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颖
- 作品数:19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活性氧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是育龄期女性生育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卵巢低反应、周期取消率高、临床妊娠率低等密切相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体内ROS超载及其诱发的不同程度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参与颗粒细胞凋亡、减数分裂障碍、端粒缩短等过程,与POI的发生相关。本文从卵巢局部ROS的来源、氧化应激反应诱发POI的相关机制和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卵巢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POI的诊治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 王聪方颖杨晓葵
- 关键词:活性氧氧化应激
- MicroRNA-32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相关作用研究
- 李莹刘畅方颖洪黎明王树玉杨晓葵
- 人足月胎盘原代巨噬细胞分离与培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人足月胎盘巨噬细胞分离与培养的方法。方法:收取正常足月患者胎盘组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DNA酶连续消化、网筛过滤、红细胞裂解、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分离。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对巨噬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CCK-8增殖实验分析细胞体外增殖活力。结果:利用此法可成功分离并培养胎盘巨噬细胞,并且每次实验可获得超过10~7个细胞。体外培养时,原代巨噬细胞4h开始贴壁。结论:本研究改进了前期足月胎盘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高了细胞纯度、活性及稳定性,并且一次性可获得大量的胎盘巨噬细胞。
- 谢成茂方颖丁宁卢丹
- 关键词:足月胎盘巨噬细胞原代培养
- 不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不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IVF-ET治疗的4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分为肌瘤组(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n=148)与对照组(未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n=3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抗米勒管激素、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雌二醇水平和窦卵泡数)、促排卵参数[包括促性腺激素总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混杂因素校正,并探讨IVF-ET治疗患者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方案、促排卵参数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活产率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不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壁间肌瘤不是IVF-ET治疗患者活产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方案是IVF-ET治疗患者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活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当子宫内膜厚度增加1个单位时,活产率增加19.2%;使用早卵泡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活产率更高。结论不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对IVF-ET治疗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使用早卵泡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的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活产率更高。
- 于朝李文雅王聪方颖王芹杨晓葵
- 关键词:子宫肌壁间肌瘤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基础睾酮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预测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基础睾酮水平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及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8月于我院生殖中心应用Gn RH拮抗剂(Gn RH-ant)方案促排卵行IVF/ICSI助孕的DOR患者138例,探讨基础睾酮与COH各参数的相关性及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DOR患者妊娠组的基础睾酮水平、窦卵泡数、HCG日E2水平和获卵数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在相关分析中,体重指数、窦卵泡数及获卵数与基础睾酮水平呈正相关;ROC曲线显示,基础睾酮水平与DOR患者IVF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 0.704-0.855,P〈0.01),基础睾酮的最佳界值为20.86ng/dl,敏感度81.8%,特异度61.9%。结论基础睾酮水平能较好地预测DOR患者IVF妊娠结局,当DOR患者基础T水平高于20.86ng/dl时临床妊娠率较高。
- 聂明月方颖张军马延敏刘英贾婵维王树玉杨晓葵
- 关键词:控制性超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黄体支持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黄体支持是为避免因患者黄体功能不全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常用方法,适时、有效的黄体支持可以改善人工助孕结局,提高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在既往研究中,孕酮作为黄体直接分泌的激素,是国际公认有效的黄体支持药物,但不同的孕酮制剂各有利弊,例如肌内注射对操作要求较高,阴道制剂有可能导致阴道炎及外阴瘙痒,口服软胶囊由于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率大打折扣。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也能作为有效的黄体支持药物,且相比孕酮,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通过多种分子途径介导母胎界面的信息沟通。现就近年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黄体支持中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沈帆方颖杨晓葵
-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胚胎移植黄体支持分子机制
- 29例子痫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子痫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合理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29例子痫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子痫患者29例,年龄18~50岁,其中72.4%(21/29)年龄为21~34岁,24.1%(7/29)年龄≥35岁。79.3%(23/29)的患者系自然妊娠,单胎妊娠占比93.1%(27/29)。55.2%的患者以头痛头晕为首要症状,其余较常见的前驱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胸闷憋气。子痫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子痫发作前硫酸镁的使用比例为48.3%,绝大多数子痫患者发病时出现意识改变,其中意识丧失、意识不清分别占72.4%(21/29)、24.1%(7/29)。同时血压、心率的升高也较为常见。分娩孕周在34周及以上者共15例(51.7%),2例患者因病情严重于孕中期进行引产。新生儿结局方面,39.3%(11/28)为小于胎龄儿,Apgar评分1min或5min≤7分占比17.9%(5/28),新生儿NICU入住率为72.4%(21/29)。结论子痫患者的发病年龄、前驱症状、发病时机均呈多样性,规范使用硫酸镁对于子痫的治疗及预防子痫复发至关重要,加强孕期及分娩后对患者的宣教有利于早期发现、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相关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避免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
- 方颖刘晓巍
- 关键词:子痫硫酸镁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 三种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3种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的219个周期,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分为3组,A组使用黄体酮针(91例)、B组联合使用黄体酮胶囊和黄体酮软胶囊(68例)、C组联合使用地屈孕酮片和黄体酮软胶囊(60例)。比较并分析3种黄体支持方案患者的优胚数、冻胚数、胚胎冷冻时间、移植胚胎数、胚胎复苏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3组患者优胚数、冻胚数、胚胎冷冻时间、移植胚胎数、胚胎复苏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20.0%、19.8%、21.7%,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5.2%、35.3%、38.3%,早期流产率分别为9.4%、12.5%、8.7%,3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体酮针、黄体酮胶囊联合黄体酮软胶囊、地屈孕酮片联合黄体酮软胶囊3种黄体支持方案在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中可取得相似的临床效果。
- 方颖杨晓葵王树玉
- 关键词:黄体支持冻融胚胎移植
- 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多周期累积与非累积胚胎移植临床结局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卵巢功能减退(DOR)患者多周期累积与非累积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至2022-12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进行IVF-ET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不孕患者174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均已完成所有胚胎移植及最终随访。收集患者的基础内分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及窦卵泡计数,记录促排卵治疗后的卵巢反应参数及妊娠结局等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多周期累积胚胎移植(累积组)与非累积胚胎移植(非累积组)两种IVF-ET治疗的临床结局。结果DOR患者多周期累积胚胎移植与非累积胚胎移植两组间的累积妊娠率(35.24%vs.27.54%)、早期流产率(32.43%vs.26.32%)及累积活产率(21.90%vs.1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移植策略、BMI、首次取卵年龄、AMH、胚胎移植数、优质胚胎移植数、累积获卵数等多个因素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不同的胚胎移植策略(OR=1.522,95%CI 0.608~3.814)对活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对于DOR患者,进行多周期重复取卵后的累积胚胎移植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
- 王宇维王聪方颖杨晓葵
- 关键词:卵巢功能减退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与来曲唑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预防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过程中,于取卵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或来曲唑(LE)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中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进行IVF-ET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助孕的167例OHSS高风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取卵术后是否应用GnRH-A或LE分为GnRH-A组(n=27)、LE组(n=24)及对照组(n=116)。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治疗后的卵巢反应参数、OHSS严重程度及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H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不孕类型、基础内分泌、抗米勒管激素水平,扳机日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及获卵数、促性腺激素使用总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轻度或中重度OHS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术后,LE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雌二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GnR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GnRH-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案对OHSS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获卵数是影响OH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OHSS高风险患者,取卵术后应用GnRH-A或LE并不能有效预防OHSS的发生,LE对于降低雌二醇水平具有显著效果。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有限,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 王宇维王聪方颖杨晓葵
- 关键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雌二醇来曲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