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照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2篇人工晶体
  • 2篇角膜
  • 1篇单纯疱疹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单纯疱疹病毒...
  • 1篇低度
  • 1篇毒性
  • 1篇多焦
  • 1篇多焦点
  • 1篇多焦点人工晶...
  • 1篇眼外伤
  • 1篇游离端
  • 1篇摘除
  • 1篇摘除术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散光

机构

  • 5篇福州市第二医...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关照
  • 3篇刘新
  • 2篇张琳
  • 1篇陈勤
  • 1篇王峥
  • 1篇陈迎月
  • 1篇吴文凌
  • 1篇姚艳娇
  • 1篇庄雪梅
  • 1篇郑帆
  • 1篇张琳

传媒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眼外伤25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眼外伤的相关因素,探讨减少眼外伤危害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至2008年252例(270眼)住院眼外伤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并发症和治疗前后视力进行统计。结果252例眼外伤病例中男:女=4.25:1,职业最多见为农民工,其他依次为工人、学生、无业老人、农民、学龄前儿童、干部。多发年龄21~50岁。以钝挫伤为主,占68.25%,致伤原因最多见为金属硬物,其次是车祸。眼外伤并发症为前房积血(21.48%)、视网膜震荡(19.26%)、外伤性白内障(18.89%)、角膜浑浊(18.52%)等。治疗后视力仍低于0.05者54眼,占20.00%。结论眼外伤并发症多、致盲率高,且多伤害社会主体劳动群,社会危害极大,应加强宣教和防范措施,尤其针对农民工;一旦发生眼外伤,应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方能将其伤害减到最小。
关照刘新
关键词:眼外伤
一种可调节撕囊直径的白内障手术撕囊器
本发明涉及眼科白内障手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调节撕囊直径的白内障手术撕囊器,包括:撕囊器主体,包括中心固定针、磁性金属丝、半径杆以及撕囊刀,磁性金属丝一端为固定端连接于中心固定针上段,另一端为游离端绕设于中心固定针上段;...
关照姚艳娇郭超群黄景阳庄雪梅张琳陈迎月
白内障患者术前Alpha角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术前Alpha角的分布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白内障患者204例(204眼),采用OPD-ScanⅢ测量患者Alpha角(LDist@angle)及明视Kappa角(PDist@angle)及瞳孔大小,使用OA-2000生物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眼轴、平均曲率、前房深度及晶体厚度。使用SIA矢量分析软件绘制极坐标散点图,分析右眼及左眼LDist的分布情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眼别间Alpha角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其他生物测量参数对Alpha角大小的影响,线性回归分析Kappa角与Alpha角的关系。结果LDist平均值为(0.43±0.18)mm;双眼LDist多位于颞侧;不同性别及眼别组间LDi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ist与眼轴、前房深度成负相关,与年龄、角膜平均曲率、晶体厚度、瞳孔大小无明显相关性。LDist与PDist大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Alpha角分布比较集中稳定;Alpha角大小与眼轴、前房深度成负相关,当无法测量Alpha角时,对于短眼轴、浅前房的患者可能需慎重使用多焦点人工晶体;当Alpha角>0.5mm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术后发生光学干扰的可能性增加。
胡颖峰王艳张嵘王峥关照叶向彧
关键词:白内障多焦点人工晶体
继发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青光眼4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 mplex keratitis,HSK)继发青光眼的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将203例(322眼)HSK病例分为两组,上皮型组134例(198眼)和基质内皮型组69例(124眼),把它们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和青光眼的发生率、发生眼压异常和视野异常的情况以及治疗与眼压恢复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基质内皮型HSK眼压异常程度、视野异常的发生率和并发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的发生率均比上皮型HSK高,而其疗程也比上皮型HSK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继发于基质内皮型HSK的青光眼发生率比上皮型HSK高,其疗程要比上皮型HSK更长。
刘新陈勤关照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青光眼继发性
白内障术中采用不同方式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合并中低度散光白内障患者应用角膜缘松解术或植入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Toric IOL)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术前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1.0~2.0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8例(74眼),其中,32例(33眼)白内障术中行角膜缘松解术,36例(41)眼白内障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 IOL,术后1、7、30、90d评估术眼裸眼视力、残留散光度数、人工晶体轴位旋转等指标。结果两手术组术后1、7、30、90dU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角膜散光度数与术前相比均降低;但角膜缘松解术组术后30、90d与术后1d相比,角膜散光度数部分回升。结论 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对角膜散光矫正的有效性、稳定性及精确性均较好,是矫正合并规则性角膜散光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式。
王峥张琳郑帆关照吴文凌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散光非球面晶状体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隧道切口内掰核技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比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隧道切口内掰核技术和扩大切口娩核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10年12月192眼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105眼采用隧道切口内掰核技术,87眼采用扩大切口娩核。结果:术后1d、3d、1个月两组角膜内皮水肿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1月,两组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大切口组散光大于隧道切口内掰核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隧道娩核切口内掰核技术,手术安全、损伤轻、并发症少、术后效果好、视力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张琳关照刘新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