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染病
  • 2篇儿童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地段
  • 1篇碘盐
  • 1篇碘盐监测
  • 1篇猩红热
  • 1篇盐类
  • 1篇耶尔森菌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分析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兽类
  • 1篇鼠类
  • 1篇鼠疫
  • 1篇鼠疫监测
  • 1篇鼠疫耶尔森菌

机构

  • 8篇北京市门头沟...

作者

  • 8篇刘英
  • 8篇李龙建
  • 5篇刘喜房
  • 5篇曹殿起
  • 3篇徐艳广
  • 3篇褚民尉
  • 2篇吕秋艳
  • 1篇安玲
  • 1篇和丽

传媒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门头沟区某工地工人被臭虫侵扰的调查被引量:1
2007年
曹殿起李龙建褚民尉刘英刘喜房
关键词:工地臭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3-2017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猩红热病例分布特征,为猩红热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门头沟区2013-2017年猩红热发病率分别为22. 95/10万、46. 15/10万、38. 53/10万、20. 45/10万、38. 59/10万;发病率居前3位地区依次为永定镇、龙泉镇和大峪街道;病例集中在6~、5~和7~岁年龄组;以学生、幼托儿童发病为主;流行曲线呈双峰型分布,集中在4~6月和11月~次年1月。病原学检测结果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检出率为28. 81%。结论北京市门头沟区每年流行季节应加强永定、龙泉、大峪街道学生、幼托儿童的猩红热防控,并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李龙建徐艳广刘英吕秋艳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链球菌
北京市门头沟区2008-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2008-201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手足口病发病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头沟区2008-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78.99/10万、68.42/10万和204.61/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永定镇、大台办事处和龙泉镇,病例集中在2~4岁年龄组;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发病为主,流行高峰集中在4-7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以EV 71型阳性为主,占62.11%。结论应加强高发地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并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李龙建刘英曹殿起刘喜房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病率儿童
北京市门头沟区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鼠疫监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自然环境中小型兽类群落构成及其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感染。方法 2009-2011年采用夹夜法捕捉小型兽类,鉴定鼠种并计算捕获率;用笼捕法捕捉活鼠,取心脏血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1年在门头沟区捕获小型兽类7种315只,其中啮齿目6种309只,食虫目1种6只,小型兽类捕获率分别为16.60%、4.62%和15.08%;大林姬鼠、北社鼠和黑线姬鼠的捕获率和构成比最高,3种鼠合计占捕获总数的95.18%、88.89%和96.84%。鼠疫菌F1抗体血清学检测标本49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北京市门头沟区鼠类血清学检测结果暂未发现鼠疫菌感染,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李龙建曹殿起刘英褚民尉刘喜房徐艳广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宿主动物鼠类种群
201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201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发病特征,为腹泻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选取2015年门头沟区肠道门诊的腹泻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泻疾病谱中胃肠功能紊乱比例最高,占48.44%;其次为腹泻待查,占30.59%;再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9.57%。发病率居前3位地区依次为大峪办事处、永定镇和龙泉镇;病例主要集中在20~29、0~9和30~39、50~59岁组;职业以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散居儿童发病为主,流行高峰集中在5-8月。可疑危险食品是熟食冷荤、凉拌菜、水果蔬菜。可疑进食地点是家里、小餐馆、流动摊贩和路边摊位。病原学检测细菌检出率为9.58%,其中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占43.75%、沙门菌占31.25%、副溶血性弧菌占25.00%。病毒检出率为26.45%,其中轮状病毒占12.50%;诺如病毒占87.50%。结论每年5-8月份,该区应加强高发地区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散居儿童的腹泻疾病防控工作,并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李龙建吕秋艳刘英
关键词:肠道腹泻病例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1年碘盐监测和IDD高危监测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2011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采用系统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用GB/T 13025.7-1999检测盐碘含量;用WS/T 107-2006检测尿碘含量,用B超法检测甲状腺容积。结果采集居民户盐样288份检测碘含量,盐碘中位数为28.6mg/kg,碘盐覆盖率为96.18%,碘盐合格率为98.5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79%。采集8~10岁儿童尿样249份和18~40岁育龄妇女尿样67份检测尿碘含量,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2.90μg/L和163.0μg/L。B超法检查8~10岁儿童250名,肿大率为0.00%。结论门头沟区儿童和育龄妇女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水平;今后需加强对深山区非碘盐的打击力度,提高居民碘盐覆盖率。
李龙建刘英刘喜房安玲徐艳广
关键词:缺乏症盐类
北京市门头沟区2007~2009年儿童传染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疫情,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分别为827例和501例;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菌痢、甲型H1N1流感和猩红热;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5月、9月和10月。结论中小学校应以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幼托机构以经接触传播传染病为防控重点;加强传染病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做好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
李龙建刘英曹殿起和丽
关键词:传染病儿童疫情
地段保健单位开展病家消毒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门头沟区地段保健单位传染病病家消毒工作现状。方法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该区共有19个地段保健单位,其中7个单位备有常量喷雾器,共有兼职消毒人员45名。2006年进行传染病病家消毒共计487户,占传染病家96.63%;消毒处理的487户病家中,进行现场消毒123户,现场指导消毒328户,电话指导消毒36户。有17户未能开展病家消毒,占3.37%。结论该区地段传染病病家消毒覆盖率比较高,有专项资金,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有储备。
李龙建曹殿起褚民尉刘英刘喜房
关键词:传染病病家消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