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成
-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究中药黄芩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 2025年
-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探讨黄芩改善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黄芩作用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靶点及通路,再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亲和力。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系,应用LPS刺激细胞产生炎症损伤,选取黄芩素进行干预治疗,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素低剂量组(10μmol/L)、黄芩素中剂量组(50μmol/L)和黄芩素高剂量(100μmol/L)组共5组。共培养24 h后,通过Western bolt检测关键靶点蛋白HIF1A、MAPK1(ERK2/p-ERK2)、SIRT1的表达,qRT-PCR检测以上蛋白mRNA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方法共筛选得到黄芩27个活性成分,对应379个靶点,POCD对应疾病靶点220个,两者取交集后共有35个交集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芩素、山姜素等与HIF1A、MAPK1、SIRT1等靶点有较强亲和力。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黄芩素可明显下调HIF1A、MAPK1(ERK2/p-ERK2)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同时上调SIRT1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从而有效改善HT22细胞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损害。结论 中药黄芩可通过改善关键蛋白表达,控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元功能,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 李荣华蔡靓羽徐永成刘砂金王敬格薛傲徐敏逸
- 关键词:黄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右美托咪啶辅助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右美托咪啶组(T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5%等比重罗哌卡因3ml,术中根据手术需要硬膜外腔追加0.375%罗哌卡因3~5ml.股神经穿刺成功后,T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混合溶液20 ml(含右美托咪啶0.6 μg,/kg),C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放置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术毕两组患者均连接电子镇痛泵行连续股神经镇痛,采用0.75%罗哌卡因50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每袋).背景剂量:4ml/h;PCA剂量4ml/次,锁定时间为30 min.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24、48、72 h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RVAS)和被动活动VAS疼痛评分(PVAS).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麻醉前和术后24、48、72 h血清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水平.记录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后6、24、48 h的RVAS和P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组24和48 h的TNF-α、IL-1β、IL-6炎性因子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组术后窦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可有效提高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 张建楠柳娇徐敏逸任晓平徐永成尹卫娟蔡靓羽周春刚
- 关键词:股神经神经传导阻滞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肛肠手术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1
- 2015年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治疗混合痔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我院将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应用于PPH术,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重比重腰麻用于PPH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择期行PPH术患者60例,年龄20-50岁。均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性身高(170±5)cm,女性身高(160±5)cm;体重指数为20-25。
- 徐敏逸蔡靓羽祝平尹卫娟徐永成
- 关键词:复合芬太尼肛肠手术牵拉反应蛛网膜下腔阻滞
- KC-A型视频喉镜辅助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
- 2012年
- 视频喉镜是近年用于辅助气管插管的新型插管工具,本文比较KC-A型视频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插管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年龄29-55岁,体重45-91kg。Mallamapti舌咽分级Ⅰ-Ⅲ级。
- 徐永成蔡靓羽
- 关键词:气管插管视频喉镜纤维支气管镜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
- 术毕前静注羟考酮对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观察术毕前15min静注羟考酮对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Q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两组均行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Q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羟考酮0.1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毕(T1)、拔除气管导管前1min(T2)及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T3)、15min(T4)、30min(T5)进行Riker镇静一躁动评分,术后观察躁动发生情况并计算躁动发生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T1~T5时两组HR、MAP及麻醉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Q组T2-T5时点Riker镇静-躁动评分降低,HP、MAP减少(P均〈0.05),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P〈0.05)。与c组相比,Q组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Q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例、c组3例,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手术结束前15min静注羟考酮0.1mg/kg可有效预防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 李筱王谦徐永成
-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躁动羟考酮吸入麻醉七氟醚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心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是选择性α2受体激动药,具有抑制交感活性的作用[1]。本研究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血压、心率的影响。
- 徐永成祝平蔡靓羽
-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血压心率老年患者交感活性
- 电针对老年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 2025年
-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PCD)的临床疗效,并以“脑-肠轴”为基础,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于围手术期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施以假电针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对所有患者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并检测血清神经肽Y(NPY)、胃促生长素(Ghrelin)、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变化情况;收集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粪便样本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差异菌群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探索电针疗法对老年PCD的作用机制。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96例,其中治疗组49例、对照组47例。(2)术后第1、3天与手术前组内比较,两组MMSE、MoCA评分降低(P<0.05)。术后第1、3天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术后各观察时点与手术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脑肠肽、炎症因子水平升高(P<0.05)。整体来看,治疗组术后血清NPY、Ghrelin、VIP水平及肠道SIgA分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各观察时点与手术前组内比较,两组NRS评分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事件均逐步减少(P<0.05)。整体来看,治疗组术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事件也少于对照组(P<0.05)。(5)术后,治疗组肠道菌群有益菌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肠道菌群α、β多样性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疗法可显著改善老年手术患者肠道菌
- 李荣华蒋蕴智徐永成邱犀子薛傲李绍烁蔡靓羽尹卫娟
- 关键词:电针肠道菌群脑-肠轴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肛肠微创手术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传统的肛肠手术常采用局麻,有恢复快、无需禁食等优点。但局麻往往阻滞不全,肌松不够,且不能抑制肛周迷走神经反射,已不能适应舒适化医疗要求。我院应用细腰麻穿刺行超低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徐永成蔡靓羽尹卫娟
- 关键词:复合芬太尼罗哌卡因肛肠手术微创手术迷走神经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