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帆
- 作品数:23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疼痛可视化识别方法与系统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疼痛可视化识别方法与系统。系统利用脑电数据、肌骨超声图像以及疼痛等级构建多维度疼痛可视化识别模型,构建好的多维度疼痛可视化识别模型根据服务器采集到的实时脑电数据和特定时间段的肌骨超声图像生...
- 孟晓文嵇富海金晓红刘华跃王丽娜杨宇帆李琳 徐启亚
- 直立性低血压治疗新进展被引量:8
- 2017年
- 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体位性低血压,通常在体位改变时发生,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其患病率与年龄相关,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并且有其相关的不良反应。现对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江平杨宇帆喻思杨刘启明
- 关键词:直立性低血压发病机制
- 导管倒“U”型方法消融肺动脉窦源性室性心律失常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总结肺动脉窦源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方法,为肺动脉窦源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进行射频消融的19例肺动脉窦源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肺动脉窦源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起源点均位于肺动脉窦底部,5例起源于肺动脉右瓣窦,7例起源于左瓣窦,7例起源于前瓣窦。对于12例起源于右瓣窦及前瓣窦,采用导管倒"U"型方法成功消融;而对起源于左瓣窦的7例,采用常规方法(非导管倒"U"型)成功消融。随访6~31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倒"U"型消融方法适合应用于肺动脉右瓣窦及前瓣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而起源点位于肺动脉左瓣窦时采用常规方法消融较安全。
- 杨宇帆刘启明李旭平刘振江吴智鸿阳辉周胜华
-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
-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去分支杂交手术后CRRT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急诊行主动脉弓部去分支杂交手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对354例ATAAD急诊行主动脉弓部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行CRRT分为CRRT组(40例)与非CRRT组(31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术前实验室检查、术前是否有心包积液、夹层是否累及肾动脉、术中资料、术中血制品输注情况、术后7 d血肌酐水平。对术前和术中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ATAAD患者术后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用Bootstrap法行内部验证,通过C指数(C‑index)、Calibration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实用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354例ATAAD患者有40例(11.3%)术后行CRRT。与CRRT组比较,非CRRT组患者肾病史、术前合并心包积液、夹层累及肾动脉比例较低(均P<0.05),高敏肌钙蛋白T、N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较低(均P<0.05),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较低(均P<0.05),术中体外循环前和手术结束时乳酸水平较低(均P<0.05),手术时间较短(P<0.05),术中血小板输注>1个治疗量比例较低(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肌红蛋白[比值比(OR)1.001,95%置信区间(CI)1.001~1.002]、术前血肌酐[OR 1.016,95%CI 1.010~1.023]、术前心包积液[OR 5.658,95%CI 2.322~13.787]、手术结束时乳酸[OR 1.241,95%CI 1.075~1.371]、术中输注血小板>1个治疗量[OR 9.876,95%CI 1.811~53.863]是ATAAD患者行主动脉弓部去分支杂交手术后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的预测模型C‑index为0.891(95%CI 0.845~0.937),Calibration校正曲线中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关性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为
- 蒯玲玉杨宇帆单希胜赵单嵇富海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疼痛可视化识别方法与系统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疼痛可视化识别方法与系统。系统利用脑电数据、肌骨超声图像以及疼痛等级构建多维度疼痛可视化识别模型,构建好的多维度疼痛可视化识别模型根据服务器采集到的实时脑电数据和特定时间段的肌骨超声图像生...
- 孟晓文嵇富海金晓红刘华跃王丽娜杨宇帆李琳徐启亚
- 心房颤动研究新进展:微小RNA调控心房重构相关基因被引量:4
- 2014年
-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心血管疾病以及致死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和维持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的研究表明,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AF发生和持续的核心环节,它们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AF的电生理-解剖学基础.最近,与AF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伴随着微小RNA(microRNA,miRNA)研究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不编码蛋白质的miRNA在AF中的作用.有些实验依据也显示,miRNA可能介导调控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中的相关基因,而在AF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iRNA与AF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杨宇帆朱文青
- 关键词:心房颤动离子通道纤维化基因
- 一种自动化镇痛泵及控制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镇痛泵及控制方法,通过传感组件和控制器的配合,能够根据患者的疼痛生理信号自动调节药物注入速率,具体而言,自动化镇痛泵包括第一储液仓、与其连通的泵送机构、输液组件以及用于采集患者疼痛生理信号的传感组件,...
- 杨宇帆徐尚娴马正敏赵单嵇富海彭科单希胜刘华跃孟晓文蒯玲玉雷艺珊胡晶辉杨国旺刘琳琳霍文文毕国荣
- 急性Stanford A型患者围术期零红细胞输注预后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围术期零红细胞输注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1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一站式Hybrid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是否输注红细胞分为:零红细胞输注组(A组,n=26)和红细胞输注组(B组,n=70)。记录术前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术前资料基线值一致的患者,比较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及术后血液成分用量,预后指标。结果 以BMI指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钙蛋白T水平作为协同变量,按1∶1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48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n=24)和B组(n=24)。与A组比较,B组术毕及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及术后血液成分用量,住院死亡率、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感染和脑梗死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围手术期零红细胞输注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并未显著降低,同时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
- 赵单蒯玲玉蔡成森嵇富海杨宇帆
- 关键词:红细胞输注术后并发症死亡率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被引量:5
- 2017年
- 左心房僵硬综合征是近年被认识的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并发症.其定义为:房颤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新发的、或较前明显恶化的呼吸困难、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并伴有肺动脉高压及左心房舒张功能异常,排除二尖瓣关闭不良及肺动脉狭窄等继发因素,这样的一组发生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的临床表现称之为左心房僵硬综合征.文献报道左心房僵硬综合征常于射频导管消融术后3个月内发生,少数患者可于术后急性起病.
- 杨宇帆刘启明李旭平刘振江吴智鸿周胜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房综合征僵硬舒张功能异常
- 布比卡因脂质体在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布比卡因脂质体在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涉及布比卡因脂质体在镇痛中应用领域。该基于布比卡因脂质体在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包括,脂质体、布比卡因,所述脂质体由磷脂、胆固醇和布比卡因按一定比例组成...
- 单希胜嵇富海彭科刘华跃张扬陈庆才孟晓文李琳雷艺珊杨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