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造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38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褐潮土条件下不同肥料配合对作物氮、磷、钾表观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2年
- 对北京褐潮土10年的试验分析表明,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含氮磷配合的肥料施入土壤,可较大地提高作物的氮磷钾表观利用率,从而极大地提高冬小麦、夏玉米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且随着施肥量和营养元素种类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单一施氮和磷钾、氮钾配合,在提高产量和作物对氮磷钾的表观利用率方面效果不及含氮磷配合的各处理。
- 宋永林袁锋明姚造华
- 关键词:肥料配合作物磷钾表观利用率褐潮土
- 不同肥料配施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作物氮、磷、钾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6
- 2002年
- 四年的分析结果表明 ,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和秸秆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氮磷钾三元素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的含量和供给能力。单一施氮和氮、磷、钾三元素中的两两配合施入 ,可较明显地提高该配合所含养分在土壤中的含量。四年的分析结果还表明 。
- 宋永林姚造华袁锋明
- 关键词:肥料配施氮磷钾表观利用率养分含量
- 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NO3^——N的转化积累及其淋洗损失被引量:73
- 1995年
- 本试验利用渗滤池设施,采用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京地区潮土表层中施用氮肥后NO-N的转化积累及其130cm土体的淋洗状况。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前期可以观察到氮素明显地向NO-N的转化积累,其强度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尿素、硝铵、硫铵等不同氮肥品种处理之间有差异但大多不显著。同时夏玉米期间转化积累作用比春小麦期间强烈。 ̄(15)N标记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氮素向NO-N转化积累的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肥料氮的固持和损失,并且土壤本身氮素在这种转化过程的初期占有优势。NO-N淋洗出130cm土体主要发生在降雨集中季节,淋失量与同期降雨量线性相关显著;淋失水中NO-N含量在施氮肥的处理区大多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即10mgNO-N/L的限额,平均含量最高可达33mgNO-N/L,这对本地的地下水会造成短期的硝酸盐污染。但是淋洗损失的总量不高。
- 袁锋明陈子明姚造华周春生傅高明宋永林李小平
- 关键词:潮土氮15
- 氮肥施用对土体中氮素移动利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0
- 1995年
- 本文利用养分渗滤设施对氮素变化、移动及其对环境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三年6茬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铵态氮和尿素肥料之后,首先是以铵态氮和酰铵态氮聚集于0~10cm土层,并部分下移到20~40cm土层。20天左右逐步转化为硝态氮并滞留在0~10cm土层。在春季降雨或灌水时可淋洗到40~60cm土层,夏秋季节降雨较多,硝态氮淋洗到40~60cm土层,甚至到80cm土层以下,造成地下水和环境污染。氮素流失量的顺序是施氮素15kg>10kg>5kg,单施氮肥>氮+有机肥。施肥的经济效益顺序是每亩施氮素5kg>10kg>15kg,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顺序是10kg>15kg>5kg。10kg的施氮量比较合适。肥料利用率,经用标记15N测定,施肥量为10kg氮的尿素和硝酸铵的利用率,第一茬约为35%,第二茬约为12%,第三茬约为5%,第四茬约为3%。
- 陈子明袁锋明姚造华周春生付高明李小平王丽霞
-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环境污染氮肥
- 北京褐潮土长期施肥条件下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影响的定位研究被引量:13
- 2001年
- 通过对北京褐潮土长期施肥条件下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影响方面 8年的定位观察表明 :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 ,长期施用含氮磷配合的肥料具有显著提高冬小麦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的作用 ,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 ,增产幅度也加大 ;不含氮磷配合的各施肥处理 ,增产效果不明显 。
- 宋永林袁锋明姚造华
- 关键词:褐潮土冬小麦长期施肥
- 不同肥料配比对冬小麦的生物性状及产量影响的定位研究被引量:13
- 1998年
- 通过对北京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中的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性状进行的4年调查分析表明,含氮磷配合的处理具有增加冬小麦株高和穗长,提高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极大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单氮或氮钾或磷钾对提高株高作用不大,但明显增加穗长和穗粒数,对提高子粒千粒重也有作用,因而可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磷钾在提高千粒重和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上有独特作用,单氮处理的产量效应有逐步接近不施肥处理的趋势。氮磷钾配合有机肥对提高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的作用尚不明显,但提高冬小麦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其中高量有机肥的比常量的略低。氮磷钾配合秸秆还田同样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性状的进一步作用不明显,其增产效应还表现出滞后两三个生长年的现象。
- 宋永林袁锋明姚造华
- 关键词:肥料配比冬小麦生物性状
- 红壤复合改良剂研制及其功效被引量:11
- 2000年
- 针对南方红壤的粘、酸、瘠薄和保水性能差的特点,研制出一种复合红壤改良剂,其具有疏松土壤、供应养分、降低酸性和提高保水性等综合功能。在红壤旱地上施用有明显的效果。
- 陈福兴姚造华徐明岗秦道珠
- 关键词:改良剂红壤旱地保水性作物
- 不同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监测研究(1991~1995年)被引量:12
- 1997年
- 总结了全国9个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991~1995年监测试验资料,研究9种农耕地在不同种植制度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和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效果最好,作物产量最高。施用化肥,尤其是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土壤养分普遍增加,肥力提高,未见土壤有板结现象,作物产量也高。这两种施肥方法是培肥土壤和作物增产的最佳措施。9种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北京和河南的潮土、陕西土的肥力提高快;新疆灰漠土、浙江和四川水稻土、湖南红壤肥力提高较快;
- 李纯忠姚造华袁锋明李小平王丽霞
- 关键词:土壤肥力有机肥化肥作物产量
- 土壤肥力因子数值化综合分析的程序方法被引量:3
- 1993年
- 一、问题的提出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的中心环节,确切地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人为地给予合理的调控,使它与各种生态因素相互协调,以满足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1975年地球上尚有12亿公顷耕地,但到2000年,有3亿公顷将遭侵蚀,另外还有3亿公顷将被新的城镇及公路所取代,所以,在面积日益锐减的耕地上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间人类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国家“七五”投资建设、“八五”支持运转的“全国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点”即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之一。
- 李小平姚造华
- 关键词:土壤肥力
- 北京褐潮土长期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影响的定位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北京褐潮土长期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通过 10年的定位观察表明 :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 ,长期施用含氮磷配合的肥料具有显著提高夏玉米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的作用 ,且随着营养元素种类和施肥量的增加 ,增产幅度也加大 ,不含氮磷配合的各处理增产效果不明显。连年单一施用氮肥无增产作用。
- 宋永林姚造华袁锋明张淑香
- 关键词:褐潮土夏玉米施肥长期定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