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忠清

作品数:38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病理
  • 7篇肿瘤
  • 7篇淋巴
  • 7篇免疫
  • 6篇乳腺
  • 6篇胃癌
  • 5篇腺癌
  • 4篇乳腺癌
  • 4篇组织化学
  • 4篇淋巴结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蛋白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瘤
  • 3篇SATB1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机构

  • 38篇复旦大学
  • 8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38篇陈忠清
  • 9篇许祖德
  • 8篇包芸
  • 7篇唐峰
  • 6篇王虹
  • 5篇李琼
  • 4篇张乔安
  • 4篇杜尊国
  • 3篇丁强
  • 3篇陈明华
  • 2篇朱虹光
  • 2篇胡锡琪
  • 2篇黄琼
  • 2篇刘懿
  • 2篇黄广建
  • 2篇姜昊文
  • 2篇张延龄
  • 2篇朱腾芳
  • 2篇许小平
  • 2篇周仲文

传媒

  • 9篇复旦学报(医...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眼耳鼻喉...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7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时RT-PCR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用于乳腺癌鉴别诊断及与c-Myc基因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原癌基因c-Myc与hTE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Real-ti me RT-PCR)定量检测hTERT和c-Myc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以NhTERT=10为临界值,所有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NhTERT值均小于临界值,而hTERT基因转录升高的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其NhTERT值均大于此临界值。显示hTERT和c-Myc基因转录水平呈正相关(γ=0.7395,P<0.01)。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TERT基因表达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为常规病理学诊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从而提高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与导管原位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原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上调可能与乳腺癌hTERT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唐峰陈忠清包芸朱腾芳王虹朱虹光许祖德胡锡琪
关键词:端粒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MYC原癌基因
穿刺类病理样本包埋盒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提供一种穿刺类病理样本包埋盒,包括:盒身,具有第一容置空间,盒身内部底面具有阵列排列的出料孔;盒盖,与盒身枢接,盒盖靠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具有下沉凸部,下沉凸部的凸面上具有阵列排列的入料孔;其...
严泓熊佶陈忠清
胃癌病灶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对淋巴结的显色效果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观察胃癌病灶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后局部淋巴结的黑染效果,指导胃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方法43例胃癌患者术前或术中肿瘤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82例胃癌未接受注射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清扫淋巴结的数目、黑染淋巴结数、淋巴结黑染与注射活性炭时间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观察副作用的发生。结果活性炭组每例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34枚±1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6枚±9枚),主要是清扫的N2淋巴结数明显最多(25枚±9枚∶8枚±4枚);活性炭组黑染度为603%,N1淋巴结的黑染度(713%)高于N2(563%);局部组织内注射超微活性炭,2d后淋巴结的黑染效果才较满意;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68%)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33%)及对照组(184%);局部组织注射超微活性炭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肿瘤周围局部注射超微活性炭是一种有效、易行和安全的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清扫有指导作用。
黄广建陈忠清张延龄张群华刘懿钱立平陈坚倪泉兴
关键词:淋巴结注射胃癌肿瘤病灶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3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介绍并讨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研究。结果3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8~95岁(平均60.4岁)。肿块大小0.8~5cm(平均2.04cm)。组织学形态包括:实性黏附型(15例)、腺泡型(10例)、实性乳头型(5例)、细胞黏液型(2例)、小细胞/雀麦细胞癌(2例)、大细胞癌(1例)。所有病例NSE和CK阳性表达,分别有34例(97.1%)和21例(60.0%)表达Synaptophysin和chromogranin A,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为25.0%(5/20例),除1例因发生肺和骨转移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健在,随访时间2~76个月(平均32.1个月)。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少见的独立病种,病理形态复杂,其生物学行为特性还需大样本较长期的随访观察。
李琼王虹包芸陈忠清杜尊国胡锡琪唐峰
关键词: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
SATB1对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前言:  化疗作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是利用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但临床数据和实验结果显示,化疗并不是对每个乳腺癌患者都能起到预防复发和转移的效果。原因是有些乳腺癌细胞与生...
陈忠清
关键词:乳腺癌多药耐药杀伤作用
甲状腺多结节性增生的克隆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状增生、甲状腺多发性腺瘤样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状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的克隆起源,为甲状腺多结节性增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及基于HUMARA基因多态性克隆性分析检测5例甲状腺结节状增生、5例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多发性腺瘤样结节、15例甲状腺结节状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是否为肿瘤性增生。结果HUMARA基因杂合率为86.5%(32/37)。5例单纯结节状增生为多克隆,5例单发包膜完整的腺瘤中1例为HUMARA基因纯合子,其余4例为单克隆。12例多发性腺瘤样结节中2例为HUMARA纯合子,4例多发腺瘤样结节中有多克隆性结节(1/3,1/3,1/2,2/2),其中4枚包膜包裹不完整,其余6例多枚结节均为单克隆且包膜完整。15例甲状腺结节状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中2例为HUMARA纯合子,另13例结节状增生背景均为多克隆,其中8例结节为多克隆(3例无包膜,5例包膜不完整),余5例为单克隆(包膜完整)。结论克隆性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状增生和腺瘤的鉴别,而多发性腺瘤和结节状增生伴腺瘤形成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包膜的完整性做出判断。
樊洁唐峰包芸陈忠清李琼王虹许祖德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结节状增生腺瘤克隆性分析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活性炭纳米粒对胃癌淋巴清扫的指导作用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评价活性炭纳米粒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胃癌患者术前或术中肿瘤周围注射活性炭纳米粒混悬液,比较其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黑染及转移情况,并观察副作用的发生。结果活性炭组每例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32.7±11.4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7.0±8.7枚),主要是清扫的N2淋巴结数明显增多(23.1±8.0枚):(8.7±4.2枚);活性炭组黑染度为58.2%,N1淋巴结的黑染度(66.7%)较N2(49.8%)高;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0.7%)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3.7%)及对照组(15.2%);活性炭组手术时间稍延长,但手术并发症未增加;局部组织注射活性炭纳米粒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肿瘤周围局部注射活性炭纳米粒是一种有效、易行和安全的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清扫有指导作用。
黄广建陈忠清刘懿钱列平陈坚倪泉兴张延龄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胃癌
胃癌中MT1-MMP、EMMPRIN、P-gp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MT1MMP、EMMPRIN和Pgp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讨胃癌的浸润、转移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特点胃癌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EMMPRIN)、P糖蛋白(Pgp)。结果:在40例胃癌中有15(37.5%)例表达MT1MMP;26(65%)例表达EMMPRIN(CD147);23(57.5)例表达Pgp。MT1MMP、EMMPRIN、Pgp的表达和肿瘤的侵犯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根据免疫酶标把40例分成Pgp阳性和Pgp阴性两组,发现EMMPRIN在Pgp阳性组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Pgp阴性组中的表达(P<0.01),在MT1MMP的表达中也有类似的发现(P<0.05)。同时,MT1MMP在EMMPRIN阳性组中的表达要高于EMMPRIN阴性组中的表达(P<0.05)。在非胃癌的标本20例中只有1例表达EMMPRIN,而另一例表达Pgp,但无一例表达MT1MMP。结论:胃癌组织中MT1MMP、EMMPRIN和Pgp的阳性表达有密切相关性,提示在胃癌的进展中其浸润、转移和耐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忠清王虹张乔安李琼许祖德
关键词:胃癌MT1-MMPEMMPRINP-GP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抗PSMA膜外段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中PSMA的表达,统计分析其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和PSA与Gleas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结果制备出8株分泌抗PSMA膜外段表位的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SMA的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在分化差的前列腺癌中,PSMA水平高于分化中等和分化良好的前列腺癌(P<0.01),而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SMA表达水平在分化差的前列腺癌中明显升高,与Gleason评分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的标记物,提示PSMA可以作为对激素疗法效果不敏感的低分化前列腺癌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靶点。
任加强陈忠清郑莉陈琦李华朱虹光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ATB1上调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NA)双链寡核糖核酸干扰MDA-MB-231细胞;pEGFP-N1-SATB1-G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MCF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转染SATB1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DA-MB-231细胞在SATB1-siRNA干扰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TB1可能在形成并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
陈忠清张乔安包芸周仲文许祖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