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9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更多>> 相关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厦蓉高速公路榕江停车区选址论证 2011年 结合地质情况,针对榕江停车区的选址提出了3种方案,并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实施可能的角度进行了论证,给出推荐意见。强调对于山区复杂地形的停车区选址宜采取灵活的思路,顺势而为。 杨运平 王洁琼 孟凡利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 服务水平 基于碳排放分析的桥梁顶升决策研究 2025年 针对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既有桥梁因桥下净空不足需抬升纵断面的问题,该文以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中32.5 m T梁桥改造为研究对象,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断柱式顶升、垫石改造为桥墩、拆除重建3种改造方案在不同抬高值时的碳排放量,并对比分析相应的建安费。结果表明:当桥梁纵面抬升到一定高度时,断柱式顶升和拆除重建方案经济效益基本相当,但顶升方案碳排放总量显著低于拆除重建方案;在断柱顶升方案中,材料生产碳排放占86%,场外运输占2%,施工直接碳排放占12%,表明碳排放主要来源为材料生产,其次为施工机械。该研究发现:顶升改造方案不仅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还在一定条件下与拆除重建方案经济效益相当,可为桥梁顶升工程方案比选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张鑫敏 胡承泽 高洪波 杨运平 孙志宏 曹鸿猷关键词:T梁 桥梁顶升 改扩建工程 碳排放量 B型喇叭形立交出口分流鼻楔形端与前方跨线桥最小间距研究 2020年 本文分析了B型喇叭形立交出口分流鼻楔形端与前方跨线桥之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解决此问题为出发角度,结合交通心理学建立驾驶员驶出过程的四阶段行为模型,重点建立基于了混合型正弦曲线变道模型和二阶爱尔朗车头时距等待段距离模型。通过所建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规范中关于此问题单一标准的不合理性。并运用模型计算了不同设计速度下双向四车道和双向六车道B型喇叭形立交出口端与前方跨线桥的最小间距。通过建立UCWin/Road和驾驶模拟器进行仿真实验,以驾驶员的心率变化和运动轨迹为指标,实验结果既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佳间距区间。 杨运平 刘志鹏关键词:跨线桥 仿真模拟 基于JSL-路线专家系统喇叭形互通喇叭头设计新方法 2020年 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高速公路应用最多的一种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其设计方法较为成熟,但并未全部实现自动化设计。在喇叭形互通的喇叭头位置,两条匝道的路基宽度冲突,连接部设计图等图表基本上采用手工或半自动设计方式,而JSL-路线专家系统已经实现了连接部的参数化自动设计。喇叭形互通喇叭头的两条匝道不存在合流与分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接部,但二者之间的路基宽度衔接与连接部有高度的相似性。通过深入研究与尝试,充分利用JSL-路线专家系统的灵活性,采用两种连接部设计方法实现了喇叭形互通喇叭头的参数化自动设计。该方法已应用到了多个工程项目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利民 杨运平关键词:互通式立体交叉 自动设计 UHPC在T梁桥错孔拼宽湿接缝中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2024年 装配式桥梁拼宽改造会出现错孔拼宽的情况,由于新旧桥错孔布置导致活荷载作用下新旧桥竖向变形在横向不协调,常规的普通混凝土拼接湿接缝方案难以满足车辆荷载产生的横向拉应力。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3×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错孔拼宽改造为背景,在常规对孔拼接缝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拉性能,研究了一种不等宽柔性拼接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在最不利错孔15m情况下T梁实体模型,分析温度、车辆荷载、沉降对T梁拼接缝处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单项运营荷载及运营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受力满足材料性能要求,方案可行。 张志文 胡承泽 高洪波 杨运平 曹鸿猷关键词:桥梁工程 超高性能混凝土 我国城市道路、桥梁车道宽度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针对我国车道宽度相对较宽的现状,对比了世界主要国家的车道宽度,结合修正的波良可夫公式计算结果以及国内外减小车道宽度后交通情况改善的实例效果,论证了减小车道宽度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车道宽度减小后的建议值。 秦建军 杨运平 吴一鸣关键词:车道宽度 城市道路 桥梁 主线线形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对主线线形条件有所要求,主要包括互通变速车道范围内的圆曲线半径、变速车道范围内的最大纵坡以及互通范围内的竖曲线半径。为研究以上三个控制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敏感性,本文采集了26座互通的设计资料和事故数据,利用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以主线圆曲线半径、主线最大纵坡和主线竖曲线半径为考察因素,并将每种因素划分为3种水平,分析了主线线形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互通变速车道范围主线圆曲线半径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是显著的,而互通变速车道范围内主线纵坡、互通范围内的竖曲线半径及以上三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互通区事故率影响均不显著。 杨运平 刘志鹏关键词:高速公路 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 事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