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雪芳

作品数:29 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7篇文学
  • 3篇艺术

主题

  • 5篇散文
  • 5篇传媒
  • 4篇大众
  • 4篇大众传媒
  • 4篇文体
  • 4篇现代散文
  • 4篇媒介
  • 4篇媒体
  • 3篇《申报·自由...
  • 2篇电视
  • 2篇电影
  • 2篇动漫产业
  • 2篇艺术
  • 2篇社会
  • 2篇生态
  • 2篇视域
  • 2篇网络时代
  • 1篇刀锋
  • 1篇调解
  • 1篇调解类节目

机构

  • 22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

  • 23篇谭雪芳
  • 2篇黄鸣奋
  • 1篇管宁

传媒

  • 3篇福建论坛(人...
  • 3篇学术评论
  • 2篇中国广播电视...
  • 2篇中国报业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宁德师专学报...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东南传播
  • 1篇武夷学院学报
  • 1篇现代出版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偏好、风险与治理:数字出版NFT化的技术批判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NFT加密技术以“数字藏品”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为数字内容NFT化提供了先行性探索。NFT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验证数字内容的所有权,还可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有利于驱动数字出版创作者经济的形成,这对近年深陷“数字化转型”和“版权困境”中的数字出版产业无疑非常具有想象空间。但“万物皆可NFT”的市场火热之下潜藏着新的版权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偏好与风险的两难之中,数字出版继续推进NFT化应用尚需一个可行方案。因此我们尝试从技术批判理论视角来审视NFT作为一种“技术代码”所内置的社会价值与选择,探讨NFT技术与数字出版产业耦合下可能的技术潜能与社会风险,进而推动中国语境下数字出版内容NFT化和社会治理“重新设计”代码。
谭雪芳
关键词:NFT数字出版社会治理
大众传媒与现代散文生态的变革——以《申报·自由谈》为例被引量:3
2006年
现代散文和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们的载体不同。现代散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发行而得以传播的。本文拟以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副刊《申报·自由谈》为例,引入报纸期刊等传播媒体的研究视角,探讨《申报·自由谈》三十年的变革对现代散文创作和生态的影响,以此来观察散文向现代性转化的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
谭雪芳
关键词:大众传媒现代散文生态文体
从包豪斯到乔布斯:艺术回到日常生活——评《创意、艺术与生活》被引量:1
2015年
现今,我们一点都不怀疑苹果IPHONE是个艺术作品,文艺中年乔布斯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将诗意和处理器完美的结合,缔造了一部全世界果粉追逐的手机,它是如此艺术的,而又是如此日常的。可是我们只要追溯乔布斯精神源头,很容易发现乔布斯也不过是包豪斯在科技界的一名小学生--上个世纪20年代的德国设计师包豪斯就提出"向死的机械品注入灵魂",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
谭雪芳
关键词:布斯包豪斯广告领域沃霍尔审美特性
大众传媒视野下的现代文学--以现代通俗小说与散文文体变革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2008年
现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在改变文化生产方式的同时,导致一系列现代文体的出现,对文学的风格和文体变革产生深刻影响。现代报刊促进了通俗小说的繁荣,而通俗小说则以商品的形式在现代文化市场的培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报纸副刊因其开拓了更为自由的舆论空间,促进了散文文体的变革,散文文体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新的审美需求,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了滋生、整合与更迭,以现代形态加以确立。
管宁谭雪芳
关键词:大众传媒通俗小说散文文体
新媒体对动漫产业的价值重构——以“两种经济”理论为视角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新媒体营造着一种时代语境,影响着与之相关的内容产业的生产、传播、接受和赢利模式,本文从约翰·费斯克文化产品的"两种经济"理论视角入手,探讨传统动漫产业的问题与现状,并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动漫产业中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各个要素的影响与变革,提出新媒体语境下动漫产业发展方向,为当前动漫产业实践提供借鉴。
谭雪芳
关键词:新媒体动漫产业
日常生活批判视阈下的调解类节目及其社会建构——以福建《调解有一套》为例
2016年
在受众时间、兴趣和社交关系被日益解构的移动互联时代,电视调解类节目将目光关注到"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的困境,将媒介现实和生活现实重合,让观众从节目中找到他们熟悉并且可以毫不费力辨认出的生活,为本土化的、题材高度重复的民生类节目在新媒体语境下赢取了独特的生存空间。本文从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出发,对这种新闻传播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图式进行问源式探究,并进一步探讨作为"生活方式"的调解类节目在社会文化建构中的现实意义。
谭雪芳
关键词:社会建构
空间校对与空间注释:作为媒介的手机地图与都市“在地存有”被引量:4
2021年
基于GPS、GIS和遥感等技术集群的手机地图不仅服务于交通,还协调一系列不同的社会空间实践——移动、互动与沟通,人们只要阅读和使用地图,就能建立与都市空间的多重逻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手机地图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或内容平台的基础设施,而是作为一种媒介建构了关于城市的复杂信息传播网络。本文试图在社会科学的移动性范式下,微观分析手机地图如何通过空间校对和空间注释,整合了交通、沟通、传播等三个广义传播系统,在"人—地—图"互动中建构了移动性社会中的新"在地存有"。
王金礼谭雪芳
现代报刊与现代散文的变革——以《申报·自由谈》为考察中心被引量:1
2008年
现代报刊是现代散文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并对现代散文的文体和分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古典文学中的散文是作为一种文人化的写作被纳入主流话语之中的,其主要文体如章表、奏议、史论、序记等,其向皇上"进言"的功能在向现代报刊"舆论"功能转变的过程中,文体也在现代报刊的体制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新闻舆论取代章表奏议,以新闻报道等叙事性新闻文体作为新的媒体文体,之后新闻报道类文体和论说评论类文体合流分化,逐步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叙事类、杂体类和小品类文体。本文以《申报·自由谈》为例,从现代报刊与现代散文形成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辨体。
谭雪芳
关键词:现代报刊现代散文文体
打造网络时代“新熟人社会”的枢纽节点——基于县级媒体融合考察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中宣部"长兴会议"标志着媒体融合从以"中央厨房"建设为主要特征的第一阶段,迈入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标志的第二阶段,由"顶层设计"推动的县级媒体融合还需要接地气的"底层操作"。本文试图从政治沟通视域来研究网络社会中县级媒体融合的定位与价值,并结合海丝商报的融合实践,提出将县级媒体打造成网络时代"新熟人社会"中的枢纽节点和政府社会管理的"神经末梢",为下一阶段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化融合提供思路。
谭雪芳
关键词:县级媒体社会管理
论泛网络时代的微艺术被引量:8
2011年
在历史上,基于材料的微艺术随着工具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由于媒体终端技术日益朝着以功能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前提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演变,媒体艺术呈现出微化趋势,由此导致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其类型包括小游戏、手机动漫、手机电视剧、短信文学、微博文学,以及流行于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表情等。微艺术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批评和冲刷的同时,正在建构新生代的价值谱系。两类微艺术在泛网络条件下的融汇,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
黄鸣奋谭雪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