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东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教学
  • 3篇教育
  • 3篇课程
  • 2篇义务
  • 2篇义务教育
  • 2篇全日制
  • 2篇全日制义务教...
  • 2篇物理课
  • 2篇物理课程
  • 2篇物理课程标准
  • 2篇课程标准
  • 2篇初中物理
  • 1篇新授课
  • 1篇意图
  • 1篇英语
  • 1篇英语辞典
  • 1篇人类文明
  • 1篇设计意图
  • 1篇试卷
  • 1篇试卷讲评

机构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李晓东
  • 3篇路永宁
  • 1篇陆清
  • 1篇王晓琳

传媒

  • 4篇中学物理教学...
  • 3篇物理教学探讨...
  • 1篇物理教学探讨...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翻译“under”理解“惯性”
2008年
不久前,因为学习的需要,在查找“惯性”和“摩擦力”的英文单词时[《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英英、英汉双解),朱原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11月第1版、2002年4月第2次印刷],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句子:
路永宁李晓东
关键词:《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翻译
一节规律探究课所提供的教学行动策略被引量:2
2008年
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物理规律教学历来是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但教什么?怎么教?传统教学的回答通常是通过“给予+记忆+变式训练”教给学生重要的物理规律。实践证明,这种片面强调被动接受、忽视学生主动发现的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
李晓东路永宁
关键词:探究课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规律物理课程标准物理理论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突破
2006年
一、情景的设置和问题链的设计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哈佛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因此“在什么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能否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应是我们课堂教学首先面对的问题.
李晓东
关键词:课堂教学行为初中物理教学活动问题链教育
对一节“同课异构”课的思考
2016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功”的概念有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有什么差异呢?本文给出了反思。
李晓东
关键词:教学模式同课异构
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
2015年
初中物理教学只依附“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教学资源的优化很难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寻求突破,可以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这是基于对“人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科立体化课程群”等三个方面的认识,具体可围绕“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概念图加以建构。
李晓东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群概念图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的策略被引量:4
2008年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章节复习课还是综合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都离不开解题训练。下面简介几个“策略”案例:(限于篇幅,只作部分介绍)
陆清路永宁李晓东
关键词:解题方法课标理念综合复习课试卷讲评课解题训练新授课
“光的色彩 颜色”深度教学设计
2018年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沟通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中间环节。研究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从“教材分析”等六个方面谈“如何进行深度教学设计”。
李晓东
关键词:情景设置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非重点”内容三维目标的落实
2008年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一部分是介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但由于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较少涉及,因此许多教师常将它矮化为“非重点”,使得“三维目标”难以得到落实.显然,教师的这种边缘化处理有悖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
李晓东王晓琳
关键词: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物理教材人类文明物理科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