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春生

作品数:5 被引量:21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土体
  • 2篇利用率
  • 2篇潮土
  • 2篇N
  • 1篇氮15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氮肥施用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利用
  • 1篇养分利用率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制图
  • 1篇制图研究
  • 1篇渗滤
  • 1篇施用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周春生
  • 4篇姚造华
  • 4篇李小平
  • 4篇袁锋明
  • 4篇陈子明
  • 3篇傅高明
  • 3篇宋永林
  • 2篇王丽霞
  • 1篇朱大权
  • 1篇黄鸿翔
  • 1篇赵克齐

传媒

  • 3篇土壤肥料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NO3^——N的转化积累及其淋洗损失被引量:73
1995年
本试验利用渗滤池设施,采用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施用氮肥后NO-N的转化积累及其130cm土体的淋洗状况。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前期可以观察到氮素明显地向NO-N的转化积累,其强度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尿素、硝铵、硫铵等不同氮肥品种处理之间有差异但大多不显著。同时夏玉米期间转化积累作用比春小麦期间强烈。 ̄(15)N标记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氮素向NO-N转化积累的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肥料氮的固持和损失,并且土壤本身氮素在这种转化过程的初期占有优势。NO-N淋洗出130cm土体主要发生在降雨集中季节,淋失量与同期降雨量线性相关显著;淋失水中NO-N含量在施氮肥的处理区大多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即10mgNO-N/L的限额,平均含量最高可达33mgNO-N/L,这对本地的地下水会造成短期的硝酸盐污染。但是淋洗损失的总量不高。
袁锋明陈子明姚造华周春生傅高明宋永林李小平
关键词:潮土氮15
氮肥施用对土体中氮素移动利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0
1995年
本文利用养分渗滤设施对氮素变化、移动及其对环境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三年6茬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铵态氮和尿素肥料之后,首先是以铵态氮和酰铵态氮聚集于0~10cm土层,并部分下移到20~40cm土层。20天左右逐步转化为硝态氮并滞留在0~10cm土层。在春季降雨或灌水时可淋洗到40~60cm土层,夏秋季节降雨较多,硝态氮淋洗到40~60cm土层,甚至到80cm土层以下,造成地下水和环境污染。氮素流失量的顺序是施氮素15kg>10kg>5kg,单施氮肥>氮+有机肥。施肥的经济效益顺序是每亩施氮素5kg>10kg>15kg,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顺序是10kg>15kg>5kg。10kg的施氮量比较合适。肥料利用率,经用标记15N测定,施肥量为10kg氮的尿素和硝酸铵的利用率,第一茬约为35%,第二茬约为12%,第三茬约为5%,第四茬约为3%。
陈子明袁锋明姚造华周春生付高明李小平王丽霞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环境污染氮肥
应用国土卫星影象进行草资源调查制图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对国土卫星影象用之于草资源调查的程序、方法及成图精度进行了试点研究,以确定此种遥感信息源的应用潜力。文中结合典型样区详查结果,建立了以影象特征、地貌与土地利用类型为依据的草资源解译标志,并据此区分了黄河三角洲重、中、轻度盐化草场及9种由主要建群种形成的植物群落及其分布规律,经野外校核,定性解译精度为83%。文中另对供试地区64种野生植物的饲用价值、适口性、发展潜力作出了评价。
赵克齐黄鸿翔周春生朱大权
关键词:植物群落牧草
北京褐潮土肥力监测研究的初报被引量:6
1996年
北京褐潮土肥力监测基地是计委和农业部在全国建立的九个监测基地之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主持下,于1990年建立,经过匀地和四年运转,初步的结果是,施用NPK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起重要作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对缺磷土壤NP肥配合施用提高作物产量2倍以上,提高玉米、小麦的全氮量达10%左右,改善作物品质。
陈子明周春生姚造华傅高明袁锋明李小平王丽霞宋永林杨海顺
关键词:褐潮土土壤肥力养分利用率
北京潮土NO_3—N在土体中的移动特点及其淋失动态被引量:91
1995年
利用养分渗滤池研究了北京潮土地区春小麦—夏玉米连作期间NO_3—N在土壤剖面中移动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NO_3—N的移动同降雨、灌水以及整个土壤系统中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在春小麦期间只有个别处理在0—20cm和20-40cm中有显著移动,而夏玉米期间在0—130cm的土体中NO_3—N发生了“波浪式”的移动。淋失量同当时的降雨量线性相关。130cm深处NO_3—N含量在淋失高峰期可达10mgN.L^(-1)以上。此外,NO_3—N的移动同尿素施用量的多少有着密切关系,而尿素、硝铵和硫铵等肥料品种之间差异则不明显。^(15)N示踪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前期尿素中的酰胺态氮或NH_4—N在0-20cm土层中直接移动,而来自肥料的NO_3—N在40—60cm处移动;夏玉米生长期间,在60cm以下深处有大量来自尿素和硝铵等残留标记氮的NO_3—N移动。
陈子明袁锋明姚造华周春生傅高明宋永林李小平
关键词:土壤硝态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