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厚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
- 2011年
- 目的:证实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的靶向效应,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荧光显像剂罗丹明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键合,通过罗丹明跟踪检测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罗丹明胶束)在荷H22肝癌的小鼠体内分布情况。荷H22肝癌小鼠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注射组和游离罗丹明注射组,分别注射罗丹明胶束和游离罗丹明,于药物注射后1、3、6、12、24及48 h采用活体成像系统测定小鼠活体及离体器官中药物浓度。结果:游离罗丹明组小鼠注射罗丹明后随循环系统迅速到达全身各个器官,逐渐代谢消失,无肿瘤聚集现象;罗丹明胶束组小鼠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缓慢上升,3 h肿瘤出现药物聚集现象,6 h达到最高浓度且明显高于全身其他器官,12 h仍具有较高浓度。结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碳酸酯两亲性共聚物胶束具有使其键合的药物在体内缓释的效果,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药物代谢率,靶向到达肿瘤部位,延长在肿瘤滞留时间。
- 盛世厚于惠秋刘铜军郑勇辉景遐斌
- 关键词:H22肝癌小鼠胶束
- 8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10年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93例80岁及其以上高龄患者的术后病理资料,并与同期44例40岁及其以下青年结肠癌患者进行比较研...
- 盛世厚张怀宇张大奎顾晋房学东
- 关键词:结肠癌高龄患者病理类型
- 细针穿刺恶性肿瘤针道种植转移
- 2024年
- 影像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的诸多操作中。然而若穿刺目标为恶性肿瘤则有可能因穿刺针表面及针芯内附着的肿瘤细胞脱落等原因使肿瘤细胞进入穿刺针道,进而形成针道种植转移,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效果。本文中,我们对发生针道转移的原因及预防针道转移的相关措施进行了阐述,总结细针穿刺的操作规范与针道转移病灶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针道转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效果。
- 盖保东刘亦伦黄建南马程威盛世厚
- 关键词:恶性肿瘤细针穿刺预防措施
- 靶向传输维生素E-琥珀酸酯—斑蝥素键合物纳米粒子治疗结直肠癌的实验研究
- 现今,结直肠癌已经成为美国男性和女性除皮肤癌外的第三大被检出的癌症,且其成为全美癌症病人的第二大死因[9]。尽管,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的候选药物,但是它们大多数都不理想,均产生巨大的毒副作用。其中非常有潜力的药物为斑蝥素,其...
- 盛世厚
- 关键词:结直肠癌叶酸斑蝥素主动靶向
- 文献传递
- 键合紫杉醇纳米胶束对H22肝癌小鼠的体内疗效评估被引量:2
- 2011年
- 以H22肝癌的balb/c荷瘤小鼠为动物模型,考察了紫杉醇纳米胶束、紫杉醇注射液和生理盐水对小鼠肿瘤的抑制效果。紫杉醇注射液组、紫杉醇纳米胶束低剂量组和紫杉醇纳米胶束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0 d的肿瘤相对体积抑制率分别为22%、49%和67%,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9%、45%和47%;蛋白表达检测结果显示,紫杉醇纳米胶束组呈现p53的高表达和bcl-2的低表达,说明紫杉醇纳米胶束对小鼠H22肝癌的抑制作用强于紫杉醇注射液。
- 盛世厚于惠秋刘铜军柳时郑勇辉胡秀丽宋祥福
- 关键词:H22肝癌小鼠紫杉醇纳米胶束
-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被引量:2
- 2015年
- 吻合口出血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的凶险并发症之一,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其发生率为0.5%-9.6%,直肠癌术后发生率更高。本文回顾性分析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可能原因,总结术中预防方法和术后最佳治疗方法。
- 李凯肖慧杰刘铜军盛世厚王铁军
- 关键词:吻合口出血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直肠癌术后结直肠癌发生率
- 键合紫杉醇纳米胶束靶向治疗H22肝癌的实验研究
-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道而居第三位,是恶性程度极大的肿瘤,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的一个难题。手术仍是肝癌治疗的最...
- 盛世厚
- 关键词:肝癌H22BCL-2P53诱导凋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