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房
  • 2篇医生
  • 2篇生活质量
  • 2篇肿瘤
  • 2篇晚期
  • 2篇晚期肿瘤
  • 2篇患者生活质量
  • 2篇活质量
  • 2篇家庭医生
  • 2篇瓣膜
  • 1篇电活动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电活动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病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原发病
  • 1篇社区老年

机构

  • 5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臧梦芳
  • 2篇王海琴
  • 1篇汤华臻
  • 1篇陆军
  • 1篇高雷
  • 1篇黄丹凤
  • 1篇张庆勇

传媒

  • 2篇上海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健康向导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1+1”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健康管理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在≥80岁人群中更是高达7.5%[1]。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2]。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患病率较非心房颤动患者升高约5倍,占卒中诱因的20%以上。胡大一等[3]对中国患有心房颤动的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心房颤动的脑卒中患病率达24.8%,且随着年龄增加仍有上升趋势。
臧梦芳张庆勇高雷陆军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非瓣膜性房颤心房颤动
家庭支持对机构舒缓疗护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家庭支持对机构舒缓疗护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维护生命尊严的方法。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上海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区接受临终关怀的94例晚期肿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舒缓疗护,观察组在常规舒缓疗护基础上,与家属签署协议,每日家庭成员必需陪伴患者至少2 h,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研究组研制开发的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QLQ-C30)第三版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舒缓疗护后,对照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分别为(57.3±15.6)、(57.1±16.8)、(31.4±12.7)分,观察组分别为(69.0±15.6)、(70.4±20.0)、(41.7±15.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6、-3.491、-3.579,均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疼痛得分分别为(25.0±8.0)、(37.3±12.1)分,观察组分别为(14.9±6.8)、(20.0±7.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5、8.393,均P<0.05)。对照组呼吸困难、便秘、失眠、腹泻、食欲丧失、经济困难得分分别为(28.4±7.8)、(41.1±10.8)、(52.6±11.1)、(15.6±5.3)、(65.6±9.9)、(44.8±14.5)分,观察组分别为(24.3±7.2)、(24.5±6.7)、(26.1±8.6)、(10.7±3.9)、(59.9±12.7)、(39.5±10.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8、8.954、12.938、5.105、2.427、2.016,均P<0.05)。对照组整体生活得分分为(30.3±14.1)分,观察组为(51.2±1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8,P<0.05)。结论家庭支持能够有效地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机构舒缓疗护中,应当为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家庭支持。
许友贤邹晓鸿王海琴臧梦芳
关键词:家庭支持晚期肿瘤生活质量
徐汇华泾社区舒缓疗护对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机构舒缓疗护对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120例晚期肿瘤患者接受舒缓疗护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机构舒缓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疼痛、恶心呕吐、便秘、睡眠、整体生活质量较前改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疲乏、食欲丧失较前加重。结论:通过开展机构舒缓疗护,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临终患者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邹晓鸿王海琴许友贤臧梦芳
关键词:晚期肿瘤生活质量
做好这几点让老年人不再房颤
2023年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现象。房颤的原因众多,一般包括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两类。器质性因素主要包括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患者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非器质性因素,包括中毒、年龄、电解质紊乱以及交感神经活动异常等。
臧梦芳
关键词:交感神经活动心脏瓣膜病非器质性心房电活动原发病
“1+1+1”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在儿童保健中应用的效果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管理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在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已办理好上海市医保卡,并建立儿童档案的186例辖区常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已完成上海市“1+1+1”签约的93例儿童作为研究组,平均年龄(5.33±3.16)岁,其中男性46例(49.46%),女性47例(50.54%)。未签约的93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20±3.28)岁,其中男性48例(51.61%),女性45例(48.39%)。对对照组儿童延用原有的诊疗措施和常规体检,并给予相应指导。对研究组儿童除了进行常规体检外,还提供以下签约服务:健康指导、双向转诊、出院随访、线上线下结合等,每次体检完成后按照儿童的发育情况制定个体化指导干预方案。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体检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 <0.05);研究组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53%比20.43%,P <0.05);研究组有7例患儿因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处理的疾病均通过转诊至上级医院。结论:“1+1+1”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的方式可提高家长体检依从性及满意度,能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同时为患儿提供双向转诊服务。
臧梦芳汤华臻黄丹凤史琼
关键词:儿童保健依从性满意度双向转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