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宁波
- 作品数:93 被引量:1,095H指数:19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原则及实现——以“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为例
- 2025年
-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契合数智时代学习特征的重要理论,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基于该理论,可从四个维度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原则:以素养发展为锚点,重视导向“软知识”生成的高阶学习目标;以多元交互为支点,连通与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节点;以数智技术为依托,创设互联互通的泛在化学习场域;以实时反馈为抓手,探索过程导向的适应性学习评价。为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效果,应明确育人导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价值定位,构建促进知识连通的网状跨学科知识体系,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建立合理科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机制。
- 晋春霞朱宁波
- 关键词:初中地理
- 关于高师选修课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以师范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编问卷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了解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选修课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做好开课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采取多样化的授课形式;选择适当教材;丰富课程内容;改革课程考核办法。
- 朱宁波王媛
- 融合教育区域协同教研:机制、困境与突破被引量:9
- 2023年
- 融合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深水区,县(区)教研室联合融合教育相关机构开展协同教研是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协同学理论视域下的协同教研机制包括:明晰序参量,子系统管理团队有序领导教师共同体共同规划教研目标;有效把握控制参量,促进子系统共同体产生协同行动;子系统在协同行动中共创协同教研组织;政府、学校责任主体制定四项制度促进协同教研组织稳定、有效地发展。针对融合教育区域协同教研活动的困境,需要教研子系统管理团队制定系统性教研目标,完善教研内容;区域内相关责任主体推动跨区域交流,促进控制参量均衡化发展;教师发展机构提升教师责任意识与分享意识,完善协同教研组织建设;研究者加强实证研究,助力健全协同教研支持制度。
- 王蒙蒙朱宁波张悦歆
- 关键词:融合教育
- 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被引量:5
- 2015年
- “教师课程领导”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正进入全球视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现实反思告诉我们,小学教师应当成为课程领导者,这是现代课程领导理论对现实应用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改革走向崭新阶段的必然趋势。我国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如何,存在哪些困境,如何分析和解决小学教师在提升课程领导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 赵月朱宁波刘杨
-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小学教师领导力提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 素养本位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意义阐释与实施路径被引量:22
- 2023年
- 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一大“亮点”,体现在不同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当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有助于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满足学生学习逻辑的价值诉求、适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变革的发展趋势。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顺利实施,需要立足课标,分析并借鉴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的经验;基于学科,以跨学科观念重构教师专业知识,开展跨学科教研;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过程性评价,完善学习成果保障机制。
- 朱宁波靳荫雷
-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性
- 小班化教育实践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4
- 2011年
- 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实践蓬勃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认识的偏误和准备的不足阻滞着小班化教育的深入发展。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小班化教育不应只作为应对入学人数减少的工具,而应指向个性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小班化教育的实质是小班额的小班化教育,而不是小班额的大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积极的"人为"过程,而不是一个由于班级人数缩减而自动、"自为"的过程。
- 闫守轩朱宁波
-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班级规模
-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品质提升的要素和路径选择被引量:33
- 2018年
- 兴国必先强师。新时代背景下,因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实施、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等需要,提升教师品质紧要而迫切。教师需着力提升的品质要素包括:学科、教学法和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核心能力素养;信息化、国际化及学习和创新等综合素养;师德修养和信息道德素养。教师品质提升的基本路径包括:更新观念、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导向,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探索个性化能力导向的教师教育模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健全信息化师德建设机制。
- 朱宁波崔慧丽
- 关键词:教师品质知识素养师德修养
- 基于扎根理论的名师工作室教师行动学习模式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名师工作室教师学习模式助力优秀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建构形成了名师工作室教师行动学习模式,并依托行动学习模式的结构要素组合方式(RCPLRPM)和操作程序,形成了“体验与检视—对话与商讨—课题确定—制定与实施研究计划—研究指导—评价与反思—修正和再实施—呈现研究结果”的运行过程。名师工作室教师行动学习模式呈现出共同愿景指导下的“行动气质”、脱胎于体验的真实问题、遵循行动研究范式、以提高教研能力为逻辑旨归的特点。
- 严运锦朱宁波
- 关键词:扎根理论名师工作室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辽宁省内十三个市的462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结合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涉及的教师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从意识和行为两个维度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规范》的落实、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
- 朱宁波刘丽娜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名师工作室中教师学习机制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本研究在个案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和实物收集法对N名师工作室中教师学习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名师工作室中教师学习机制主要探究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二是教师学习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师学习过程是围绕"三阶段六要素"("三阶段"包括学习倾向产生阶段、学习行为展开阶段、学习行为结果生成与评价阶段;"六要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的评价、学习条件)的研究框架和依托N名师工作室独具特色的三类活动("为课堂把脉"学习活动、"为孩子读诗"学习活动、"送教下乡"学习活动)展开。教师学习过程中"六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体现的是教师知识的意义建构,包括表层意义建构、深层意义建构和建构的基本条件。
- 严运锦朱宁波
-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