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青松

作品数:93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7篇骨折
  • 23篇皮瓣
  • 14篇缺损
  • 13篇动脉
  • 13篇再植
  • 13篇外科
  • 12篇手术
  • 12篇静脉
  • 10篇血管
  • 9篇关节
  • 8篇断指
  • 8篇断指再植
  • 8篇隐静脉
  • 8篇神经营养
  • 8篇皮肤缺损
  • 8篇腓肠
  • 8篇腓肠神经
  • 8篇腓肠神经营养
  • 8篇外固定
  • 6篇医用胶

机构

  • 89篇贵阳市第四人...
  • 2篇贵州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9篇李青松
  • 57篇宋开芳
  • 42篇季亮
  • 37篇秦杰
  • 31篇陈艺新
  • 30篇梁伟
  • 26篇杨颇
  • 20篇胡兴峰
  • 15篇王祥
  • 11篇周家顺
  • 8篇田霓
  • 8篇陶磊
  • 8篇张云强
  • 6篇贾湘谦
  • 6篇李远平
  • 4篇栾波
  • 4篇刘勇
  • 4篇夏贤惠
  • 4篇赵滨
  • 4篇魏翔

传媒

  • 7篇实用骨科杂志
  • 7篇中华显微外科...
  • 6篇贵州医药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实用手外科杂...
  • 3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 2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骨科临床与研...
  • 2篇2009第一...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9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拇指近节指骨骨折
2025年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拇指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经皮克氏针结合骨水泥外固定治疗的30例拇指近节指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57岁,平均(36.2±18.3)岁。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标准测量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motion,TAM),测量手指捏力并与健侧进行对比,采用100 m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2~15个月,平均(13.5±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6周,平均(5.6±1.8)周。末次随访时,患侧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达到健侧的(97.5±2.6)%、(96.3±3.6)%;按照TAM标准,优20例,良10例。末次随访时,患侧拇指捏力达到健侧的(98.3±1.8)%。患者满意程度(96.3±3.4)mm。结论对于拇指近节指骨骨折,特别是骨折较复杂或粉碎性不稳定骨折,采用经皮穿针结合骨水泥外架固定,其疗效较好、安装简便、组织创伤、并发症少,且固定坚强,患者被允许进行早期关节活动,益于拇指的功能恢复。
杨家康李青松季亮王祥
关键词:骨折骨水泥
定点牵引蘸胶粘接法与针线吻合法的临床研究(附130例报告)
目的报道蘸胶粘接法在吻合血管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临床应用于断指再植86例130指,结果临床应用于断指再植成活率94.9%。结论定点缝线牵引蘸胶粘结法端-端吻合显微细小血管快速、安全、效果可靠,在断指再植中具有较大临床应...
宋开芳陈艺新张云强李青松秦杰
关键词:微血管吻合医用胶
文献传递
足底开放性脱套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足底脱套伤的显微外科再植处理方法。方法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显微外科再植术治疗足底开放性脱套伤5例。患者年龄24~36岁.交通事故伤3例,重物压伤2例。早期行彻底清创术后.4例血管直接吻合,1例取静脉桥接,撕脱皮瓣采用无张力缝合,足底抗生素链珠抗感染。结果5例中4例足底完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行二期植皮修复。足底周围创面修复可,足底负重和感觉功能恢复满意。随访0.5-2.0年,皮肤外观基本满意,皮肤弹性可,感觉恢复良好,足底能够负重行走。结论利用显微外科再植技术治疗足底脱套伤是可行的。其技术关键在于早期彻底清创、重建血液循环,最大程度的保留足底组织的功能。
季亮李青松梁伟胡兴峰李远平董洋
关键词:再植显微外科技术
指(趾)骨钻孔后自体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治疗甲床缺损的初步体会
2021年
目的:探究指(趾)骨钻孔后自体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治疗甲床缺损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治68例指(趾)甲床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体断层甲床移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指(趾)骨钻孔后自体断层甲床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趾)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手术后3、6、9个月,研究组的指(趾)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反应发生率为5.88%,与对照组的14.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指(趾)骨钻孔后自体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术用于治疗甲床缺损患者中,指(趾)功能恢复较佳,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徐鼎李青松梁伟季亮王祥张博伟罗其鑫
关键词:甲床缺损指骨外露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组织缺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月,对16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切取皮瓣3.5 cm×6 cm~7.0 cm×18.0 cm,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2~5 cm,皮瓣供区采用直接拉拢缝合或者全厚皮打包植皮。[结果]术后16例皮瓣全部存活,最短随访1个月,最长随访2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厚薄适中,穿鞋行走不受影响,植皮区I期愈合,远期随访无溃疡发生。[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胡兴峰李青松季亮张博伟李远平董洋王腾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皮肤缺损
组合式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被引量:8
2003年
宋开芳陈艺新栾波李青松
关键词:手术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手术方法
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12月,采用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37例。男31例,女6例;年龄17~58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切割伤12例,压榨伤25例。损伤指别:拇指6例,示指17例,中指7例,环指5例,小指2例。缺损范围1.5 cm×1.5 cm^2.5 cm×2.0 cm。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2.0 cm^3.0 cm×2.5 cm。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质地、颜色恢复满意。术后2周皮瓣两点辨别觉为5~10 mm,平均7 mm。术后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30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术后手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杨颇周家顺魏翔胡兴峰李吉李青松宋开芳
关键词:指端软组织缺损指动脉皮瓣
掌背侧锁定钢板应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掌侧T形关节内锁定钢板加用背侧尺桡侧钢板联合应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掌背侧锁定钢板治疗14例严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腕关节平均背伸55°,掌屈66°。掌倾角0°~13°,平均11.6°,尺偏角18°~26°,平均23.1°。桡骨远端高端恢复正常。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8例,良4例,中2例。结论:掌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提高了关节面的复位水平,骨折固定坚强,可早期行腕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优异。
梁伟宋开芳李青松杨颇秦杰季亮尹振贻
关键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三叶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15例肱骨近端骨折
2011年
肱骨近端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和高能量损伤的青壮年人。我们于2008年2月至2009年8月,应用三叶型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5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6例。
李青松宋开芳秦杰杨颇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解剖型叶型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设定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4月,研究对象为骨科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依照患者住院号单双数均等分组(n=30),手术方案不同(观察组: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外固定支架手术)的情况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耗费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X线检查结果(尺偏角、掌倾角、背伸角)以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Gart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费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X线检查结果显示尺偏角、掌倾角、背伸角、前臂旋前角、前臂旋后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具有积极效果,患者术后腕关节移动范围更广、腕关节功能恢复更加优良,具有积极价值.
徐鼎梁伟李青松季亮王祥张博伟罗其鑫
关键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腕关节功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