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扈萍

作品数:30 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9篇砂土
  • 8篇非共轴
  • 7篇主应力
  • 6篇数值模拟
  • 6篇粉细砂
  • 6篇本构
  • 6篇值模拟
  • 5篇地基
  • 5篇中主应力
  • 5篇空心圆柱
  • 4篇应力系数
  • 4篇中主应力系数
  • 4篇本构模型
  • 4篇边坡
  • 3篇地基承载
  • 3篇地基承载力
  • 3篇应力
  • 3篇应力路径
  • 3篇载力
  • 3篇真三轴

机构

  • 26篇济南大学
  • 12篇同济大学
  • 9篇广西大学
  • 9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山东高速集团...
  • 2篇济南四建(集...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 1篇温州大学
  • 1篇中铁第四勘察...
  • 1篇济南城市建设...
  • 1篇山东高速岩土...

作者

  • 30篇扈萍
  • 9篇马少坤
  • 8篇张西文
  • 7篇黄茂松
  • 5篇秦会来
  • 4篇杨令强
  • 3篇吕玺琳
  • 2篇钱建固
  • 2篇茂松
  • 2篇王君鹏
  • 1篇刘莹
  • 1篇孙文昊
  • 1篇张宏博
  • 1篇刘俊岩
  • 1篇宋修广
  • 1篇刘燕
  • 1篇赵玉玲
  • 1篇张亮亮
  • 1篇吕颖慧

传媒

  • 8篇济南大学学报...
  • 4篇岩土力学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公路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粉细砂的真三轴试验与强度特性被引量:27
2011年
采用柔性真三轴仪对上海粉细砂进行了一系列不同中主应力系数条件下的真三轴试验,针对中主应力对粉细砂强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真三轴试验结果对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形状函数进行了改进,并采用试验结果对强度准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在真三轴试验基础上的强度准则能更准确地反映砂土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
扈萍黄茂松马少坤吕玺琳
关键词:粉细砂真三轴试验中主应力
考虑主应力偏转影响的基坑开挖应力路径
2023年
针对目前基坑开挖应力路径研究中缺乏对主应力偏转影响的考虑,引入主应力方向角的概念并推导了其计算方法,建立了p-q-α三维应力状态体系。以黏土超深基坑开挖工程为算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基坑开挖全过程,对基坑不同区域关键位置点在开挖卸荷过程中的三维应力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坑底土体平均压应力p减小,广义剪应力q先减小后增大,主应力方向角α偏转幅度较大;坑侧土体主应力方向角α有明显偏转,但应力路径的发展与支撑的设置密切相关,基坑坡顶土体则几乎不发生主应力轴偏转。
扈萍李萌滕越马少坤张西文
关键词:基坑开挖有限元分析
低碱高性能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被引量:1
2025年
为有效解决传统生态混凝土(ECC)力学性能和生态效果无法兼顾的难题,采用粉煤灰以及偏高岭土代替部分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不同粒径范围的石灰岩碎石作为粗骨料,运用正交试验方法,针对水胶比、骨料粒径、粉煤灰添加量与偏高岭土添加量这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研究。研究各因素在设计孔隙率为25%和减水剂添加量为0.69%时对其抗压强度、孔隙率、透水性和pH值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一种能够满足边坡防护需求且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ECC最优配合比。研究表明:当水胶比为0.30,粗骨料粒径为3~6 mm,粉煤灰掺量为15%,偏高岭土掺量为10%时,ECC物理力学性能最佳,孔隙率适宜,透水性能良好且pH值最低。该配合比下的ECC可应用于河道及路堤边坡,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景观效果,还能有效保持水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
张博文陆岩宋修广魏群扈萍马川义
关键词:生态混凝土正交试验路堤边坡
粉细砂的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与试验验证被引量:1
2011年
合理的砂土本构模型不仅要能够描述砂土的剪胀性和应变软化,同时还要能反映土体三维应力空间的真实特性,因此不能只建立在代表轴对称状态的常规三轴试验基础上。在室内真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形状函数进行了改进,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砂土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同时考虑应力水平相关剪胀性与应变软化特征,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粉细砂的三维本构模型。通过对上海粉细砂常规三轴和真三轴试验结果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扈萍黄茂松马少坤吕玺琳
关键词:粉细砂本构模型真三轴试验数值模拟
P2PSand和Finn本构模型在水库土石坝液化模拟中对比
2023年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水库土石坝饱和砂土坝基可液化土层的影响规律,以某水库土石坝为背景,运用FLAC3D分析Practical Two-surface Plastic Sand(简称P2PSand)本构模型和Finn本构模型下的水库土石坝可液化粉砂层的液化分布规律、坝体变形特点以及坝坡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P2PSand模型下可液化粉砂层的液化程度、范围以及水库土石坝坝体位移均大于Finn模型,水平位移较显著;两种本构模型下水库土石坝坝体均出现两条明显的滑动面,稳定性降低。
牛金帝张西文邱宇扈萍陈子俊
关键词:水库土石坝动力响应
纯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粉细砂的变形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汶河粉细砂进行了一系列不同中主应力系数和初始剪应力的纯主应力轴旋转试验,研究了主应力轴沿同一方向纯旋转条件下粉细砂的变形特性。研究表明,主应力轴的旋转会使粉细砂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且变形的发展受中主应力系数和初始剪应力的影响;纯主应力轴旋转条件下砂土的非共轴变形特性较为明显,且非共轴角的峰值点出现在大主应力方向角为0°和90°的两个位置处;同时,中主应力系数对非共轴角的变化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非共轴角会随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扈萍张文龙杨令强杨令强赵玉玲
关键词:中主应力系数初始剪应力
考虑剪胀性和应变软化的粉细砂双屈服面本构模型被引量:16
2008年
针对上海粉细砂不存在唯一临界状态线的特点,对传统的砂土本构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能合理描述粉细砂剪胀性和应变软化特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采用双屈服面形式,可同时反映剪切变形及压缩变形机理。模型对传统修正剑桥模型中的剪胀性公式进行了改进,考虑了反映塑性体积应变由正转为负时对应的特征状态应力比与初始有效围压的相关性。为了描述应变软化特性,提出了一个利用残余状态应力比和峰值应力比的应变软化公式,可较为合理地反映粉细砂的应变软化特性。通过对上海粉细砂的多组试验结果模拟,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黄茂松扈萍张宏博
关键词:粉细砂剪胀性双屈服面
超大地面荷载下盾构工作井叠合结构的力学响应
2024年
为了解决现行盾构工作井的设计缺乏对超大地面荷载作用的验算问题,通过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研究盾构工作井从施工期到服役期在超大地面荷载下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侧墙所构成叠合结构的力学响应,并考虑盾构工作井周围土体中地下水的作用,探讨土体抗剪强度减小对超大地面荷载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大地面荷载作用下,盾构工作井中隔墙的抗压刚度较大,以受压的形式承担了大量的荷载效应,导致叠合结构上部容易发生低应力水平下的整体水平位移,进而在围护结构底部发生失稳,导致整体破坏;主体结构侧墙在施工期的初始挠度及叠合结构整体水平位移使得叠合结构中地下连续墙承担了大部分内力;通过观测室内缩尺模型中叠合结构的变形量,由模型数据换算得到盾构工作井顶部极限超载为445.5 kPa,远大于盾构工作井周围土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30 kPa,验证了采用地基承载力对超大地面荷载下地面硬化进行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宋博刘俊岩刘燕宋享桦扈萍李春林张亮亮孙文昊
关键词:盾构工作井叠合结构模型试验地基承载力
主应力轴往复循环旋转下砂土的变形特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针对波浪、交通等动荷载下土体所受应力状态往往具有主应力轴循环旋转这一特性,本文对粉细砂进行了一系列主应力轴往复循环旋转应力路径下的空心圆柱扭剪试验,分析了粉细砂在主应力轴往复循环旋转条件下的基本变形规律,并重点研究了粉细砂的非共轴变形特性。通过试验发现,在主应力轴往复循环旋转的应力路径下,粉细砂会产生明显且随旋转次数增加逐渐累积的塑性变形;中主应力系数和循环起始角度对粉细砂轴向应变、剪切应变及体应变等的变化有着明显影响;主应力轴往复循环旋转过程中砂土的非共轴角不可忽略,其变化规律受循环起始角度的影响;主应力轴旋转方向相反时,对应于同一主应力方向角非共轴角会相差90°左右。
扈萍魏超杨令强杨令强
关键词:粉细砂非共轴中主应力系数
砂土的非共轴临界状态本构模型与数值模拟
2015年
传统的砂土本构理论不适用于密度和围压变化较大的情况,并且由于隐含了应力和塑性应变率的共轴条件,无法客观描述主应力轴旋转试验中的非共轴现象。本文基于材料状态相关砂土临界状态概念,将Pietruszczak和Stolle(1987)所提出的砂土本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模型中引入非共轴塑性流动理论来研究砂土的非共轴变性特性。通过对常规三轴试验和空心圆柱试验的数值模拟,表明模型不但能够合理反映初始密实度及有效围压对材料变形特征的影响,还能有效预测主应力轴旋转过程中主应力和主应变率的方向变化规律。
扈萍黄茂松吴登高
关键词:非共轴本构模型空心圆柱数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