)的患者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AMA-M2水平在PBC组与PBC/AIH重叠综合征组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1例AMA-M2阳性患者中,AMA阳性占88.5% (718/811),ANA阳性占91.1% (739/811).PBC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96.02±115.56)U/L和(94.82±83.32) U/L,显著低于药物性肝损伤组的(527.74±684.65) U/L、(490.60±716.89) U/L和戊型肝炎组的(1015.94±165.55) U/L、(665.4±297.14) U/L,F值分别为8.041、8.066,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BC组的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65.16±179.08) U/L、(332.02±279.29) U/L,明显高于CHB组的(135.35±123.17)U/L、(140.27±229.24)U/L和CHC组的(85.65±27.77) U/L、(92.70±125.72)U/L,F值分别为3.911、4.08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BC组IgM水平为(4.60±2.67) g/L,显著高于
孙丽梅王一鹏刘燕敏赵艳张欣王熠赵丹彤张海萍马胤雪闫惠平
关键词:肝疾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血清多肽谱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提取多肽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MALDI-TOF-MS)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血清多肽谱,寻找具有潜在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105例血清样本,包括55例PBC患者、25例其他肝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样本,经弱阳离子交换磁珠纯化,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多肽表达谱。结果在质荷比(m/z)1000~10 000 Da的范围内3组间共检测到158个血清多肽峰,其中83个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BC中表达上调的多肽有31个,表达下调的多肽有52个。组合m/z 1062.47、5356.13、4268.63、846.18、1945.31和6649.53Da 6个峰建立多肽诊断指纹图谱模型,该模型盲样验证的准确率在PBC组、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分别为100%、81.8%和72.7%。结论可以利用MALDI-TOF-MS技术和ClinProTools软件来筛选PBC血清标志物,其在PBC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海萍闫惠平赵艳张欣孙丽梅马胤雪王爽孔祥莎李燕
全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使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7例血清样本,包括1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PBC)、7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7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使用全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评估该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的精密度和抗线粒体M2抗体的临床价值。结果全自动ELISA系统的精密度较好,批内和天间的变异系数(CV)均〈5%。PBC患者抗线粒体M2抗体的阳性率为89.3%(100/112),抗体浓度值以大于800 RU/m L为主(63%,71/112)。HBV感染者抗线粒体M2抗体的阳性率为5.2%(4/77),3例抗体浓度值在25~100 RU/mL之间,1例在100 RU/mL以上;健康对照组中抗线粒体M2抗体阳性率为5.1%(4/78),4例抗体阳性者抗体浓度值均在25~50 RU/mL之间。结论抗线粒体M2抗体ELISA检测的系统化保证了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可为PBC的诊断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张海萍闫惠平张欣赵丹彤马胤雪孙丽梅李卓敏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慢性乙型肝炎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后IL-2、IL-4与HBV DNA载量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替米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孕妇HBV DNA载量与血清细胞因子IL-2、4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评价IL-2、4在阻断治疗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收集自第28周起以替米夫定进行母婴阻断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病例26例入研究组,获取妊娠第28周、第32周及第36周血液样本,所得样本分别以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载量检测和液态微球芯片法检测细胞因子水平。以同期未进行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细胞因子IL-2、4水平在相应时间点的变化趋势。结果研究组血清IL-2在第32、36w显著高于对照组(32w 9.82±9.24pg/ml对2.06±2.32pg/ml,P<0.0001;36w 23.71±13.37pg/ml对12.94±21.61pg/ml,P<0.05)研究组血清IL-4在第28、36w显著低于对照组(28w 4.06±5.45pg/ml对18.72±26.99pg/ml,P<0.01;36周4.26±3.09 pg/ml对15.83±26.80pg/ml,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早期可引起IL-4水平降低,随着治疗进展IL-2水平可升高。应用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同时检测免疫指标具有一定意义。
王一鹏刘燕敏孙丽梅王爽
关键词:乙型肝炎阻断治疗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