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伟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压电
  • 3篇发电
  • 3篇发电系统
  • 3篇电系统
  • 2篇电磁感应
  • 2篇电荷
  • 2篇电荷收集
  • 2篇切割磁感线
  • 2篇磁感线
  • 1篇压电片
  • 1篇压电陶瓷
  • 1篇入土深度
  • 1篇隧道
  • 1篇隧道工
  • 1篇隧道工程
  • 1篇隧道埋深
  • 1篇通航
  • 1篇抛锚
  • 1篇切割磁感线运...
  • 1篇进出港

机构

  • 5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交通运输部天...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天津海事局
  • 1篇北部湾大学

作者

  • 5篇李延伟
  • 3篇杨琨
  • 3篇王亚男
  • 2篇张琦
  • 2篇李延伟
  • 1篇左殿军
  • 1篇张琦
  • 1篇田五六

传媒

  • 1篇机械制造
  • 1篇水运工程
  • 1篇中国造船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组合式压电发电系统
本发明涉及压电与磁电相结合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发电系统,该系统由发电装置和调节充电电路两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又包括压电和磁电两部分:其中当上壳(10)上下运动时会对压电片产生周期性的挤压,而使压电片产生电荷;同时当上壳运动时会...
杨琨王亚男张琦李延伟
文献传递
天津港大港港区LNG双泊位联合运行通航管理方案
2024年
为满足北方地区冬季LNG高峰期保供目标,部分渤海沿海港口在同一港池内规划布置双LNG泊位。鉴于双泊位联合运营下的LNG船舶关联性强且操纵难度高的特点,有必要对LNG双泊位联合运行进行调度管理方案研究。以国内首座正式投产运营的LNG双泊位为例,基于船舶操纵模拟仿真方法,通过分析LNG船舶航行对航道通航效率影响及相邻泊位联动性,提出双泊位运营下的LNG船进出港优先级。在此基础上,结合LNG双泊位运营特点和通航管理规则,制定近期和远期不同阶段的船舶联合调度组织模式。研究结论可为单港池LNG双泊位的通航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李延伟李延伟王闻恺
组合式压电发电系统
本发明涉及压电与磁电相结合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发电系统,该系统由发电装置和调节充电电路两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又包括压电和磁电两部分:其中当上壳(10)上下运动时会对压电片产生周期性的挤压,而使压电片产生电荷;同时当上壳运动时会...
杨琨王亚男张琦李延伟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组合式踩踏压电发电系统
2014年
如何在压电发电的有限空间内提高压电发电的效率以及发电装置的机电转化系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能量转化系统,它由压电发电部分、磁电发电部分、调节充电部分组成。该系统采用了基于拉密定理的传力振子,将作用在压电片上的力增强为原来的3.2倍,同时合理搭配磁电部分,提高系统的发电量,它可用来为手机和节能灯充电。
王亚男杨琨张琦李延伟
关键词:压电陶瓷电磁感应发电装置机械设计
锚地船舶反复抛锚作用下的隧道埋深研究
2024年
为了研究在下穿锚地段过江隧道工程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最小埋深,以某过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模型试验手段预测锚地水域河床的极限冲刷深度。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数值研究锚地水域船舶多次抛锚作业对河床土体的作用,给出了船舶反复抛锚入土影响深度。结果表明,极限冲刷后锚地河床最低点高程为-28.2 m。在此地形条件下,船舶反复抛锚作业对土体的扰动使得河床表面土层的抗剪强度降低。30 000 t级海船反复抛锚的船锚入土深度为3.61 m,冲击力影响深度为2.61 m;50 000 t级海船反复抛锚的船锚入土深度为3.90 m,冲击力影响深度为2.89 m。从安全角度出发,隧道顶高程至少应控制在-34.99 m以下。研究结论可为穿越锚地和停泊区水域的水下过河建筑物埋深设计提供指导。
李延伟李延伟田五六王子悦
关键词:入土深度隧道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