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勇
- 作品数:24 被引量:23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2004—2015年突发水污染事件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04—2015年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概况及发展趋势。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水污染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共有23个省份共报告126起水污染事件,累计病例16 571例,死亡3例。3、7和9月为全年事件报告数较多月份,3个月事件数之和为42起,占事件报告总数的37.3%。能够确定污染环节的共102起事件,化学性水污染事件有36起。能够明确污染环节的事件102起,城市集中供水污染42起,农村集中供水污染20起,农村自备水污染27起。涉及学校事件共46起,涉及学校40所,暴露人口176 936人,发病4 572例。结论 2004—2015年突发水污染事件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部分月份报告事件数较多,并无地区和城乡差异。污染原因以工业废水污染及生活废弃物污染为主。污染物以大肠埃希菌和砷污染为主。
- 丁凡黄立勇王锐高永军姚建义王霄晔李群
- 关键词:突发水污染事件健康
- 2014-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4-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为精准治疗和防控心血管疾病寻找可靠依据。方法分析北京市人口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2014-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监测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编码,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14-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年均粗死亡率为345.1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38.66/10万。心血管疾病粗死亡呈上升趋势(AAPC=7.315%,P<0.05)。男性心血管疾病年均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91.39/10万、159.72/10万,男性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7.476%,P<0.05)。女性心血管疾病年均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9.41/10万、118.32/10万,粗死亡率出现了增长的势头(AAPC=7.184%,P<0.05)。2014-2022年男性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χ^(2)值分别为110.194、84.387、100.418、157.966、143.423、99.735、122.437、109.417、273.629)、标化死亡率(χ^(2)值分别为30633.997、22402.166、28421.159、46345.466、46892.41、40601.383、48167.412、45578.105、78725.107)均高于女性(P<0.05)。女性风湿性心脏病粗死亡率(χ^(2)=40.872,P<0.05)、标化死亡率(χ^(2)=1222.514,P<0.05)均高于男性。除风湿性心脏病外,其他各类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其他类型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χ^(2)值分别为18.755、324.653、5.717、97.818、865.438、29.790,P<0.05)、标化死亡率(χ^(2)值分别为1117.128、11802.475、137.431、7083.691、24700.528、1162.551,P<0.05)男性均高于女性。2014-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年龄越大心血管病粗死亡率越高,其中最高的是年龄≥85岁。在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构成中,缺血性心脏病占比最大,为50.18%;其次是脑血管病,占比36.01%。从死亡率变化趋�
- 和丽孟海英黄立勇宋娟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 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被引量:49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10年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2010年中国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全国共报告HFRS病例9526例,发病例数较2009年上升8.93%,报告死亡118例,病死率为1.24%。全国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11月为全年最高发病月份,多数省份春季高峰发病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秋冬季高峰发病所占比例逐步增加;各年龄组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多数年龄组(除25~30岁和〉65岁组外)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有所升高;病例职业仍以农民最多。与往年相比,各监测点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变化不明显。各监测点鼠种多且构成复杂,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居民区以褐家鼠占主导优势,但云南省国家级监测点野外和居住区的优势鼠种分别为黄胸鼠和大绒鼠,并在野外大绒鼠监测到新型汉坦病毒(泸西病毒)。结论HFRS在中国分布广泛,发病呈地域性和聚集性,局部地区仍存在暴发和流行的风险,发病人群特征及不同类型疫区的发病季节分布均有变化。
- 黄立勇周航殷文武王芹孙辉丁凡满腾飞李群冯子健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 北京市某入境航班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某入境航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输入性病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2021年8月6日某入境航班所有入境人员的航班座位信息、入住隔离酒店、转运车辆、入境到就医的历次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入住酒店、转运车辆、航班座位等聚集性信息,分析本次航班出现多次阳性人员的可能原因。结果本次入境航班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5人,15人归国前均有48 h内核酸阴性结果。初筛阳性时间最早为入境当天,最长为入境第13天,中位数为入境后第3天。入境后8名阳性者的核酸结果在2家机构出现不一致情况,且阳性结果多位于临界值。6名阳性者的初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即高于100(s/co),且呈现下降趋势。未发现15人因转运车辆、隔离房间等原因导致的聚集发病。结论入境早期的核酸筛查能检出大多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病例,但应考虑对初筛结果可疑的入境人员采取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联合筛查策略以区分既往与现症感染。
- 黄立勇苏微王海滨田甜张士尧孙灵利齐啸要茂盛马建新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核酸检测
- 2014-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流感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4-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流感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朝阳区2014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报告的流感聚集性疫情资料,分析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持续时间、罹患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共报告79起流感聚集性疫情,累计发病1 067人,平均罹患率为35.0%。秋冬季疫情高发,流感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10月-次年4月。小学和托幼机构是疫情的高发场所,共报告65起(82.3%)。2014-2015年度流感聚集性疫情以A(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占97.1%(34/35)。2015-2016年度以B(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主,占79.5%(35/44)。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罹患率与发生疫情场所平均人口数(P<0.05)有关,持续时间与疫情报告的时间间隔有关(P<0.001)结论流感聚集性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小学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尽早报告疫情是控制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关键因素。
- 温雯黄立勇王海滨马建新
- 关键词:流感聚集性疫情影响因素
-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周期性研究
- 研究背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多种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危害人类健...
- 黄立勇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小波分析
- 文献传递
- 移动流行区间法在北京市朝阳区流行性感冒流行阈值估计及分级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评估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在北京市朝阳区不同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资料分类条件下的流行阈值及强度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2019年朝阳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上报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采用MEM判定各流行季的流行阈值及分级强度阈值,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确定模型的最优参数,并依次预测2019—2020年流行季流行阈值。以2019—2020年3家流感国家级病原学监测哨点医院核酸检测阳性率(positive rate,PR)>峰值40%为金标准,判定2019—2020年流行期与非流行期,与MEM预测的流行开始和结束周次进行比较。结果 以26家哨点医院发热门诊上报的ILI数据纳入建模,参数δ设置为2.4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依次为0.82、0.92和0.74。MEM预测显示2019—2020年流行季于第50周进入流感流行期,最高峰达到中等强度流行水平。与利用PR>40%的金标准判定2019—2020年的结果(第50周进入流行期,第6周流行结束)完全吻合。结论 MEM可用来评估北京市朝阳区流感流行强度。
- 黄立勇唐栩莲李刚苏微王海滨张士尧仲一张政马建新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 北京市朝阳区13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截至2020年3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报告的13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简称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13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病例感染来源、二代病例的发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3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共波及家庭成员55人,累计发病38例,罹患率69.09%(38/55)。平均每起疫情发病例数2.6例,3人及以下家庭罹患率高于3人以上家庭(Z=-2.114,P=0.034)。一代病例20例,二代病例18例,续发率51.43%(18/35)。3人及以下家庭续发率高于3人以上家庭续发率(Z=-2.161,P=0.028)。一代病例的外省旅游史显著高于二代病例(χ^2=20.607,P<0.001)。与一代病例是否分房隔离的续发率有显著性差异,是保护性因素(χ^2=12.887,P<0.001;OR=0.157,95%CI:0.041~0.602)。结论小规模家庭罹患率和续发率较高,外省旅游是引起家庭内一代病例的首要因素,家庭成员及时开展自我隔离是防控家庭内传播的有效措施。
- 梁妍马建新李臻张政关燕林葛申齐啸张芳蕾赵玉倩李文静黄立勇
- 关键词:家庭聚集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
- 2014—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4类慢性病死亡特征及减寿年数变化趋势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2014—2021年4类慢性病的死亡特征和减寿年数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确立防控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死因监测数据,分析4类慢性病死亡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过早死亡率和减寿年数,以及年度变化趋势。结果2014—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年均粗死亡率为601.1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65.97/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2014—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30~<70岁户籍居民4类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9.72%,潜在减寿年数为625100人年,总体减寿率为37.15‰。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慢性病疾病负担较重,总体健康和寿命受到的影响均比较严重。结合4类慢性病的症状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对延长寿命具有实际意义。
- 和丽郭潇骏谢立璟孟海英黄立勇宋娟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减寿年数
- 2004-2017年突发水污染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质量评价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综合评价2004-2017年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报告和处置工作质量。方法采用TOPSIS综合评价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报告和处置,结合秩和比法(RSR)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档。结果经TOPSIS法排序后结合RSR法将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各分为三档,其中2011、2012和2014年三年以及安徽、黑龙江和江苏为"好";2004、2005和2013年三年以及新疆、辽宁、贵州、重庆和北京为"差";其余为"中"。结论应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的报告机制,规范事件的处置,并建立对该类事件报告及处置工作质量的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 丁凡黄立勇王锐
- 关键词:TOPSISRSR突发水污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