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晶
- 作品数:2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一次雹灾天气过程的三体散射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CINRAD/CD多普勒雷达资料、实地冰雹调查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2020年7月一次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地区强冰雹事件发生时出现的三体散射与风暴云团三维结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C波段雷达较S波段雷达容易出现三体散射。(2)三体散射现象和55或60 dBZ等强回波密切相关,尤其是60 dBZ强回波出现时,三体散射现象也随之出现。(3)60 dBZ冰雹云体积即使在50 km^(3)以下也会出现三体散射。(4)在本个例中发现多重三体散射,其特征是在雷达径向上三体散射长度较长,为强回波距地高度的3~5倍,随着多重散射次数的增加,散射越来越弱,故多重三体散射强度沿着强回波径向上逐渐减弱。(5)三体散射现象首次出现后,开始出现冰雹,下沉气流使冰雹云回波顶高迅速下落,其中60 dBZ回波顶高下落最为明显,垂直厚度减少最为严重。大冰雹降落后60 dBZ回波底高迅速抬升,体积急剧减小,之后风暴云团回波顶高、体积进入平稳阶段。
- 许晶孔文甲周志花赵海波李林惠张连霞郭艳梅訾倩倩
- 关键词:冰雹体积变化
- 一种雷达预报强对流天气的数据处理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处理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雷达预报强对流天气的数据处理器。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安装架和数据处理器本体,壳体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远程数据传输器,壳体内部的底端活动安装有电动导轨,安装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
- 郑玉峰许晶张连霞张虹李瑞特日格乐胡勇赵海波刘明月毕俊智
- 和林短时强降水雷达客观识别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分析了2004—2021年6—8月和林地区31次短时强降水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回波中普通单体型3次,多单体型15次,线性风暴(飑线)型5次,超级单体型8次,多单体型最多,48.4%。在雷达回波强度廓线中,Z(近地面1 km回波强度)分布比较均匀,以中位数为中心,均匀向两端分布,Zmax、ET、TOP、VIL、VILD分布较不均匀,均呈右偏,其中VIL、VILD分布右偏严重;Z、TOP、VIL、VILD分布呈单峰状,Zmax分布呈双峰状,ET分布呈多峰状。在雷达回波强度廓线特征量小提琴图形分析基础上,采用25%分位数作为雷达识别短时强降水参数阈值,选出阈值为:Zmax>25.4 dBZ,Z>22 dBZ,ET>5 km,TOP>3.8 km,VIL>0.2 kg·m-2,VILD>0.05 g·m-3,阈值总体上低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应用2009年和2017年6—8月样本进行检验,和林地区小时雨强R≥10 mm/h及4.9 mm/h≤R<10 mm/h预报命中率、空报率明显高于一般性降水(1 mm/h≤R<4.9 mm/h),漏报率明显低于一般性降水,2009和2017年短时强降水逐小时TS评分为0.02和0.04,一般性降水逐小时TS评分为0.24和0.31。
- 许晶孔文甲刘诗韵全宇赵斐张连霞刘明月李林惠项飞录
-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 2013年6月30日鄂尔多斯市暴雨、冰雹天气分析
- 2015年
- 对2013年6月30日鄂尔多斯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分析了天气过程的降水实况,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发生时间段集中在30日14时至16时左右,较大量级的降水落区及强对流灾害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鄂市中东部地区。从对天气形势的分析可以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层短波槽伴随低空急流的建立、低层切变、地面河套气旋以及副高的西伸北抬。从中尺度及探空资料分析表明不稳定层结及MCS的发生发展,从雷达图的分析显示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生成、发展全过程。
- 许晶
- 关键词:低空急流MCS副热带高压
-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详细分析了2008年7月30—31日鄂尔多斯市北部地区出现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从雷达资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降水的性质,及降水性质转变的具体时间(从暖区降水转为冷锋后降水)、冷锋的位置、降水云系的强弱、降水天气开始和结束的时段,降水云团何时加强、何时减弱等特征。
- 许晶
-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暴雨反射率因子
- 基于机器学习的致洪强降雨分类方法研究
- 2025年
- 【目的】为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客观定量分析致洪强降雨回波特征,根据不同回波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化、标准化发布预警信息。【方法】利用无监督机器学习中的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2005—2022年呼和浩特地区68次洪涝灾害事件中的4个关键特征(回波强度、面积、梯度以及强回波面积占比)进行自动学习和分组分析。【结果】结合业务实践制定了致洪强降雨天气雷达回波的分类标准,标准将回波分为4类:大范围强降水、中尺度强降水、中尺度较强降水和稳定性降水回波。利用2023年6—8月呼和浩特降雨个例,对致洪强降雨分类标准进行验证。该分类标准在2023年7月2日的应用中,分析雷达回波面积增速与自动雨量计数据可知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强回波面积增速较大时间段,综合各雷达特征数据表明回波强度均值、强回波面积占比能更早地反映强降水的性质,对预警有指示作用。【结论】经过2023年的应用检验,基于机器学习的致洪强降雨分类标准具有业务应用价值。为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致洪降雨提供科学依据。
- 许晶孔文甲赵斐姚晓娟张连霞杨海迪
- 关键词:雷达特征预警指标山洪暴发
- 鄂尔多斯市夏秋季黑碳气溶胶时间演变特征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5
- 2022年
- 使用AE-33于2019年8月12日至10月4日观测了黑碳(BC)浓度,结合PM、污染气体和气象要素数据、HYSPLIT模式、PSCF和CWT模式,分析了BC的时间演变特征、潜在来源及其主要影响区域.结果表明,ρ(BC)平均值为882 ng·m^(-3),占PM_(2.5)的质量分数为6.08%.ρ(BC)主要集中在200~1000 ng·m^(-3),占总样本数的55.9%.在不同BC浓度范围内,均是以BC_(液态)为主,平均占比为86%.BC和PM_(2.5)浓度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08:00和10:00,峰值浓度分别增加了24.3%和47.2%.BC_(固态)的日变化为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08:00和20:00,BC_(液态)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分布,峰值位于08:00.BC与NO_(2)的相关性较好,与SO_(2)的相关性较弱,说明BC受交通源的影响较大,受工业源的影响较小.影响鄂尔多斯市的主导气团可分为4类,南部气团(35.6%)、局地气团(26.9%),西北气团(18.8%)和东北气团(18.7%).鄂尔多斯市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分为东北气团(40.9%)、西北气团(30.4%)和东南气团(28.7%).BC的CWT高值区主要位于南部的延安-铜川-宝鸡-汉中一带和吕梁-临汾-三门峡-南阳一带,为两条狭长的传输带,权重浓度超过1400 ng·m^(-3).BC的CWT高值影响区主要集中在乌海-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一带,权重浓度超过900ng·m^(-3).BC的远距离输送影响范围可至南部的榆林-延安-铜川-宝鸡一带,东部的朔州-大同-北京一带和东北部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一带.
- 孔祥晨张连霞张彩云张彩云王红磊许晶
- 关键词:气溶胶日变化
- 一种用于天气预报的风速测量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天气预报的风速测量仪,涉及测量仪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顶面中心处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中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壁下端开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柱底面连接有...
- 杨海迪郑玉峰许晶马伟李淑影杨怡娜
- 一种暴雨监测报警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暴雨监测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暴雨监测报警装置,包括存储机构,包括监测机构,其包括外壳,外壳外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槽,外壳两侧均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浮板,外壳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固定...
- 许晶焦志荣李昊宇杨海迪张连霞苏艳虹訾倩倩刘明月丁春喜
- 鄂尔多斯市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 2025年
- 文章利用2019—2023年鄂尔多斯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市空气质量主要以良为主,季节差异特征明显,近5年空气质量的优级天数逐年上升,但同时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也在逐年上升;首要污染物主要以PM_(10)和O_(3)为主,在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中,PM_(10)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天数最多;首要污染物O 3虽然出现天数较多,但引起的空气污染均为良或轻度污染;从相关性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市空气质量与气压、最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影响鄂尔多斯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气压、气温、最小相对湿度和风速。
- 许晶杨海迪李国栋马伟张连霞李昊宇赵海波
- 关键词:空气质量指数首要污染物气象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