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利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双重视域下暴力镜头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研究——从心理学与传播学视角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旨在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另辟蹊径,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双重视角下,就影视剧中暴力镜头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产生影响的原因和机制,并从两门学科的交叉之中找到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最终减少甚至消除儿童攻击行为。
- 韩利萍陈立伟
- 关键词:双重视域
- 自尊、归因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自尊、归因与内隐攻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归因、攻击性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测量65名大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外显攻击性和内隐攻击性。结果①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在自尊、归因和攻击性3个方面,男生和女生愤怒因子差异显著(t=-2.562,P<0.05),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与外显攻击性上的言语攻击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350,P<0.01);内外归因维度与身体攻击、愤怒、攻击总分呈显著性相关(r=0.364,0.394,0.421,P均<0.01),与敌对呈显著相关(r=0.346,P<0.05);持续短暂维度与内隐攻击性有显著相关(r=0.269,P<0.05);普遍特殊维度与身体攻击维度呈显著相关(r=0.287,P<0.05),与愤怒、敌对和攻击总分呈显著相关(r=0.288,0.499,0.380;P均<0.01)。结论个体的攻击行为与自尊和归因密切相关,它们是攻击行为发生的2个重要因素。
- 韩利萍丁凌云
- 关键词:自尊归因外显攻击性内隐攻击性
-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考察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差异。方法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对8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30.9%、未分化为38.3%,都显著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χ2=12.778,P<0.01);②男生和女生在愤怒因子上差异显著(t=-2.366,P<0.05);③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在生理攻击(F=2.934,P<0.05)、言语攻击(F=6.683,P<0.001)、愤怒(F=11.657,P<0.001)、敌意(F=5.344,P<0.01)和攻击总分(F=9.390,P<0.001)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双性化类别的个体拥有很强的攻击行为。
- 杨青韩利萍
- 关键词: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