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兴菊

作品数:28 被引量:77H指数:7
供职机构: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自然科学总论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4篇河道
  • 13篇淮河中游
  • 9篇淮河干流
  • 9篇干流
  • 8篇河床
  • 6篇冲淤
  • 5篇行洪
  • 5篇河床演变
  • 5篇河道整治
  • 4篇行洪区
  • 4篇河道特性
  • 3篇断面法
  • 3篇淤积
  • 3篇整治
  • 3篇水沙
  • 3篇水沙条件
  • 3篇滩地
  • 3篇河段
  • 2篇沙量
  • 2篇中游河段

机构

  • 17篇水利部淮河水...
  • 5篇安徽省水利厅
  • 3篇河海大学
  • 2篇淮委水利科学...
  • 2篇安徽省水利科...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水淮河工程...
  • 1篇安徽省水利部...
  • 1篇安徽省淮河河...
  • 1篇安徽省水利水...
  • 1篇安徽省淮水利...
  • 1篇安徽省(水利...

作者

  • 28篇杨兴菊
  • 15篇虞邦义
  • 8篇倪晋
  • 4篇贲鹏
  • 3篇赵凯
  • 2篇吴其保
  • 2篇毛世民
  • 1篇赵海林
  • 1篇陈星
  • 1篇江永强
  • 1篇吕列民
  • 1篇黑鹏飞
  • 1篇葛国兴
  • 1篇张辉
  • 1篇赵家良
  • 1篇王发信

传媒

  • 6篇治淮
  • 5篇水利水电技术
  • 4篇江淮水利科技
  • 2篇泥沙研究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安徽水利科技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 1篇第八届全国泥...
  • 1篇淮河流域综合...
  • 1篇淮河研究会第...
  • 1篇’95全国水...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中游河床演变研究
毛世民金正越潘敏雅刘春江许浒王发信杨兴菊陈先朴詹扬祖童运调徐迎春赵家良何华松徐时近
以淮河中游河道段(即淮河安徽段)河床演变的基本资料和基本情况为研究的重点,组织科研、勘测、规划设地、水文水情和河道管理等有关单位通力合作,进行大规模的资料收集、现场观测、深入细致的整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内容包括:边界条...
关键词:
关键词:河床演变河道整治
淮干正淮段河床演变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淮干正淮段河道弯曲,局部狭窄,且有分汊河道,河势复杂.该段河道的泄洪能力已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规划,本段扩大行洪通道的措施有开挖分洪道、河道疏浚、行洪区废弃等.根据已有的水文和地形资料,分析该河道的河床演变情况,认为主槽冲刷是该段河道近期演变的主要特点.河床边界条件和河势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杨兴菊葛国兴吴其保江永强
关键词:淮河干流泄洪能力河床演变
淮干正淮段行洪区废弃效果试验研究
淮干正淮段,沿程分布有五个行洪区,六个生产圩。现状过流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必须对该段河道进行整治。淮干正淮段大型河工模型试验对上述生产圩处理、行洪区废弃、行洪堤退建及其不同组合等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一...
杨兴菊虞邦义吴其保
关键词:过流能力整治行洪区
文献传递
基于稳定坡比计算的崩岸预警评估方法研究
2025年
针对崩岸监测预警目前存在的时效差、技术单一等问题,为提高崩岸灾前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以淮河安徽段凤台新建队岸段为例,综合考虑河岸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建立了基于稳定坡比计算的崩岸预警评估方法。基于稳定坡比和预测坡比比较,将河段初步划分为蓝色稳定岸段、橙色预警岸段和红色危险岸段,结合河段河势演变、崩岸后可能致灾损失情况,对预警等级进行修正,划分不同区域河道崩岸风险等级,绘制河道崩岸预警区划图。该段稳定坡比值取0.25,近期崩岸可能性较大,为红色危险岸段,成果可为提高崩岸灾前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技术支撑。该方法可为淮河其他岸滩段以及类似河道岸滩稳定性预警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张辉倪晋倪晋杨兴菊
关键词:崩岸
淮河中游蚌埠闸至老子山段断面法冲淤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根据河道实测资料,采用断面法分析淮河中游蚌埠闸至老子山段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蚌埠闸至洪山头间的河道段,主槽在1971年—2001年间均呈冲刷状态,其中1983年—1992年间冲刷幅度最大,造成主槽冲刷下切的原因有自然冲刷和人工采砂两个因素。滩地在1971年—1992年间呈淤积状态,1992年—2001年间趋于稳定;洪山头至老子山间的入湖河口段,主槽和滩地在1992年—2001年间均呈淤积状态。
虞邦义赵凯杨兴菊
关键词:断面法淤积
姜唐湖退水闸枢纽布置试验研究
2007年
姜唐湖退水闸位于安徽省淮河姜唐湖蓄(行)洪区行洪下口门处。它具有挡洪、蓄洪、行洪、退洪及反向进洪的功能。本文主要对闸的过流能力、闸室上下游翼墙和闸室上下游护砌范围以及闸下消能防冲设施布置合理性进行的研究。
杨兴菊吴金屏
关键词:退水闸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段河道呈倒比降,入湖河段河道分汊,湖区支流入汇众多,流态复杂。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一、二维耦合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3、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浮山以下河道不同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虞邦义倪晋杨兴菊贲鹏
关键词:淮河干流洪泽湖洪水演进
人工采砂对蚌浮段河床演变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2000年以后,由于建筑行业对河沙的巨大需求,淮河采砂船只急剧增多,滥采乱挖已给河道防洪和航道安全带来严重隐患.本文以蚌埠—浮山河段为例,基于2001年、2008年水下断面测量资料,初步分析人工采砂对河段断面形态和纵剖面变化的影响,并计算了河段的冲淤量.结果表明,人工采沙是河道下切的重要原因,河道最深处下切15m,吴家渡—浮山间人工采砂4719×104m3,相当于该河段输沙总差值的5.3倍,局部河段边坡从1∶5左右变成不足1∶2,给防洪安全带来隐患.同时,河道采砂造成水流流态变化,船只拥挤,给航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杨兴菊黑鹏飞
关键词:淮河干流河势河床演变
淮河中游河道近期演变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根据河道实测资料分析了淮河中游河道的冲淤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淮河中游各河段的冲淤特点不尽相同,主槽和滩地的冲淤规律也不相同,河道发生的变化与淮河中游的水沙条件密切相关。河段输沙总差值与断面法计算的冲淤量比较分析显示,近期人工采砂导致的河床变形远大于淮河中游的自然演变。河道冲刷扩大将有利于增加河道泄量,但无序采砂也将给河道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杨兴菊虞邦义
关键词:淮河干流河道演变主槽滩地冲淤
淮河中游切滩回淤实例的分析
杨兴菊毛世民
关键词:河道整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