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啸

作品数:38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病毒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8篇流行病学特征
  • 8篇腹泻
  • 7篇疫情
  • 6篇诺如病毒
  • 5篇星状病毒
  • 5篇腺病
  • 5篇腺病毒
  • 5篇聚集性
  • 4篇新型冠状病毒
  • 4篇行为者
  • 4篇性行为
  • 4篇男男性行为
  • 4篇聚集性疫情
  • 4篇冠状
  • 4篇冠状病毒
  • 4篇猴痘
  • 4篇病毒感染

机构

  • 34篇北京市朝阳区...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厦门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京城皮肤...

作者

  • 36篇齐啸
  • 13篇孙灵利
  • 12篇高艳
  • 12篇张越
  • 12篇焦洋
  • 11篇吴钶
  • 11篇马建新
  • 11篇张政
  • 10篇张士尧
  • 9篇赵剑虹
  • 7篇顾琳
  • 6篇韩柏慧
  • 5篇姜晓红
  • 5篇黄立勇
  • 5篇张玉松
  • 5篇张芳蕾
  • 4篇李倩
  • 4篇王海滨
  • 4篇梁妍
  • 3篇葛申

传媒

  • 6篇疾病监测
  • 6篇首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病毒病杂...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5篇2025
  • 7篇2024
  • 10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慧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识别与风险预警模型:设计框架及实现路径被引量:6
2023年
在系统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设计由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级、预警等内容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库。基于知识库中的本体和规则,结合数值计算、文本处理、案例推理等技术和方法,设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模型,以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点触发、全面监测,智能识别、自动上报”。通过研究设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知识库及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类系统,有效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智能化识别、预警水平。
何琪乐杨予青葛申齐啸胡红濮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模型应急管理
2014-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门诊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门诊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o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自2014-2019年142株DEC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2017版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相关标准获得敏感(S)、中度敏感(I)和耐药(R)的结果及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菌株及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确认。应用PCR及测序方法检测ESBLs基因及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142株DEC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54.23%,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0.70%、43.66%和42.25%,对三代头孢耐药率为23.94%~5.63%,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70%,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其中多重耐药菌株81株(57.04%),产ESBLs菌株32株(22.53%)。142株DEC携带的ESBLs耐药基因主要是bla_(TEM)(61.27%)、bla_(CTX-M-1)组(2.82%)和bla_(CTX-M-9)组(9.15%),bla_(CTX-M-9)组中CTX-M-14为北京地区产ESBLs耐药表型的主要耐药基因。美罗培南耐药菌株耐药基因为bla_(IMP)。结论北京市朝阳区门诊腹泻患者体内DEC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对其进行持续监测,为制订相应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高艳张淑顾琳张士尧齐啸张越孙灵利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
北京市朝阳区2011-2017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制定相应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首都儿科研究所送检的1 451份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粪便监测样本和流行病学信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星状病毒核酸检测,对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星状病毒检出的阳性率为4.76%(69/1 451)。对69份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获得36株序列。入托前(3岁以下)年龄段所检出的星状病毒占全部检出病毒株的80.56%(29/3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1株(86.11%,31/36)为经典的HAstV-1型星状病毒,同时检测到3株HAstV-4型星状病毒,2株HAstV-5型星状病毒,其他型未检出。HAstV-1型呈现典型的冬春季流行特点,HAstV-4和5型只在夏季和/或冬季检出。结论星状病毒是北京市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3岁以下儿童;HAstV-1型是流行优势株,且不同基因型具有不同的季节流行特点。
焦洋孙灵利高艳齐啸张士尧顾琳张玉松赵剑虹张越马建新赵伟
关键词:星状病毒病毒性腹泻分子流行病学
北京市朝阳区猴痘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猴痘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猴痘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23年5月31日—9月19日报告的猴痘实验室诊断病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和分析猴痘病例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分析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态或性行为角色病例潜伏期、皮疹持续时间;采用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猴痘病例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间隔、出疹个数差异;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猴痘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猴痘病例首诊医院上报率差异。结果102例猴痘病例年龄17~54岁,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例;男性患者中98例为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学生3例(2.94%)。50例既往感染HIV。95例近21 d有性行为史。传染病专科医院的首诊报告率65.45%(36/55)高于非传染病综合医院/专科医院34.55%(1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2,P<0.01)。病例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间隔为4(2,6)d。猴痘病例平均潜伏期为(8.87±5.20)d。非HIV感染者猴痘病例皮疹个数及四肢皮疹比例均高于HI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874,χ^(2)=7.123,P<0.05)。性行为角色为插入方的病例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被插入方(P=0.004),而仅被插入方及双重角色者存在肛周脓肿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朝阳区猴痘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仍为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性行为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密切接触也存在传播风险。应加强重点地区高危人群开展猴痘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综合医院医生的培训。
林杨吴钶齐啸窦相峰高彦杰黄晨铭张鼎言张烨张芳蕾孙于淳韩柏慧
关键词:猴痘流行病学特征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和梅毒本底感染及新发感染调查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7月~2011年12月在北京招募MSM,进行本底调查,符合队列纳入标准者第3和6个月随访调查;使用平板电脑一对一问卷调查;快速检测试剂检测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分析使用SAS 9.2统计软件包,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底共招募500名MSM/HIV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5.60%(28/500)和26.40%(132/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HIV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最近一年未做过HIV抗体检测或不知晓检测结果 (OR=2.57,95%CI:1.16~5.68)、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年龄≤18岁(OR=2.45,95%CI:1.07~5.62)、最近3个月发生过肛交的男性人数>3人(OR=2.83,95%CI:1.25~6.42);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30岁(OR=1.68,95%CI:1.13~2.52)、最近3个月发生过肛交的男性人数>3人(OR=1.83,95%CI:1.15~2.92)。395名MSM进入队列,6个月随访队列保持率为88.10%(348/395),HIV和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5.36/100人年(95%CI=2.19~8.53)和8.13/100人年(95%CI=3.53~12.73)。结论北京市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需要对MSM细分,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宣教及行为干预;MSM知晓检测结果与接受检测同样重要,可尝试在HIV检测咨询机构推广HIV快速检测试剂以提高检测结果知晓率。
齐啸徐杰张政李书明肖冬高彦杰李东亮姜桂艳罗凤基阮玉华邵一鸣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感染率
2013—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境外输入性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境外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病例的特点,为境外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3—2022年北京市朝阳区虫媒传染病监测资料和人口学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信息系统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描述性分析境外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的病种、输入时间、人口学特征以及输入来源地等。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共报告境外输入性虫媒传染病6种326例,死亡7例。报告病例中疟疾220例(67.48%)、登革热96例(29.45%)、黄热病5例(1.53%)、寨卡病毒病3例(0.92%)、裂谷热和基孔肯雅热各1例(0.31%)。每年6-10月为疟疾输入的高峰,5-10月为登革热输入高峰。输入性病例以男性为主(82.52%),男女比例4.72∶1;年龄集中在20~49岁(79.14%),职业以工人为主(27.61%),主要为中国籍(79.75%)。输入地区主要为非洲(70.86%)和东南亚(23.31%),临床症状以发热、乏力、头痛、肌痛、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虫媒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较高,病种类型呈多样化,应在夏秋季加强对媒介生物的监测,做好对赴非洲务工、经商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
韩柏慧刘军吴钶黄晨铭姜晓红孙于淳齐啸
关键词: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北京市朝阳区2023年2月——5月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新型变异株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23年2月1日—2023年5月31日接报的除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外,其他未在北京市本土流行的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10例新型变异株感染者,其中100例(90.91%)检出XBB及其亚分支。感染者中,男性64例,女性46例,年龄中位数为32岁,72例(65.45%)为境外感染;境外感染者的年龄、疫苗接种率、再次感染率均高于本土感染者(P<0.05)。100例(90.91%)感染者在此次病程中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66.00%)、咽痛(53.00%)、咳嗽(52.00%),35.00%的病例符合流感样病例定义;再次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低于首次感染者(P=0.004)。感染者核酸或抗原转阴时间为(5.92±2.95)d,病程为5.00(4.00~8.75)d;再次感染者转阴时间(5.08±2.60)d短于首次感染者(6.49±3.06)d(P=0.026)。未发现XBB及其亚分支与非XBB感染者在临床症状、转阴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共判定核心密接252人,续发率为12.70%,非XBB感染者的续发率(38.46%)高于XBB及其亚分支感染者(11.30%)(P=0.015)。结论2023年2月—5月朝阳区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感染者主要为境外感染,本土感染者多为首次感染,首次感染者在本次病程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均高于再次感染者,核酸或抗原转阴时间更长。非XBB感染者的续发率高于XBB及其亚分支感染者,需引起关注。
郝瑞祺许志远张晓凤陈建容张猛姜晓红齐啸
一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2.2引起的北京市某市场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一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2.2引起的北京市某市场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特征,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北京市A市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中感染者资料,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呼吸道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进行核酸检测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2022年4月30日至5月10日,本起疫情共报告5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42例(79.2%),无症状感染者11例(20.8%);男性33例(62.3%),女性20例(37.7%);年龄范围在20~68岁,年龄中位数为44岁;最短潜伏期3.2 d;续发率为33.3%。结论市场疫情受指示病例排查速度影响,市场封控后应尽早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避免发生更大传播风险。
李征马建新齐啸刘平平孙瑛任振勇苏健婷王超杨鹏吴双胜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聚集性疫情
北京市某入境航班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某入境航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输入性病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2021年8月6日某入境航班所有入境人员的航班座位信息、入住隔离酒店、转运车辆、入境到就医的历次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入住酒店、转运车辆、航班座位等聚集性信息,分析本次航班出现多次阳性人员的可能原因。结果本次入境航班共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5人,15人归国前均有48 h内核酸阴性结果。初筛阳性时间最早为入境当天,最长为入境第13天,中位数为入境后第3天。入境后8名阳性者的核酸结果在2家机构出现不一致情况,且阳性结果多位于临界值。6名阳性者的初次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即高于100(s/co),且呈现下降趋势。未发现15人因转运车辆、隔离房间等原因导致的聚集发病。结论入境早期的核酸筛查能检出大多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病例,但应考虑对初筛结果可疑的入境人员采取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联合筛查策略以区分既往与现症感染。
黄立勇苏微王海滨田甜张士尧孙灵利齐啸要茂盛马建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核酸检测
2014—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GⅡ.17[P17]亚型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4—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诺如病毒GⅡ.17[P17]亚型引起的疫情的病毒全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2014—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有关NoⅤ聚集性疫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诺如病毒进行检测,核酸阳性的样本进行普通PCR扩增、全基因组测序和进化分析,并比对氨基酸位点变异。结果北京市朝阳区2014—2024年,共报告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637起,其中584起分型成功。GⅡ.17[P17]亚型引起的疫情占8.79%(56/637),在2014—2015年为优势流行基因亚型,2016—2019年零星散发,2022年重新出现,2024年引起的疫情明显增加(27.27%,24/88)。GⅡ.17[P17]亚型引起的疫情主要发生在10至12月,主要发生的场所在小学和幼儿园。本研究从46起北京市朝阳区疫情中,获得53株GⅡ.17[P17]亚型近全长全基因组序列。2014—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GⅡ.17[P17]亚型序列在进化树上分成3个亚簇,2014—2019年、2022—2024年4月和2024年5至12月的序列分别聚在d、e和b亚簇。亚簇b和e在VP1区的P2区分别主要有22和2个位点发生变异,主要发生在HBGA结合界面,亚簇b和e在RdRp区分别主要有4和1个位点发生变异。结论2014—2024年NoV GⅡ.17[P17]亚型在北京市朝阳区引起的疫情持续存在,且2024年明显增加,在10至12月为优势基因亚型。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4年1至4月和2024年5至12月NoV GⅡ.17[P17]的序列形成2个不同的进化分析,且出现了特异性突变位点,需要对NoV GⅡ.17[P17]亚型持续监测。
胡翔宇赵剑虹王珊齐啸韩桃利杨艳辉高艳丛实曹丽娇孙灵利靳淼焦洋
关键词: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基因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