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 作品数:31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分析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超声内镜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相关指标,分析不同危险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胃间质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6.02±10.94)岁,首发症状为黑便对于胃间质瘤的不同分级有意义,不同危险度的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也有显著差异(P<0.05)。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四组的部位、起源层次、边界、回声、有无囊性变、钙化或血流信号对危险度的分级无差异(P>0.05);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形状、内部回声均匀度、外观对于胃间质瘤术后危险分级评估有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DOG-1、CD34、SMA、Desmin是否阳性对胃间质瘤术后危险度的分级无影响(P>0.05);而Vimentin的阳性表达、Ki-67指数及核分裂象与危险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间质瘤的不同侵袭度分级与病灶大小、形状、回声等有关系,超声内镜能较好地诊断胃间质瘤,结合免疫组化相关指标能更好地评估胃间质瘤患者的整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王露露师荣慧董娜冯洁黄晓俊
- 关键词:胃间质瘤危险度免疫组化
- 基于传感技术的消化道生理参数无线胶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长期以来,针对消化道生理机制的研究备受瞩目,随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多获取机体胃肠道内多种生理学信息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其中消化道生理参数无线胶囊成为研发焦点,其适应证也被逐步拓展。该无线胶囊是利用集成传感器的微型装置获取胃肠动力的相关信息,并以此绘制出胃肠动力曲线甚至蠕动模型,为功能性胃肠病诊断及其机制探索提供了更丰富的临床证据。首先,根据无线胶囊检测信息类型的不同,分别阐述其所对应的传感器种类、原理及研究进展;随后,总结目前无线胶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现状,包括传输胃肠功能相关参数的检测,如pH、温度及压力,以及针对消化道理化环境状态的持续定点监测,还归纳了无线胶囊在肠道气体、菌群及消化酶等检测的功能拓展研究;最后,讨论消化道生理参数无线胶囊研发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 虎小煜冯洁赵霞霞黄晓俊
- 关键词:生理参数传感器
- 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 2022年
- 随着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已不能有效缓解GERD患者的症状。多数GERD的发生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TLESR)有关,而影响TLESR发生的因素众多,如姿势与睡眠、胃扩张与咽刺激及其他因素,其中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的影响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胃扩张与咽刺激,从而减少TLESR的发生。研究TLESR的发生机制以及影响TLESR的因素有助于研发新型药物,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症状。目前针对上述各因素的药物部分已在临床应用,并有望成为一种治疗GERD的新型方式。
- 雷霞张耀平冯洁黄晓俊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大麻素受体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受体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消化内镜中心行POEM治疗的59例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分析AC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系统(Eckardt)的变化。结果59例患者中,病程4~380个月,手术成功率为100.0%,随访时间6~89个月。术前Eckardt评分(6.45±1.63)分,术后1月评分(0.52±0.56)分(P<0.05),术后6月Eckardt评分(0.54±0.59)分(P<0.05)。术后12月随访47例,Eckardt评分(0.61±0.70)分;术后体重增加:(9.92±5.97)kg,术后出现气体相关并发症6例(10.16%),穿孔1例(1.69%),均成功保守治疗;胃食管反流23例(38.9%)。结论POEM治疗AC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显著,中期疗效良好。
- 冯洁Raja Waqar Ali齐晔王燕王燕郝晋雍黄晓俊
-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并发症
- 5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内镜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胃镜下的特点,以期提高其在胃镜下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20-09经病理证实的50例PGL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10~81岁,平均(50.10±2.55)岁,患者均空腹≥6 h后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行白光内镜检查,观察比较胃镜图像并参照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分类,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者定义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结果:PGL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胃体、胃窦;病变形态:溃疡型20例(40%)、浸润型13例(26%)、隆起型5例(10%)、黏膜粗糙肥厚型8例(16%)、混合型4例(8%);主要特点为病变大、范围广,病理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多见。结论:PGL临床及内镜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异性,内镜下活检病理检查为其主要确诊手段。内镜下肉眼所见与胃癌及胃溃疡等难以鉴别,建议完善Hp监测,进行多处及深度活检,通过病理明确诊断。
- 屈丽娜王海燕穆善善苟国娥张耀平冯洁黄晓俊
-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特征病理诊断
- 结直肠幼年性息肉临床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幼年性息肉(JP)又称为潴留性息肉,是儿童最常见的结直肠息肉类型,也是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成人发病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结直肠JP的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通常认为JP是一种肠道良性错构瘤性病变,但也可引起下消化道大出血、贫血、肠套叠、肠梗阻等并发症,且国内外文献中均有关于JP癌变的报道,因此需要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实现早期诊治。本文就JP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方法、癌变风险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艳冯洁杨丽虹黄晓俊
- 关键词:幼年性息肉结直肠息肉下消化道出血
- 超声内镜及放大内镜在早期食管癌术前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对比超声内镜(ultrasound endoscopy,EUS)、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ification endoscopy,ME-NBI)术前分期结果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病理结果,分析EUS、ME-NBI对早期食管癌(early esophageal cancer,EEC)病灶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SD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为食管癌的1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内镜检查分为EUS组(n=105)和ME-NBI组(n=124),记录两组患者内镜下浸润深度,评价其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准确率。结果EUS组105例患者诊断为M_(1)/M_(2)者76例,M_(3)者24例,SM者5例,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1%、25.0%、100%;ME-NBI组124例患者诊断为A/B 1者97例,B_(2)/B_(3)者27例,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4%、38.5%。EUS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总体一致性较高(Kappa=0.518),而ME-NBI组与术后病理结果总体一致性较低(Kappa=0.182)。EUS组与ME-NBI组总体诊断误判率分别为20.0%、28.2%,EUS组低于ME-NBI组(P<0.05)。结论EUS与ME-NBI均可用于内镜下治疗前评估EEC浸润深度,两者联合对EEC诊断及其浸润深度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 魏蕊蕊郭亚赵洁冯洁汤泊夫黄晓俊
- 关键词:超声内镜早期食管癌
-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始终位居消化道肿瘤前列,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内镜下切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然而,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内镜下完全切除率并不能达到100%,本文通过对结直肠病变不完全切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从而对内镜下切除的临床结局进行预测,指导合理治疗。
- 赵洁郭亚魏蕊蕊雷霞冯洁黄晓俊
- 关键词: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内镜
- D-二聚体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D-二聚体是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形成的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凝血指标之一。研究表明,D-二聚体在胃癌患者中高表达,是用于胃癌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尤其对合并远处转移或静脉血栓栓塞的胃癌患者具有明显的价值。本文就D-二聚体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其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崔婷李继昂赵霞霞张耀平雷霞冯洁黄晓俊
- 关键词:D-二聚体胃癌预后
- 壶腹周围憩室对胆胰疾病及ERCP手术的临床价值研究进展
- 2025年
- 壶腹周围憩室(Periampullary diverticulum,PAD)是常见的十二指肠解剖变异,一般认为与局部肠壁平滑肌的缺失和肠腔内持续性压力增加有关。PAD大多无症状,但与多种胆胰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ERCP是目前胆胰疾病诊疗的重要微创手段,需经十二指肠乳头进行操作,PAD与乳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对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国内外提出的多种PAD分型对胆胰疾病及ERCP手术的临床价值研究现状和争议进行综述,以期降低PAD患者ERCP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 郭亚赵洁魏蕊蕊冯洁黄晓俊
- 关键词:壶腹周围憩室ERCP插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