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胤雪

作品数:23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3篇抗体
  • 9篇胆汁
  • 9篇胆汁性
  • 9篇原发性
  • 9篇原发性胆汁性
  • 9篇肝病
  • 9篇肝硬化
  • 6篇胆汁性肝硬化
  • 6篇原发性胆汁性...
  • 6篇自身抗体
  • 6篇肝病患者
  • 6篇病患
  • 5篇自身免疫
  • 5篇自身免疫性
  • 5篇酶联
  • 5篇酶联免疫
  • 5篇酶联免疫吸附
  • 5篇免疫吸附
  • 5篇免疫性
  • 5篇抗线粒体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欧蒙医学诊断...

作者

  • 23篇马胤雪
  • 23篇闫惠平
  • 23篇张海萍
  • 14篇孙丽梅
  • 13篇赵丹彤
  • 9篇张欣
  • 8篇王熠
  • 7篇刘燕敏
  • 6篇娄金丽
  • 6篇赵艳
  • 6篇李丽娟
  • 5篇冯霞
  • 4篇李卓敏
  • 3篇王一鹏
  • 3篇廖慧钰
  • 2篇李艳丽
  • 2篇黄春洋
  • 2篇于艳华
  • 1篇孔祥莎
  • 1篇刘秀红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SSA和抗SSB抗体在肝病患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抗SSA、抗SSB在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3例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的肝病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者中,126例(88.1%)单一抗SSA阳性,3例(2.1%)单一抗SSB阳性,14例(9.8%)抗SSA、抗SSB均阳性;抗SS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SSB(掊2=143,P<0.05)。140例抗SSA阳性患者中,79例(56.4%)抗Ro52阳性,33例(23.6%)抗Ro60阳性,28例(20.0%)两者均阳性。本组患者中,126例(88.1%)抗核抗体(ANA)阳性,ANA滴度为1:320~1:1000和1:100的患者分别为102例(71.3%)、24例(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掊2=113.99,P<0.05);17例(11.9%)患者ANA阴性,且均为单一抗SSA阳性者。抗SSA、抗SSB阳性主要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1例,42.7%)、药物性肝损害(22例,15.4%)、自身免疫性肝炎(20例,14.0%)、慢性丙型肝炎(20例,14.0%)和慢性乙型肝炎(15例,10.5%)。143例患者中,13例(9.1%)合并干燥综合征。结论抗SSA和(或)抗SSB不仅见于干燥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还可见于药物性肝损害、病毒性肝炎等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提示在肝病患者中出现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时,应综合考虑其是否合并干燥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病,并密切随访,避免误诊漏诊。
孙丽梅闫惠平马胤雪李艳丽张海萍赵丹彤张欣王熠
关键词: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核抗体肝病
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特征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抗-LC1)阳性的肝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特点,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及门诊患者中送检的包括抗-LC123832例次常规自身抗体检测中检出抗-LC1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其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免疫印迹法检测抗-LC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抗糖蛋白210抗体和抗核蛋白体100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等自身抗体。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析。结果23832例次自身抗体检测中,共检出38例抗-LC1阳性患者,初次诊断年龄11.0~84.0(50.6±16.0)岁;男性8例(21.1%),女性30例(78.9%);抗-LC1与ANA共阳性31例(81.6%),核型以核颗粒型为主,占比为54.8%;与ASMA共阳性5例(13.2%),未见与抗-LKM或抗-SLA同时阳性者。38例抗-LC1阳性患者中,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AIH)9例,可能AIH 6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6例,乙型肝炎患者8例,丙型肝炎患者2例,酒精性肝病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例,药物性肝损伤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肿瘤患者2例。确诊和可能AIH病例占抗-LC1阳性者的39.5%(15/38)。抗-LC1阳性者中已进入肝硬化期患者47.4%(18/38)。AIH组球蛋白水平高于HBV组(P=0.006)和其他疾病组(P=0.001);AIH组IgG水平高于PBC组(P=0.027)、HBV组(P=0.009)和其他疾病组(P=0.004);PBC组IgM水平高于AIH组(P=0.003)、HBV组(P=0.003)和其他疾病组(P=0.006)。结论抗-LC1并非只在AIH中被检出,可以见于PBC、乙型及丙型肝炎、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性肝病和肿瘤患者中。以女性为主,多数伴ANA阳性,可见于青年和中老年患者,近半数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抗-LC1是否是诊断2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异性抗体需进一步研究,但如果高度怀疑AIH,此�
张海萍闫惠平娄金丽黄春洋马胤雪李丽娟韩莹刘燕敏
关键词:肝病
PDCA循环管理在自身抗体检验后阶段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及体会被引量:4
2017年
近年,国内一些三甲医院陆续开展了质量管理认证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逐步被管理者接受。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过程就是制订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将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到各个管理环节,周而复始,不停顿地运转,最终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本文探索了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自身抗体检验后的质量控制环节,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及总结改进,不提升检验后质量。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抗体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
赵丹彤闫惠平张海萍孙丽梅马胤雪李丽娟于艳华赵艳娄金丽
关键词:PDCA循环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血清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AIH患者和69例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抗-SLA/LP,比较其检测结果;分析抗-SLA/LP阳性组与阴性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40例AIH患者中12例抗-SLA/LP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ELISA法和WB法的符合率为100%。抗-SLA/LP阳性的AIH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阴性组[(60.92±11.97)岁vs.(48.25±10.40)岁,P=0.002]。抗-SLA/LP阳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83.91±58.05)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7.83±57.52)U/L,明显低于抗-SLA/LP阴性组的(367.96±415.48)U/L和(275.52±317.00)U/L(P=0.001,P=0.008)。两组中均有其他自身抗体,但抗-SMA只在抗-SLA/LP阴性组中检测到。结论抗-SLA/LP对AIH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抗-SLA/LP在老年女性患者多见。
马胤雪闫惠平张海萍冯霞王熠孙丽梅赵丹彤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016—2018年全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质量调查评价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全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质量调查结果,了解国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现状,为开展质量评价及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参评项目包括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SP100抗体和抗GP210抗体。依托中国医院协会网络平台,采用双盲操作,使用Excel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质量调查参评单位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3年内共225家单位参加:2016年22家,占9.7%;2017年65家,占47.1%;2018年138家,占61.3%。2016—2018年各项检测结果符合率(定性):AMA为97.1%、94.6%和96.7%;AMA-M2抗体为96.9%(2017年)和99.1%(2018年);ASMA为92.4%、94.8%和95.7%;抗GP210抗体为100.0%、97.1%和97.6%;抗SP100抗体为100.0%、99.3%和98.9%。其中2018年调查显示各参加单位的主流检测方法为:AMA为间接免疫荧光法97.1%(101/104);ASMA为间接免疫荧光法100.0%(108/108);抗AMA-M2为免疫印迹法80.9%(110/136);抗GP210抗体为免疫印迹法87.9%(94/107);抗SP100抗体为免疫印迹法88.0%(95/108)。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中,ASMA阳性符合率(定性)最低,分别为:76.2%(2016)、81.5%(2017)和81.5%(2018)。各项目定量方法结果差异较大,未做综合分析。结论参评单位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定性结果符合率较高,其中ASMA的检测符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沈芳张海萍王晶詹柯马胤雪李丽娟娄金丽闫惠平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血清多肽谱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弱阳离子交换磁珠提取多肽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MALDI-TOF-MS)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血清多肽谱,寻找具有潜在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方法收集105例血清样本,包括55例PBC患者、25例其他肝病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样本,经弱阳离子交换磁珠纯化,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多肽表达谱。结果在质荷比(m/z)1000~10 000 Da的范围内3组间共检测到158个血清多肽峰,其中83个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BC中表达上调的多肽有31个,表达下调的多肽有52个。组合m/z 1062.47、5356.13、4268.63、846.18、1945.31和6649.53Da 6个峰建立多肽诊断指纹图谱模型,该模型盲样验证的准确率在PBC组、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分别为100%、81.8%和72.7%。结论可以利用MALDI-TOF-MS技术和ClinProTools软件来筛选PBC血清标志物,其在PBC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张海萍闫惠平赵艳张欣孙丽梅马胤雪王爽孔祥莎李燕
全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使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67例血清样本,包括1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PBC)、77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7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使用全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评估该系统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的精密度和抗线粒体M2抗体的临床价值。结果全自动ELISA系统的精密度较好,批内和天间的变异系数(CV)均〈5%。PBC患者抗线粒体M2抗体的阳性率为89.3%(100/112),抗体浓度值以大于800 RU/m L为主(63%,71/112)。HBV感染者抗线粒体M2抗体的阳性率为5.2%(4/77),3例抗体浓度值在25~100 RU/mL之间,1例在100 RU/mL以上;健康对照组中抗线粒体M2抗体阳性率为5.1%(4/78),4例抗体阳性者抗体浓度值均在25~50 RU/mL之间。结论抗线粒体M2抗体ELISA检测的系统化保证了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可为PBC的诊断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张海萍闫惠平张欣赵丹彤马胤雪孙丽梅李卓敏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高通量ELISA技术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及临床相关性
目的:使用高通量ELISA技术检测抗线粒体M2抗体并探讨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67例血清样本,包括1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PBC)、77例HBV感染者和7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样本,使用高通量ELISA检测抗线粒体...
张海萍闫惠平张欣赵丹彤马胤雪孙丽梅李卓敏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通量
文献传递
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在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特点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非PBC患者中的特点.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AMA及AMA-M2,对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5315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中,AMA-M2阳性占15.3% (811/5 315).AMA-M2阳性患者中78.4% (636/811)的患者确诊为PBC,4.4%(36/811)的患者确诊为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重叠综合征,4.4%(36/811)的患者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6.5%(53/811)的患者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CHB),3.3%(27/811)患者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CHC),0.6%(5/811)的患者确诊为戊型肝炎,0.9%(7/811)的患者确诊为酒精性肝病,0.5%(4/811)的患者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0.8%(6/811)的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0.1%(1/811)的患者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AMA-M2水平在PBC组与PBC/AIH重叠综合征组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1例AMA-M2阳性患者中,AMA阳性占88.5% (718/811),ANA阳性占91.1% (739/811).PBC组的ALT、AST水平分别为(96.02±115.56)U/L和(94.82±83.32) U/L,显著低于药物性肝损伤组的(527.74±684.65) U/L、(490.60±716.89) U/L和戊型肝炎组的(1015.94±165.55) U/L、(665.4±297.14) U/L,F值分别为8.041、8.066,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BC组的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65.16±179.08) U/L、(332.02±279.29) U/L,明显高于CHB组的(135.35±123.17)U/L、(140.27±229.24)U/L和CHC组的(85.65±27.77) U/L、(92.70±125.72)U/L,F值分别为3.911、4.08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BC组IgM水平为(4.60±2.67) g/L,显著高于
孙丽梅王一鹏刘燕敏赵艳张欣王熠赵丹彤张海萍马胤雪闫惠平
关键词:肝疾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不同方法检测流行性感冒样病例鼻咽和口咽拭子标本诊断甲型流行性感冒的评价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标本,比较其检测甲型流感的结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10月间在佑安医院门诊就诊的170例有流感样症状的病例,同时采集其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快速抗原法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或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鼻咽拭子标本用核酸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为74.1%(126/170),抗原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65.9%(112/170)(X^2=2.75,P〉0.05);而口咽拭子标本核酸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为62.9%(107/170),抗原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38.8%(66/170)(X^2=19.78,P〈0.01)。核酸方法检测鼻咽拭子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口咽拭子(X^2=4.90,P〈0.05),且抗原方法检测鼻咽拭子标本的阳性率也高于口咽拭子(X^2=24.95,P〈0.01)。以鼻咽拭子核酸方法检测甲型流感为参照,口咽拭子核酸方法、口咽拭子抗原方法、鼻咽拭子抗原方法检测的敏感度分别是81.7%、50.0%和94.8%;特异度分别是90.9%、93.2%和95.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5.5%和9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5%、39.4%和72.4%;Kappa系数分别是0.64、0.30和0.75;总符合率分别为84.1%、61.2%和89.4%。结论鼻咽拭子标本检测甲型流感敏感度高于相应的口咽拭子,且核酸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的敏感度高于抗原方法。
张欣闫惠平马胤雪王熠赵艳张海萍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流感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技术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