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丹
- 作品数:40 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伊普可泮控制依库珠单抗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后非显性非急性血管内溶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5年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溶血性疾病,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导致造血细胞表面缺乏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连蛋白,包括重要的补体调节蛋白:补体C3衰变加速因子——CD55、膜攻击复合物抑制因子——CD59,使得红细胞被补体攻击,出现血管内溶血(intravascular hemolysis,IVH)、血栓形成和器官损伤[1]。
- 方宝枝余晓周一飞沈秋丹袁慕知王鹏吕明恩何广胜
-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血管内溶血
- 老年Ⅰ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一项江苏省淋巴瘤协作组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总结老年Ⅰ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 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中国江苏省20家医疗中心2010年6月至2023年4月60岁以上新诊断的255例Ⅰ期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受累部位、分型及治疗方案等进行总结。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255例患者, 中位发病年龄69岁。其中130例(51.0%)为男性, 66例(25.9%)患者年龄≥75岁, 26例(10.1%)患者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评分≥2分。163例(63.9%)患者存在结外受累, 其中胃(37.4%, 61/163)、肠(19.0%, 31/163)、睾丸(11.0%, 18/163)和乳房(7.4%, 12/163)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亚型占63.7%(142/223), non-GCB亚型的分布在淋巴结病灶与结外病灶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1)。73.9%(184/249)的患者接受了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治疗, 11.7%(29/249)的患者接受了R-小剂量(mini)CHOP方案治疗。3年累积PFS为81.5%, 3年累积OS为85.6%。年龄≥75岁(HR=2.910, 95%CI 1.565~5.408, P=0.001)和/或CCI≥2分(HR=2.324, 95%CI 1.141~4.732, P=0.020)的患者PFS显著较差。将年龄≥75岁和CCI≥2分纳入分期改良的国际预后指数(sm-IPI)中, 可以更好地区分Ⅰ期DLBCL老年患者的预后(高危组与低危组3年累积PFS率为48.7%比85.7%, P<0.001)。结论老年Ⅰ期DLBCL患者以结外受累(尤其胃、肠道多见)和non-GCB亚型为主要特征。年龄≥75岁及CCI≥2分是独立预后因素, 据此建立的sm-IPI-75-CCI模型较传统评估系统更具预后区分价值。
- 夏奕何婧顾伟英贾韬陆庭勋李永乐周家豪李炳宗华海应柳萍苗雨青程月新谢晓艳张云平吴文忠贾祝霞卢绪章王春玲于亮徐敏师锦宁陈玮凤庄万传钱震钱军倪海雯陈益飞沈秋丹李建勇施文瑜
- 关键词:淋巴瘤
- PPP综合征一例
- 2018年
- 胰 腺 疾 病(pancreatic disease)、胰 源 性 脂 膜 炎(panniculitis)、多发性关节炎(polyarthritis)表现在同一位患者时称为 PPP 综合征,由 Boswell 和 Baylin [1]在 1973 年最早提出,脂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可早于或与胰腺疾病同时发生.PPP综合征病因包括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外伤、破裂、胰腺假性囊肿、亚临床胰腺疾病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因腹部体征不明显而容易被忽视或被误诊,有严重的慢性后遗症,病死率高,合并胰腺炎的病死率约为 24%,合并胰腺癌的病死率约为74%[2].
- 方宝枝蔡伟波刘仁涛吕明恩袁慕知沈秋丹韩迎利余晓周一飞阮素红
- 关键词:综合征PPP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疾病病死率胰腺外伤
-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选取的15例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DLBCL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
- 沈秋丹蔡伟波刘仁涛吕明恩袁慕知韩迎利方宝枝
- 关键词:美罗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肠道
-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β2-微球蛋白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 目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进程异质性较大,一些患者在初诊时即有脏器肿大、贫血和症状等,需要立即开始治疗,另一些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寿命与同年龄的健康人群类似。早期用于判断 CLL 预后的...
- 沈秋丹徐卫于慧李丽李建勇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酸脱氢酶预后意义微球蛋白
- 文献传递
- 羟基脲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致固定皮肤溃疡10例报道附文献复习
- 蔡伟波刘仁涛吕明思袁慕知沈秋丹韩迎利方宝枝
- 含泽布替尼联合方案治疗老年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含泽布替尼联合方案治疗老年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接受泽布替尼联合方案治疗的3例老年CNS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1例为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PCNSL均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Z-R2)方案治疗,其中1例治疗6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CR),另1例治疗1个疗程后达部分缓解(PR)。1例SCNSL为原发硬膜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R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接受Z-R2方案治疗2个疗程后达PR,再接受泽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Z-R-HD-MTX)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达到CR。截至2022年4月2例患者仍处于CR状态,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15个月。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泽布替尼联合方案治疗3例老年CNSL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给不能耐受强化疗或无法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 余晓方宝枝袁慕知周一飞沈秋丹吕明恩
- 关键词: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抗核抗体阳性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一种独特的血小板减少症?
- 蔡伟波刘仁涛袁慕知沈秋丹方宝枝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中bcl-6、lpp和miR-28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本研究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系中Bcl-6、LPP和miR-28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Northern blot检测8个DLBCL细胞系(CTB-1、MD901、OC1-LY8、BEVA、RCK8、MD903、HRC57和K231)bcl-6和lpp的mRNA水平,液相杂交法检测miR-28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6和LPP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bcl-6基因易位类型涉及Ig基因细胞系(Oc1-ly8、MD903、CTB-1和MD901),其bcl-6mRNA的表达较强,而在未涉及Ig基因易位的细胞系(HRC57和K231)中未见表达。lpp mRNA在CTB-1细胞系中表达阴性。miR-28在各细胞系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高到低依次为:K231、CTB-1、MD903、HRC57、MD901、RCK8、OC1-LY8和BEVA。BCL-6蛋白在各细胞系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RCK8、BEVA、MD901、CTB-1、MD903、OC1-LY8、HRC57和K231;而LPP蛋白在K231细胞系中未见表达,余各细胞系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HRC57、OC1-LY8、BEVA、RCK8、CTB-1、MD901和MD903。各细胞系中bcl-6和lpp mRNA水平与蛋白的表达并不一致,即高mRNA水平并不一定导致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不同DLBCL细胞系具有不同的BCL-6、LPP和miR-28蛋白表达水平,各细胞系中bcl-6和lpp mRNA表达水平与它们表达的蛋白量不平行,有关bcl-6、lpp和miR-28基因在DLB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徐卫李建勇范磊乔纯于慧沈秋丹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6LPP
- 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 蔡伟波刘仁涛吕明恩袁幕知沈秋丹韩迎利方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