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坤
- 作品数:229 被引量:76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智能水冲洗设备
-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设备不能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从而造成水资源浪费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用智能水冲洗设备,包括壳体、传送带,壳体顶部铰接安装有盖板,壳体底部开设有废水出口,壳体...
- 杨剑冰马少坤庞兴志马敏廖丽萍农航肖月
- 船坞基坑开挖对底板桩基承载特性影响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基于实际工程验证的数值分析方法,对地面加套管试桩及船坞基坑开挖条件下底板桩基进行有限元计算,并讨论开挖深度、开挖半径、围护墙的深度和位置等因素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取得了船坞基坑开挖对底板桩基承载力影响的基本认识。这些认识对于改进船坞底板桩基设计方法有参考价值。
- 江杰顾倩燕陈俊羽马少坤
- 关键词:基坑开挖桩基ABAQUS
- 砖渣含量对工程渣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与保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针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持水能力差,导致植物难以生长的问题,本文采用某公司生产的再生骨料,设计包含水胶比在内的配合比方案,利用砖渣吸水率强的优点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分析砖渣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酸碱性、孔隙率与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砖渣含量由10%增至20%时,养护时间为7、28 d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下降9%~55.7%和15%~58.7%。②混凝土的破坏模式有完全破坏、局部破坏、裂缝破坏3种。③当孔隙率下降3%时,混凝土的强度增幅达到20.7%~147.4%。④掺入含量为10%~20%的砖渣能使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含水率增加18.9%~41.9%,较好地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能。⑤混凝土的pH为10~11,pH随着砖渣含量由10%增至20%而略有升高。
- 马少坤汤茂杰严裕佳安鹏涛廖丽萍
- 关键词:再生骨料混凝土保水性
- 一种实现洗矿泥浆分渣和脱水双重分离的离心机及方法
- 本发明实现洗矿泥浆分渣和脱水双重分离的离心机及方法包括壳体,轴承一和轴承二分别连接差速系统,差速系统安在壳体顶部内,轴承二安装在轴承一内,转轴底端依次活动穿过轴承支座、差速系统、轴承二连接分料机构,第一层转鼓活动安装在轴...
- 马少坤 周李洁 廖丽萍 陈润成 陈润聪
- 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的强度特性与降碱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为了解决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过高的碱性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问题,本文以工程渣土再生骨料为研究对象,通过L 16(44)正交表设计生态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了设计孔隙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硅灰掺量对生态混凝土的酸碱度、有效孔隙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这5个测试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Z值综合评价法筛选得到最优配合比,研究了喷涂硅烷浸渍剂和质量分数为2%的过磷酸钙溶液、掺入过磷酸钙或氯化铝对生态混凝土的降碱效果。结果表明:①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设计孔隙率为24%,水胶比为0.34,粉煤灰掺量为30%,硅灰掺量为6%。②设计孔隙率对生态混凝土的酸碱度、有效孔隙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硅灰掺量分别对这5个测试指标的影响程度,是这5个测试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喷涂1次硅烷浸渍剂可将生态混凝土的pH降至8.55,其降碱效果最好;其次是掺入6%氯化铝和6%过磷酸钙,生态混凝土pH降至9.54和9.65;喷涂3次质量分数为2%的过磷酸钙溶液仅能将生态混凝土pH降至10.26,其降碱效果较差。
- 廖丽萍严裕佳马少坤马少坤陈润成
- 关键词:工程渣土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强度特性
- 一种具有内部防排水功能的装配式框架隧道接缝结构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内部防排水功能的装配式框架隧道接缝结构,在实现构件连接作用的前提下,使接缝具有以防排水为主的多种功能。所述结构能够形成一种具有定向导水作用的接缝,将穿过隧道上部防水保护层和密封胶渗漏进结构内部的水导向...
- 张浩楠陈宇航黄俊财胡钊健黄震彭章胤马少坤钟志伟许硕
-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生态护坡方法,涉及生态护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模具主体、导流板、锚栓以及限位槽,所述模具主体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个,所述模具主体另一端通过连接螺栓与导流板连接,所述模具主体顶部开...
- 杨剑冰马少坤 马敏庞兴志廖丽萍邵羽叶琼瑶 陈川 刘先林 李弈杉
- 应力环境下任意充填厚度硬性结构面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应力环境下任意充填厚度硬性结构面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包括电液伺服控制器;所述电液伺服控制器固定于反力框架内部上侧,所述抗压垫块固定于反力框架内部下侧,抗压垫块上表面处设置有下盘固定夹持器,下盘固定夹持器上放置有下盘试件,...
- 郑志罗操苏国韶江权李邵军潘鹏志梅国雄马少坤刘弘蒋剑青
- 循环荷载下圆砾的宏观动力特性及其细观模拟
- 2025年
- 为探讨地铁循环荷载作用下地基圆砾的宏观动力特性演化规律及其内部细观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利用DYNTTS大型三轴循环试验系统,开展一系列饱和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同时,基于室内试验建立离散元(DEM)不排水动三轴模型,分析不同相对密度、围压及动应力幅值下圆砾的宏观动力特性演化特征及内部细观参量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当围压较小(σ_(3)=100 kPa)且相对密度较低(D_(r)=0.3)时,圆砾的累积塑性应变过大(高于0.61%),列车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当围压较高(σ_(3)=200、300 kPa)时,累积塑性应变较小(低于0.14%),列车运行相对安全。相对密度和围压越大,试样的累积塑性应变越小,回弹模量越大,试样内部耗损的能量越低,故可考虑采用高压注浆等挤压措施提高土体相对密实度以减小地铁地基的沉降。循环加载过程中,配位数及各向异性均呈周期性变化,配位数的变化方向与循环荷载的变化方向相反,而各向异性的变化方向与循环荷载的变化方向相同。动应力幅值越大,配位数越小,各向异性越强;相对密度及围压越大,配位数越大,各向异性则越弱。强接触主要由轴向应力控制,其对承载力起着主要支撑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圆砾地基地铁线路的设计及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 马少坤田发派黄海均马敏何本富段智博
- 关键词:循环荷载圆砾动力特性离散元
- 红黏土地基承载力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被引量:10
- 2009年
- 为了对比研究柔性和刚性浅基础黏土地基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力,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红黏土。得到如下结论:柔性基础地基相对于刚性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沉降也相应增加;柔性基础地基有更好的位移协调性,其裂缝开展较晚并远离基础角点,分布更密、更均匀;刚性基础地基的滑动面要比柔性基础更大、更深;基础外侧地基土竖向位移由持续沉降转向隆起时的承载力可作为局部剪切破坏的极限承载力。
- 马少坤黄茂松刘怡林杜佐龙
- 关键词:地基极限承载力离心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