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晋雍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新型温度感应灌肠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温度感应灌肠袋,包括袋体、显示屏、温度传感器、纽扣电池和密封头,所述袋体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连接头的两端连接有活动挂杆,且活动挂杆上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袋体的表面安装有连...
- 郝晋雍宋晓娟
- 文献传递
- 一种伸缩小肠镜组件
-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小肠镜组件,包括套管和两个气囊,套管上还设有辅助气囊,辅助气囊包括三个气囊环,三个气囊环为中间气囊环和两个侧边气囊环;套管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气路和第二连通气路,第一连通气路的...
- 汤泊夫黄晓俊郝晋雍张耀平虎小煜
- 一种适用于电子内镜的新型送气送水按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子内镜的新型送气送水按钮,包括送气送水按钮本体和固定块,所述送气送水按钮本体的内部预留有气孔,所述固定块设置于送气送水按钮本体端部的边侧,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支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套杆的另一端...
- 郝晋雍黄晓俊
- 文献传递
- 一种胃结石碎石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结石碎石器,包括碎石篮、外鞘管和收紧装置,所述碎石篮由3~6股细钢丝绳构成,所述细钢丝绳的头端和尾端分别相固定,碎石篮的头端连接有牵引绳,尾端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上穿设有内套管;收紧装置包括导向管和...
- 黄晓俊 张耀平郝晋雍冯洁张燕宁刘子燕
- 文献传递
- 胰胆管合流异常发展为胆胰系疾病:从胚胎发育到临床诊疗
- 2025年
- 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指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是一种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发育异常,其解剖结构包含多种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和胰液的相互反流,长期刺激导致胆胰系统的炎症、梗阻、癌变等。本文就目前对PBM研究的病理生理学、分型、并发症、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然而不同类型的PBM与胆胰系疾病的相关性不同,且目前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消除PBM患者进展为胆胰系疾病的风险,因此长期、密切、定期随访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 郭亚赵洁魏蕊蕊郝晋雍张耀平黄晓俊
- 关键词:胰胆管合流异常反流胆道肿瘤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 ERCP联合胆管腔内超声及胆管活检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及胆管活检在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8月因胆管狭窄行ERCP的100例随机分为ERCP联合IDUS组和ERCP组各50例,2组均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管内活检。以活检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或影像学检查提示恶性且随访过程中发现临床经过呈恶性疾病病程,则诊断恶性狭窄;手术病理证实或各种细胞学检查阴性且至少随访12个月以上未见恶性征象,则诊断良性狭窄。结果 ERCP联合IDUS组2例、ERCP组3例因操作失败或失访退出研究。ERCP联合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3.3%(28/30),准确性为91.7%(44/48),ERCP组分别为73.3%(22/30)、74.5%(35/47),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5.015,P=0.038、0.025)。ERCP联合IDUS组胆管癌活检阳性率为80.8%(21/26),高于ERCP组(52.0%,13/25)(χ~2=4.747,P=0.029)。胰腺癌活检阳性率两组分别为50.0%(2/4)、40.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1.000)。ERCP联合IDUS组并发术后胰腺炎2例(4.2%,2/48),ERCP组为3例(6.4%,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2组均无术后出血、穿孔及与操作相关死亡。结论 IDUS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IDUS结合X线定位活检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其操作安全、可靠。
- 王伟黄晓俊王祥冯彦虎郝晋雍
-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狭窄活检
- 小切开EST联合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 郝晋雍黄晓俊魏丽娜谢凯王海燕王伟
- 关键词:乳头气囊扩张术老年胆总管结石
- 人工智能在结直肠肿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医学领域尤其是结直肠肿瘤诊治中受到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高结肠镜检查中息肉的检出率、辅助肿瘤分类、影像学分期和病理学诊断,显著提升了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促进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和预后评估,为结直肠肿瘤的精准医疗带来了突破。本文旨在综述人工智能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治疗规划及预后评估中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的个性化发展。
- 赵洁郭亚魏蕊蕊雷霞冯洁郝晋雍张耀平黄晓俊
- 关键词:人工智能结直肠肿瘤预后
- 早期结直肠黏膜下浸润癌内镜下特征被引量:6
- 2019年
-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治,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所以准确评估黏膜浸润深度至关重要。结肠镜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可根据内镜下表现对早期结直肠癌进行诊断。随着新内镜技术的不断运用,根据病变的内镜下特征表现判断黏膜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在运用中逐渐体现出其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各种内镜下特征表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浸润深度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 谢凯穆善善郝晋雍杨丽虹黄晓俊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镜检查肿瘤分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1月~201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应用ESD术治疗47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并进行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ESD平均时间84.72min,剥离病变平均直径2.76cm。术中5例患者出血量较大,术中穿孔患者1例。术后迟发型出血患者1例,术后穿孔患者1例。术后病检证实早期胃癌患者3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6例。病理活检准确率为95.7%。随访患者中早期胃癌复发1例,外科组术后44例患者复查内镜未发现复发患者。结论 ESD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新技术。
- 郝晋雍黄晓俊王祥樊红金安琴王伟
- 关键词:早期胃癌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